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检察机关将职务犯罪"主观立案条件"错解为"客观立案条件",为满足"客观立案条件"的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将职务犯罪初查定位为立案前的审查和调查,这实际上属于越权立法,而初查中有局限性的调查手段,导致变相地放纵了职务犯罪.职务犯罪初查的本质是侦查,是初步侦查,有必要于立案之后先开展初步侦查,待获取一定证据之后再开展正式侦查.  相似文献   

2.
检察机关将职务犯罪“主观立案条件”错解为“客观立案条件”,为满足“客观立案条件”的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将职务犯罪初查定位为立案前的审查和调查,这实际上属于越权立法;而初查中有局限性的调查手段,导致变相地放纵了职务犯罪。职务犯罪初查的本质是侦查,是初步侦查,有必要于立案之后先开展初步侦查,待获取一定证据之后再开展正式侦查。  相似文献   

3.
检察机关将职务犯罪的立案条件错解为“客观立案条件”,并以此为据,将职务犯罪初查制度定位为立案前的审查和调查,属于越权立法。初查中局限性的调查手段,根本无法适应查处职务犯罪的实际需要。职务犯罪初查的本质是一种侦查制度,属于初步侦查,有必要于立案之后先开展初步侦查,待获取一定证据之后再开展正式侦查。  相似文献   

4.
从职务犯罪初查工作的实践出发,对被调查对象采取强制到案措施十分必要,但是相关法律条文却对此作出了禁止性规定。检察机关解决实践需求与法律禁止之间冲突的路径皆行不通,根本原因在于职务犯罪“客观立案条件”思想的存在衍生了职务犯罪初查无法克服的缺陷。检察机关应树立正确的“主观立案条件”思想,将职务犯罪初查定位为立案之后的初步侦查,检察机关在初步侦查中可以对被查对象采取强制到案措施。应立足于职务犯罪侦查的法律监督属性,针对职务犯罪的现实危害性,树立“职务犯罪侦查权威观”,检察机关在初步侦查中对证人也可以采取强制到案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职务犯罪侦查领域不同程度存在有案不敢立、不破案不能立和过分注重初查导致滥用侦查手段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依据有关法律规定,结合职务犯罪侦查实践,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职务犯罪侦查立案机制。  相似文献   

6.
初查制度在实践中客观存在,但是初查并非一个正式的法律概念。相应地,无论是相关司法解释还是学术论著中,有关初查的界定众说纷纭。为赋予初查以合法性,正确指导初查实践,有必要就初查做出准确的界定。从评析现有初查界定入手,立足于初查的现实,将初查重新界定为:人民检察院针对经审查可能存在职务犯罪的线索,为判明该线索是否具备刑诉法规定的立案条件而进行的必要的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7.
经济犯罪的隐蔽性、复杂性凸显出经济犯罪侦查初查的重要地位,经济犯罪侦查初查折射出我国受案、立案制度的缺陷:立案规定与侦查实践的不协调“、立案前审查”的规定与初查实践的不协调、秘密侦查规定的缺无与司法实践的不协调。应当立足于我国的社会现实,客观把握侦查工作的规律,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的受案、立案制度:立足实践需要,使秘密侦查有法可依;反映客观规律,科学确定启动侦查程序的条件;适应时代要求,完善对侦查权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针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特殊性,应以《律师法》的修改为契机,顺势改革侦查制度,将初查制度纳入侦查程序,实现初查的侦查化,以此推动刑事司法改革,促进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初查的研究与实践,对于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的实现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对职务犯罪案件初查的法律地位进行界定之后,阐述了初查的必要性,分析了初查中成案意识的相关内容,最后解析了初查与地方党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职务犯罪初查制度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但由于相关立法较为粗糙、办案实践又迫切需要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司法实践中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初查侦查化的现象。职务犯罪初查侦查化的内涵可以从两个不同纬度解读:一是从司法实践中职务犯罪初查的制度运行及行为内容维度检视现实困境中的初查侦查化;二是从程序设计和制度保障维度建构理想图景中的初查侦查化。  相似文献   

11.
法律虽然未明确规定初查制度,但在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司法实践中却存在事实上的初查。初查并不限于书面审查,还应包括相关的司法调查。初查对于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管辖、侦查策略、办案思路等具有重大意义。司法实践中,侦查机关应紧紧围绕立案标准确定初查内容的轻重缓急,合理分配司法资源。初查期间只能采用非强制性措施,但要注意对涉案人员和财产的应急处置。此外,侦查机关在初查过程中应注意和其他单位、部门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2.
刑事初查作用、证明对象与初查主体、行为及初查证据都显示初查具有侦查属性。借鉴域外各国刑事初查立法实践,结合我国立法、司法经验,通过侦查的三段化改造来完善刑事初查是一种有效途径。明确初查的法律地位,把立案纳入到侦查程序并相对独立化强制侦查阶段,将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立案程序一直是刑事诉讼法修改中讨论的热点。在实践中,作为侦查启动程序的立案程序常以初查和审查为前提,而不具备侦查程序法律属性的初查和审查,在一定意义上否定了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当性。对侦查启动程序的完善应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侦查实践中初查和审查的合理性,从而在立法上加以固定和完善,为侦查启动程序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4.
立案程序一直是刑事诉讼法修改中讨论的热点。作为侦查启动程序的立案程序在实践中常常有初查和审查穿插其中,而不具备侦查法律属性的初查和审查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否定了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当性。对侦查启动程序的完善应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应充分考虑侦查实践中初查与审查的合理性,从而在立法上作出完善,使之与实践统一。  相似文献   

15.
立案程序一直是刑事诉讼法修改中讨论的热点。作为侦查启动程序的立案程序在实践中常常有初查和审查穿插其中,而不具侦查法律属性的初查和审查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否定了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当性。对侦查启动程序的完善应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应充分考虑侦查实践中审查与初查的合理性,从而在立法上做出完善,使之与实践统一。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职务犯罪案件初查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当代社会,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为社会各方面所广泛关注。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初查的研究与实践,对于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的实现均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有必要在对职务犯罪案件初查的法律地位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初查的必要性,并对初查中成案意识的相关内容和初查与地方党政的关系进行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17.
立案程序一直是刑事诉讼法修改中讨论的热点。作为侦查启动程序的立案程序在实践中常常有初查和审查穿插其中,而不具备侦查法律属性的初查和审查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否定了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当性。对侦查启动程序的完善应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侦查实践中审查与初查的合理性,从而在立法上进行完善,使之与实践统一。  相似文献   

18.
试论经济犯罪案件初查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特殊性,初查工作在经济犯罪案件侦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初查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导致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一些困惑,给案件的办理带来了一些困难。因而应明确规定初查是刑事诉讼立案前的调查工作,其目的是决定是否提起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9.
由于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特殊性,初查工作在经济犯罪案件侦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初查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导致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一些困惑,给案件的办理带来了一些困难。因而应明确规定初查是刑事诉讼立案前的调查工作,其目的是决定是否提起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20.
职务犯罪初查行为是职务犯罪侦查行为的自然延伸和逻辑前提,具有独立的法律价值。实践表明,职务犯罪初查行为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也遇到了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与问题,本身不规范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加强推进职务犯罪初查行为的规范化进程,全面发挥职务犯罪初查程序功能,从而实现刑事诉讼的普遍正义,推进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