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共指导思想的进步,也是政治理念的进步。政治理念影响着一国执政党的执政思想,是执政思想的内在驱动力。政治理念的先进性直接影响着执政思想的合理有效性。进步的政治理念是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内在促进力量。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共指导思想的进步,也是政治理念的进步。政治理念影响着一国执政党的执政思想,是执政思想的内在驱动力。政治理念的先进性直接影响着执政思想的合理有效性。进步的政治理念是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内在促进力量。  相似文献   

3.
《老子》是先秦时期道家经典著作之一,“道”、“自然”与“无为”是其中三大核心概念。本文旨在从政治学角度探讨三者及其相互联系:“道”是一种“神圣的宇宙秩序”,是自然无为的先设条件;“自然”是一种政治理念,是“无为”得以产生出来的基础;而“无为”是一种治国原则,是自然主义政治理念的治道体现。  相似文献   

4.
中华法系是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具有明显的伦理特征。一般认为,其伦理内涵可以概括为"家国同构"——即家庭本位,由家而国,家是国的支撑;重视家庭,由纲常伦理具体化为法的基本内容。以"善"这一伦理核心概念的字形演变为视角,在阐发"善"内涵的同时,可以对中国古代法律的伦理特征进行深一层次地解读。  相似文献   

5.
反抗的未来     
至少两个世纪以来,“反抗”一词在最初复杂而丰富的含义之外具有某种政治意味。如今我们把反抗理解为对既存规范、价值观和权力形式的一种质疑。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当内心生命试图忠实于自身的深层逻辑时,这种否定性便成为其特征,而“政治反抗”则是否定性的世俗表达方式。反抗是我们的神秘信仰,与尊严同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世界性大国,在国际海洋秩序的建构与调整中应当采取何种立场?中国之崛起需要何种海洋秩序?不仅困扰着国人、也困扰着我们的邻邦和国际社会。强调海洋自由以供包容性使用与锁闭海洋以供排他性使用之间的动态紧张关系,反映出国际海洋秩序一直处于不停的互动、不断出现需求与回应需求的过程。在这个动态的建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根据其自身的政治理念、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等因素,对海洋利用提出不同的主张与制度构想。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海洋地理相对不利国以及新兴的海洋利用大国,在海洋秩序建构过程中需要合理平衡包容性与排他性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国家权力如何生成并有效运作是环境法律制度建构的基础性问题,国家理论应成为中国环境法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法国家理论的法哲学立场,是"有为国家"与"有限国家"的对立统一,目的在于实现环境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合作与互动;"国家环保义务"和"环境公民权"是环境法国家理论的基本法哲学范畴;通过"规范宪法"形成相应的政治秩序与生活秩序、正确对待"环境国家"宪法构造中规范与价值的相互关系,是实践环境法国家理论的法哲学进路。  相似文献   

8.
男性统治     
著者在该书《序言》中说:在这本书中,我基于许多关于两性关系的研究成果,明确、支持并修正了我从前对同一主题的分析。本书对性秩序的(观察到的或希望的)永久性及变化问题提出了明确质疑,而这个问题也总是被大部分分析者(和我的批评者)不厌其烦地提到。也正是由于引入并规定这种天真的并天真地带有规范性的取舍才导致不顾明显事实,把性结构以及性结构借以被认识的模式的相对稳定性的证明,看做一种否定和谴责妇女状况变化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应该受谴责的,并立刻受到了谴责,它是虚假的,并立刻遭到了对这种状况的所有变化之强调的驳斥。  相似文献   

9.
2008年,值法国第五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法国人民对其1958年宪法做出了大规模修改。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控制总统权力,扩大议会权力,增设公民权利。本文从以上三项内容中各选了一条代表性条款,以宪法委员会的存在为视点对法国2008年修宪进行分析,以说明此次修宪的“表面化”和“潮流化”,以及宪法委员会对第五共扣国政治体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 2世纪到 1 8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复兴 ,法国接受了罗马法 ,而英国则基本上排斥了罗马法。其原因在于两国不同的法律状况、法院组织系统及诉讼程序和法律家阶层。这三个因素处于不同层次 ,共同作用于罗马法。《法国民法典》的制定并未割断法国的法律传统 ,而是根植于其法律传统。  相似文献   

11.
该书第一章《导言》中介绍说:“本书考察清水江下游村寨社会的契约规范与秩序,设定之区域,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锦屏县境内的清水江流域村寨,但主要考察对象在锦屏的文斗寨,因此在论述时主要探讨文斗寨的契约规范与法秩序情况。在时段上主要是清代,同时考虑到契约规范的延续性,书中也对民国时期的契约规范与法秩序情况有一定的涉及。”  相似文献   

12.
本书提出的问题是:国家怎样对个人施加刑罚才是合法的?帕夫利克否定了长久以来作为通说的预防论。而公民所信赖的公正与安全的恢复这一提法也不令他感到满意。取而代之的是,透过黑格尔他注意到了自由与国家秩序的辩证法:个人的自由只有在超越个人的秩序中才能得以展开。  相似文献   

13.
该书封底介绍文字:本书以唐与清末中日法律文化的输出与输入为视点,集中比较和探讨了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动因、选择、继受与变通、效果与影响、成败得失的原因,以及在其中起支配作用的一般原理和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他的政治理念、政治实践影响着历史进程,他的立宪观、政党观及民族国家思想是国家秩序重塑的三大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违宪审查启动主体之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国基于政治理念、政治体制的不同,违宪审查的功能侧重点不同,进而不同违宪审查模式下其启动主体也是不同质的。特定国家公权力主体作为违宪审查启动主体,提起的是抽象审查请求。这种机制通过权力对权力的制约关系,侧重违宪审查的客观法秩序保障功能。普通公民作为违宪审查启动主体,需要在具体案件中提起具体审查请求。这种机制通过权利对权力的制约关系,侧重违宪审查的主观权利保障功能。区别对待这两类主体,是我国进一步深化违宪审查制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家"乃是根据一定的伦理规则组织起来的小社会,在家庭内部的秩序必须遵循"尊卑有序,长幼有别"的原则。中国古代家与家族或户的概念是有一定区别的,家庭内部成员之间有家长权、财产权等权利分配,从而产生了复仇、容隐、同居共产等家庭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现今中国的多元秩序结构、民诉费用体制与和谐政治理念等因素为我国家事调解制度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空间,但真正催发中国家事调解制度生命力的内在起因则在于家事纠纷的特性注定了调解制度是解决家事纠纷的最优机制,也在于家事调解制度能够适应家事纠纷的特性从而有效地解决家事纠纷。同时家事调解制度之节约成本、调整人际关系、尊重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符合司法专业化发展等优势又保证了其在中国能够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鲜活载体。家国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源流、内容和目标追求上有着深刻关联。弘扬家国情怀,有助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营造良好氛围,增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价值认同和自觉践行,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入行。依托家国情怀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工作,需要充分挖掘家国情怀中蕴含的榜样力量,活用传播载体优化家国情怀宣传效果,构建和完善弘扬家国情怀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意识形态亦即上层建筑的思想部分是支配着上层建筑的“设施”部分,即政治的、政府构架的部分的。行政,不但应该是“设施”的、即政府政令的执行者,而更应是思想上层建筑、政治理念的执行者。但现实却是:行政隔着政府的刚性构架因而疏离了政治理念。这种状况与我党宗旨不符,也是是造成现实各种行政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罗伯斯比尔作为雅各宾派的重要领导人 ,把法国革命推向高潮。与此同时 ,他作为启蒙思想的信徒 ,在革命中彻底批判封建法制 ,建设资产阶级法制。曾领导雅各宾派通过了 1 793年宪法 ,并亲手为其起草了人权宣言 ,建构了人权体系对法院的改革、废除死刑、施行革命恐怖等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