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论海外华人企业管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海外华人企业经营管理的介绍 ,对传统文化与管理的关系的评述 ,特别是对西方人与华人在家庭结构中存在权威和财产的两项转移的不同点 ,以及对华人家庭资源转移上的不一致造成的社会行为复杂化等方面的分析 ,说明目前华人企业管理存在的与现代经济管理相矛盾的一面和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化领导是以人为本、关注价值的领导,是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励被领导者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现代领导思想,根本任务是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激励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达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完美结合并保持平衡,更加关注人的目的、价值和幸福。  相似文献   

3.
企业文化是日本经济成功的秘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科学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企业文化,最初形成于美国、日本,它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企业文化的实质是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及社会一般文化在经济领域(尤其是企业)的特殊的组合。从实践上看,企业文化是以经营哲学精神为核心,以企业的规章制度、生产活动、物质环境、企业民主、企业行为、企业风尚、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网络等为载体的一种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试析日本劳动雇佣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日本的劳动雇佣制度可归结为: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作为一种制度惯例长期存在于日本的企业中。在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与企业内部工会制”一起,被奉为日本企业经营的“三大神器”居于日本企业经营模式的核心地位。近年来,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日本的劳动雇佣制度正在悄悄地发生着演变。本文运用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现代经济学理论,对日本劳动雇佣制的经济合理性作了分析,并对其演变的方向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饭店管理概括地讲就是对饭店的人、财、物的管理,而对财、物的管理又是通过对人的管理来进行的。为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就需要具备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中外皆然,日本饭店管理行业在对员工录用、配置、培训、激励等方面,与我国饭店业比较而言,虽各个特色,但也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6.
领导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其研究最早兴起于企业管理领域,并不断扩展至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欧盟治理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领导者和追随者的互动现象,但是较少使用领导理论来进行分析。在现阶段,欧盟面临多重危机,德国被视为领导欧盟成员国规避、克服危机的主要力量。以领导理论为分析框架,将其应用于欧洲一体化和欧盟治理研究,分析德国领导有效性问题,能够突破思维定势,增强对复杂现象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7.
在后苏联时代,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典型特征是情境性前后矛盾的重复出现,即立场的不对称变化以及与参与政策形成巨大反差的行为。这种不合逻辑的外交政策行为突出表现在2008年俄格冲突、北约东扩和美国计划在西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过程中。传统理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都是以行为体为中心,都假设行为体的政策偏好不是易变的,所以对俄罗斯这种让人困惑的外交政策行为时缺乏解释力。外交政策受到行为体对世界的主观解读和情绪的影响。俄罗斯不被西方尊重的感觉导致了两者的冲突,俄罗斯的"愤怒"是不被尊重的感觉导致的情绪化判断,是为了显示自身的重要性而非起破坏作用。分析俄罗斯外交政策中的主观性因素,为更好地理解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和分析的角度。  相似文献   

8.
现代叙事/叙述学理论被广泛运用于各学科,女性主义批评家以其独特的视点,发现了在女性叙事文本中,传统叙事无以到达的彼岸:叙述声音与女性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以越南女性叙事文本为考察研究的对象,借鉴叙事/叙述学和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以叙述者的"声音"为切人点,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解读,探讨"在越南的社会环境下,女性作家写作所要表达的观念受叙述者的叙述声音限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继全球化理论之后,德国学者乔格·弗里德里希通过对“中世纪主义”的类比和隐喻方法,极富想象力地创造了“新中世纪主义”这个概念,作为分析“后国际”体系的新范式。新中世纪主义被定义为“一个由民族国家体系和跨国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二元普世主义凝聚起来的权威重叠和多重忠诚的体系”。新中世纪主义对全球化理论的话语霸权构成了挑战,它认为全球化国际关系理论断定主权国家行将消亡的结论是十分偏执的,在后国际体系中,民族国家和跨国市场经济是两种长期并存、相互竞争的普世主义,它们与社会行为体一起构成并行不悖的三大行动领域。新中世纪主义认为,缺乏无可争议的至尊权威是后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后来大大拓展了《共产党宣言》中的公有制理论,他们不仅寄希望于工人在必要时用暴力夺取国家政权,也寄希望于发达国家的工人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并认为在发达国家"旧社会可能和平地长入新社会"。他们注重经过社会所有制达到共产主义。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提出"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设想,认为资本主义将被自己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自我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由此而产生。当前中国的一种新的公有制形式正在蓬勃发展,民营企业中许多股份制企业表现出新公有制特征,它们不仅率先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且职工人人持股。它们对生产资料占有方式和对企业利润的分配基本公正,职工的劳动价值得到体现。随着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的健全,更多的新公有制企业将会成长起来。同时,广大农民随着产权的改革与落实,会在新的合作过程中建立新的公有制。新时代,新公有制与社会主义有着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