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我们必须弘扬和培育这些民族精神,并把它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纳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断,强调了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要求,全党同志要重温“两个务必”,这对于我们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努力完成新阶段新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牢记“两个务必”,就必须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理清发展  相似文献   

3.
两江居士 《创造》2009,(4):92-92
据4月8日《人民日报》报道,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党中央要求领导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知难而进,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共克时艰。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指出:“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广大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指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同时也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点和着力点,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们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宣传思想战线和文化建设部门,要紧密联系自己的工作实践,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学以致用,开拓创新,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5.
全省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大会是省委、省政府春节后召开的第一次全省性的重要会议。会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的今年作为狠抓落实年的总体部署,动员全省各级、各部门,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为加快我省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埋头苦干,推动机关效能建设不断上新的水平,为加快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6.
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深化和发展,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具备的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油  相似文献   

7.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组织部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广大组工干部一定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倍加奋发进取,完成担当的使命。一要始终以昂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党的十六大根据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情况而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新论断。  相似文献   

9.
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大到人类的生息繁衍、生命的延续,小到一个地方的经济建设、社会进步,都是发展的应有之义。江总书记在“5.31”讲话中明确指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松滋要在新一轮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与时俱进,加快发展。 与时俱进,加快发展,必须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人无精神不立,事无精神不举,精神状态决定成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正式加入WTO,各种矛盾、各种问题不断显露。在困难面  相似文献   

10.
顾维中  薛明生  朱莹 《群众》2006,(3):42-4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提出,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站上新的历史起点,迈进新的伟大征程,我们要大力弘扬以创业创新创优为核心的“三创”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凝心聚力建设和谐美好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虽是一个认识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概念,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本文通过对现代性"传统与现代"、"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四个方面"断裂问题"的思考,从该"二重性"中归纳出现代性的"同一性"即时代精神、理性精神、主体精神、发展精神,并尝试性地揭示现代性该四个主题精神的最初意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下发生的"演变",从而关注现代性的"同一性"与加深对现代性"二重性"的理解和认识,给予现代性本质的一种澄明。  相似文献   

12.
自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以来,学界、政界以至社会各界,对“政绩观”错位带来的种种弊病与不良后果普遍引起关注,莫让“政绩”成“政疾”的呼声日盛。但是,人们对那种公开以“政疾”冒充“政绩”,功过混淆、鱼目混珠的现象,却至今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鉴于此,有必要大声疾呼:莫把“政疾”当“政绩”。“政绩”与“政疾”本来是两码事“,为政者”所取得的成功为“绩”,存在的问题为“疾”,两者不该混淆。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明明是“政疾”的东西,摇身一变,冠冕堂皇地成了“政绩”。例如,有些地方盲目决策,乱上项目,劳民伤财,造成…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文化研究中一个重要领域,大众文化(流行文化)与精英文化(高雅文化)的关系问题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近年来出现的众多文化现象也成为这一问题研究的素材。然而这一划分本身在消费时代的合理性还有待探讨,通过回溯源于西方的关于这一问题研究的历史,阐释这一二元划分的思想基础,在消费社会及媒介构建下这种思想基础遭遇的颠覆,进而得出结论:二者的二元划分已经不能成立,由此产生的争论已经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感受"另类"     
当我们把城市中的一切都变成游戏的时候,突然发现“另类”可爱。“新生代”们先创造了“另类”,再创造了“时尚”,循环往复,其乐无穷。当一个物件的分类不好归位时,人们常常叫它“另类”。的确,音乐评论人实在无法将臧天朔的《老玉米》归入哪一类?通俗,民谣,还是ROCK?那些崇尚伟哥的男人们扯着嗓子在歌厅里一路狂吼:“要有一副好身体,就请你吃老玉米……”似乎唱出了阳刚。“新生代”们先创造了“另类”,再创造了“时尚”,循环往复,其乐无穷。“另类”前卫,而“时尚”大众。“另类”并非时尚,但可以变为时尚。面对传媒一…  相似文献   

15.
"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干部"是党员的一项基本权利,<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对"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作了制度性规定,使这项权利由原则走向制度迈开了第一步.然而,要建立完善的罢免撤换制度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深入探讨与研究,即罢免或撤换的主体与对象;罢免或撤换的依据;受理机构与程序.  相似文献   

16.
韦有多 《桂海论丛》2002,18(1):24-26
中国共产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领导核心.我们在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过程中,既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更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三个代表"与"以德治国"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国学,就其"源"而言,我们可以说,先秦诸子之学,是"国学"演变发展的活水源头;与此相对应,先秦以降,儒、道、佛等学派思想的演进,催生出一系列前后相继的学术思潮,如汉初黄老思潮、两汉尊儒思潮、东汉反神学思潮、汉魏道教思潮、魏晋玄学思潮、隋唐佛学思潮、宋明理学思潮,以及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等等。这八大思潮,前后相继,奔腾向前,组合成"国学"发展演变的汹涌潮流,构成了"国学"发展的宏伟画面。  相似文献   

18.
19.
论"治未犯"——关于"溯源防范"与"不管而管"制度的建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对预防犯罪的研究应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并重、东方文化的“心性教化”与西方文化的“行为规制”并重。我国预防犯罪应借鉴中医“治未病”的道理而“治未犯”,即未犯先防、刑后防犯,建立“溯源防范”制度,在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推广源流监控制度,建立“不管而管”制度,即被害人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第一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进行严格的概念性表述.第一次提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第一次指出"既得利益集团"的问题.第一次提出,全党同志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第一次点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第一次提出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而且要坚持其"科学精神".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应当从哪些方面解放思想.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标准.第一次系统科学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构成"的新变化.第一次提出新形势下应吸收"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入党,并重申了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第一次系统提出我们党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