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据新华网4月14日报道,北京8位市民对一项已经形成草案的政府规章在公开征求意见时提出强烈质疑,市政府在认真论证后认为他们摆事实、讲道理,还引用其他相关规章制度作为佐证,所提意见中肯、合理,令人信服,于是撤销了这项立法动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为推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特别是公民在立法过程中的参与,进一步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上海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地方性法规草案公开征求市民意见,面向社会召开立法座谈会、立法论证会、立法听证会等。可以讲,公民立法参与工作在反映民意、  相似文献   

3.
2006年11月29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分组审议《上海市集体合同若干规定(草案)》时,不少委员提出,集体合同立法关乎劳动者切身利益,建议《若干规定(草案)》公开征求市民意见,倾听市民呼声。  相似文献   

4.
从9月17日起,市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在解放日报、上海法治报、东方网、上海人大公众网上刊登了《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修订草案)》,公开征求市民意见,请市民为物业管理立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5.
人人都是消费者,天天都是消费日。可以说,消费维权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的修改列为立法正式项目,如何把这部条例修改好,怎样使得相关制度设计更加合理科学,市民百姓很有"发言权"。在前期公开征求近千条市民意见和召开座谈会的基础上,9月2日,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修正案(草案)》立法听证会,18位听证陈述人围绕立法中的三大关键问题充分发表意见。这已是本市人大常委会举行的第13次立法听证会。  相似文献   

6.
立法动议是向有立法权限的立法主体提出有关制定、修改或废止某项立法性文件的立法申请,立法动议权是立法权范围内的权利,是不特定主体的权利,是不一定产生对应后果的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权利。立法动议权是立法模式转换、经济利益多元化、民主参与以及公众社会利益实现的必然。从主体、范围、实体规则、程序规则以及权利的具体实施几个角度探讨立法动议权的范畴与法律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推进民主立法的进程,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公民参与立法的途径。2004年9月3日,北京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就《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征求意见稿)》举行了立法听证会。这是北京市首次立法听证会,是丰富民主立法形式、扩大公众有序参与的一个重要举措和有益尝试。听证会准备情况2004年8月9日至15日,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就《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市民和各界人士意见8855件次。这次征集意见使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矛盾凸现…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城市道路桥梁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继公开征求市民意见后,又举行了立法听证会。围绕与市民通行权息息相关的占用人行道设置设施问题,33位听证陈述人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缘起 近日,据有关媒体报道,3年多来,广东省人大网立法专网对24项条例30份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其中“0”意见的8份,约占总量的26.7%,20条法规征求意见稿仅有1人发表意见,占总数六成。意见最多的《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也只有2人参与,发表了135条意见。据透露,通过其他方式收到的来自普通市民意见也并不多。不单是鲜有老百姓问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称,即使“走出去”“上门”请代表发表意见也请不来,每一次法规征求意见稿都发电邮给947名代表,每次收到的反馈仅有1%t’1。事实上,开门立法遇冷并不是广东一省独有的尴尬。就拿安徽省合肥市2013年以来的8项立法来说,近一半在征求意见的环节,参与的市民人数达不到100人。  相似文献   

10.
魏斌 《人大研究》2004,(1):35-36
日前《法制日报》有消息说 ,正在政府有关网站公开向市民征求意见的《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 (送审稿 ) ,仅 5人发表了意见建议。公开征求意见如此“波澜不兴” ,这一现象背后 ,是否有着值得我们深思的内容 ?通过网站把法律法规规章等草案公开向市民征求意见 ,属“开门立法”之一种。上“中国人大新闻”网站 ,“开门立法方兴未艾”一栏中长长的大串链接信息 ,让人感受到各地方人大“开门立法”的“星火燎原”之势 ,地域之广 ,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公开之广 ,从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召开立法听证会 ,到五年立法规划草案公布征求意见 ,…  相似文献   

11.
《新疆人大》2013,(6):46-46
为了提高立法质量、保持法规社会适应性,广东省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近日推出新举措,针对修订后施行已逾八年的《广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率先向市民发出网上参与立法后评估的邀请,旨在通过拓展向公众公开征集意见和建议的途径,进一步全面掌握法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2.
3年多前,沿海某省人大立法专网开设,算是"开门立法"的一次有益尝试。但据媒体报道,他们近日采访的市民中,有八成不知道这个网站。不正常的是,许多代表对此也"一头雾水",闻所未闻。在对30位省人大代表进行的采访中统计发现,只有10位代表表示知道该省人大网的立法专网。比例更低的是,该省人大常委会逐个发电邮征求立法意见的9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仅有10余人进行回复。  相似文献   

13.
<正>一、问题的缘起近日,据有关媒体报道,3年多来,广东省人大网立法专网对24项条例30份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其中"0"意见的8份,约占总量的26.7%,20条法规征求意见稿仅有1人发表意见,占总数六成。意见最多的《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也只有2人参与,发表了135条意见。据透露,通过其他方式收到的来自普通市民意见也并不多。不单是鲜有老百姓问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称,即使"走出去""上门"请代表发表意见也请不来,每一次法规征求意见稿都发电邮给947名代表,每次收到的反馈仅有1%[1]。事实上,开门立法遇冷并不是广东一省独有的尴尬。就拿安  相似文献   

14.
面对诸多立法需求,如何平衡取舍,准确"瞄准"社会急需、市民关注、必要可行的立法项目,在有限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立法任务?这是摆在人大立法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任职五年来,充分发挥立法研究所的平台优势,在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法工委、市政府委办局、市政府法制办、专家学者等方面共同参与下,探索形成了"4+1"课题运作模式,集中各方智慧,借力用力  相似文献   

15.
刘绍宇 《人民论坛》2012,(17):48-49
公民行政立法动议是行政立法公众参与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行政立法政治正当化的关键所在。公民行政立法动议权,是民主行政和法治行政的必然要求,其主要功能,一言以蔽之,就是对行政立法的正当化,具体而言,主要有政治正当化功能、社会正当化功能和经济正当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提高立法质量、保持法规社会适应性的需要,广东省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日前又出新举,针对修订后施行已逾八年的《广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率先向市民发出网上参与立法后评估的邀请,旨在通过拓展向公众公开征集意见和建议的途径,进一步全面掌握法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种种民主立法措施中,最为开放的莫过于公布立法草案征求全民意见,这一方式被形象地称为“全民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自2008年4月起已推行“法律草案全公开”,国务院的行政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也早已成为常态。至少在形式上,我国已构建起了这一民主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公民导刊》2008,(11):2-2
近日。20名长沙市民应邀参加了湖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举行的2009年立法计划编制听证会。通过听证会的形式听取社会各界对明年立法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京政办发[2012]1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2012年市政府立法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并就做好2012年政府立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要坚持正确的立法工作价值取向2012年市政府立法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弘扬社会  相似文献   

20.
田良 《中国人大》2010,(3):50-52
美国的听证制度源于英国,最早在司法领域确立,后来逐步发展到行政、立法等领域。目前在美国,一般认为国会立法听证主要有以下功能: 首先是收集信息。立法听证会是国会公开收集对法案意见正式方式。通过举行听证会,立法者可以了解各有关方面对法案的意见,从而对立法的必要性以及法律规范的可行性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