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男人却比比皆是。所以,纵使蒙住了眼,我也不会从我的那些同事里拉来一个做男友。其实他们的条件也不差,但是在一起工作了几年,早就丧失了新鲜感。很难想像,和一个男人每天同一个房间生活、同一个房间工作———天天对着同一张脸,哪能相看两不厌?吴桐是这些光棍男人里最让我心烦的一个。他就坐在我对面,无论是画图、做表还是吃盒饭时,他的嘴里总是哼着流行歌曲。他的歌儿唱得并不难听,但是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听起来便像是500只苍蝇—起在耳边乱哼哼。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敲敲桌子说:“拜托,安静—…  相似文献   

2.
试论南海问题的当前发展趋势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周边有关国家不断强化和扩大在有争议海域既得利益的行为和南海对于中国战略地位的提升以及美国等区域外大国的积极介入,使得南海问题呈现出危机化的发展趋势。近些年国际战略环境的转变和南海区域环境的变化给中国应对南海问题造成了许多不利因素。对此,中国需要着眼于和平发展的战略大局,维护南海局势稳定,立足主权在我,提倡合作治理,并通过构建相关管理机制的方式推动南海争端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东南亚国家南海政策的发展动向与中国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从南海争端方国家、非南海争端方国家、东盟3个层次分析了冷战后东南亚国家南海政策的发展动向。对于南海争端方国家,重点分析了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南海政策;对非南海争端方国家重点分析了新加坡和泰国的南海政策;对于东盟的南海政策,本文指出协调成员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发表联合声明表达对南海问题的立场,直接就南海问题与中国进行对话,通过东盟地区论坛讨论南海问题构成了东盟对南海问题施加影响的主要方式。在对策思考方面,本文指出中国未来的南海政策应该侧重以下几点:继续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作为解决南海问题的基本原则;坚持“双边协商”的具体策略,力避南海问题的国际化;保持与东盟在南海问题上的沟通,确保东盟不致形成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不利的一致立场;在南海区域安全机制的构建和海洋安全维护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或全部或部分提出领土要求;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在南海海域的油气开采深入到我传统海疆线内,有关国家以维护专属经济区为名抓扣、驱赶我渔民,我传统渔场日益萎缩。针对这一形势,我应抓紧立法,维护我传统海疆线的尊严,并加快对南海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蒋国学  黄抚才 《亚非纵横》2013,(3):22-26,33
近年来,域外大国在遏制中国、谋求实利的战略驱动下,不断加大介入南海的深度和广度,使南海问题呈现复杂化、国际化趋势,中国与域外大国直接对抗风险加大,南海问题解决难度进一步增加。中国需立足长远,综合施策,最大限度维护南海权益。  相似文献   

6.
薄弱的军事实力和南海问题催生了菲律宾的军队现代化发展计划。南海问题不仅为菲律宾军队改革和军费增长提供了合法借口,而且为美军对菲军事援助提供了合理理由,成为菲律宾谋取地区优势的突破口。菲律宾利用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实现发展军事实力的战略意图,其不断推动南海问题扩大化的行为也将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越南学者就南海争端发表了大量论述,学术研究机构也就南海问题围绕与争端相关的历史、地缘政治、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开展研讨。很多观点把中国视为南海争端的主要对手,要通过发掘“历史依据”以证明越南对我南海岛屿拥有主权;有的主张通过国际法、国际机制解决归属问题;也有学者承认中国的法律依据具有“某种”合理性。中越南海争端是利益之争,而非战略对抗。越方也有学者认为要从亚太区域国际关系大背景考察南海争端。从长远和现实看,中越通过谈判途径解决海上争端,在争议解决前维持现状,保持和平稳定,是中越两国基本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该宣言未达到东盟目标,东盟期待出台一部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DOC实施至今仍未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但对于东盟各国,这被视为解决南海问题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中国只同意进行双边谈判并且总是避开进行多边谈判。DOC体现了中国对于解决南海争端的战略调整,同时也体现了东盟成功诱使中国来谈判这一问题。本文将集中分析中国和东盟达成DOC的过程、已取得的成果、影响中国和东盟解决南海问题应妥协与合作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亚太地区战略环境的深刻变化,印度和美国的防务关系在“印太战略”和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等机制的作用下不断升温。然而,新德里对华盛顿的“海洋航行自由”行动的态度颇为微妙:一方面,印度在成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时对部分条款提出了保留性要求,对美国在印度近海实施的“航行自由”宣示活动感到不满;另一方面,在中印边界争端和南海局势复杂化的背景下,印度在国际场合多次提及尊重南海“航行自由”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重要性,对美国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动以“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为名,表达了口头支持,并通过同日本及东盟国家的海洋安全合作增强印度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但避免直接参与美国在南海的“航行自由”巡航活动以防过度刺激中国。印度对于美国军舰在印度洋和南海不同水域“航行自由”活动的认知差异及其应对措施体现了鲜明的实用性和利己性,特别是以维护“海洋航行自由”为幌子介入南海事务,加剧了中国周边外交局势的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以来,东盟各国在外交和安全方面的抱负与日俱增,不仅越来越倾向于用“同一个声音”说话,而且也日益看重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再满足于只做别人的棋子,更多以一个棋手的身份参与地区内外各重要领域的合作与竞争。东盟实体的扩大及其角色调整便是其政治独立和经济腾飞后民族自信心、内部凝聚力以及区域一体化进程同步迈进的逻辑结果,而这又从另一方面进一步加深了周边大国的战略竞争。  相似文献   

11.
南海共同开发制度化:内涵、条件与制约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海共同开发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但目前南海共同开发的现状没有达到中国与有关争端国的期望值。本文以南海共同开发制度化的内涵为逻辑起点,提出南海共同开发制度化的完成,至少需要4个基本条件:南海共同开发逐渐成为强势的区域共识;南海共同开发制度化符合各方利益,经得起利益的考量;南海共同开发的不断实践;南海共同开发的外在压力。但有许多因素阻碍了南海共同开发制度化的进程。南海共同开发制度化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2.
爱情补丁     
阿瞳 《新青年》2005,(12):44-45
那年秋天,和张子璇分手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这一辈子可能再也见不到她了。3年后,我坐电脑前翻看她留给我的惟一一张照片,整整发呆了大半个下午。也许因为感情投入太深的缘故,以至于我越想忘记她,越是难以忘记。一千多个夜晚,我把对她的想念几乎都用光了,可是,她的影子依然躲在我的心灵最深处,不肯离去。或许这就是天意吧,她温柔的样子已经成为我心灵的一部分。2.和张子璇成为朋友纯属偶然。我们住在同一座城市,都在同一个BBS上发帖子,并且在同一个聊天室里打发夜晚的时光。仔细想一想,人与人之间的际遇是那么奇妙,谁也预料不到,两个陌生人…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南海主权研究的新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1995年以来南海发生的几次主要事件,由此说明,进入21世纪后,南海主权争议的突出问题将是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问题。也就是说,中国南海疆域研究将出现新动向,即在继续从事历史主权研究的基础上,把着重点转向以国际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依据,研究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域划界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南海地区安全:打击海盗与反恐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海地区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国际航道之一,其安全正面临着海盗与恐怖分子的威胁。随着国际海事局有关海盗定义的修订,要维护南海地区的安全仅依靠南海周边国家的力量是不够的,特别是马六甲海峡。因此,海峡沿岸国要求海峡使用国共同分摊维护安全的经费负担,并提供有关培训、设备和信息情报等援助。这种情况说明,维护南海地区安全必须由南海周边国家及南海航道使用国共同合作,只有通过密切的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地打击海盗与恐怖主义活动,真正地维护南海地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实现南海区域安全与和平、稳定一直以来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就南海局势展开对话与合作的重要议题之一。然而,现实中的南海安全局势却一再紧张,这表明南海区域安全制度性安排与安全秩序理念和现有变化、发展迅速的南海安全形势已经出现了不同步、不协调的状况。在过往长期的南海安全区域间治理实践中,东盟和中国作为南海周边最具影响力的国家间集团和最重要的区域大国,以不同的方式,就南海安全的区域间治理展开了对话与合作,并形成了各自富有特色的治理模式,"东盟模式"和"中国模式"。这两种模式从不同层次和多个渠道就南海区域安全治理进行了对话与合作,并在南海安全区域间治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效用。然而,目前南海安全体系呈现出来的脆弱性和南海区域安全现况却一再揭示,中国和东盟在南海安全区域间治理进程中还面临着不少现实的困境。为克服这些困境,更好地实现南海安全的区域间治理,中国和东盟应形成合力,为南海安全的区域间治理重塑一个相吻合的制度规范,共同构建一个相匹配的角色、身份与创造一个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内外治理环境。  相似文献   

16.
细雨 《新青年》2002,(2):36
细雨姐姐:你好!我叫志青,我想和你说说我的心里话。我和丽在初中时就同班,有缘的是,我们同时考上了师范学校,并且分到了同一个班级。从此以后,我和丽几乎形影不离,感情深厚,其他的同学都很羡慕我们。我们总在一块儿打饭。由于她吃饭挑食,再加上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处置南海问题的方针是完全符合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即使是20多年后的今天,这一提法不论是在政策、策略上还是在方法论上都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南海问题在传统岛礁归属、海域划界声索争端基础上,日益表现为对话语权的争夺。中国在南海区域的话语权还比较弱,不利于南海问题在中国主张的制度框架内解决。究其根源,中国海洋实力相对不足、传统南海话语体系认可度不高、南海话语传播能力较差、南海周边国家对中国政治信任度较低、域外大国的话语干预等因素共同导致了中国南海话语权的弱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为中国提升南海话语权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我们需要在这一倡议下,不断提升我国在南海区域的海洋实力;以南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为核心,形成新型的南海话语体系;以推进相关国家的合作交流为契机,大力提升我国南海话语的传播力;努力消除南海周边国家的顾虑,打造政治信任新格局;以更为开放的视野,回应国际社会的话语影响和质疑。  相似文献   

19.
由于地区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南海问题近年来争端陡然升温。这既与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倾斜有关,也与中国在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取得显著成效有关,同时还与南海周边国家对上述两种发展趋势的理解与认知相连。这种情况下,南海问题的性质正在出现一定程度的转向。一是南海问题正在由资源之争向主权之争转向;二是从中美关系中的低烈度问题向高烈度问题转向:三是从地区性热点问题向世界性热点问题转向。这三种转向使南海争端更加复杂化、尖锐化。在新的地区和国际形势下,中国需要考虑新的战略应对。  相似文献   

20.
感谢各位能应邀参会,尤其感谢胡德坤、李金明和黄仁伟三位教授远道而来参加讨论。这一节讨论的题目是"中国怎么办",我就扣着这个题目讲一点看法。边海不只是南海,南海问题是一个局部问题。这个局部问题有象征意义,象征着转变时期中国崛起树大招风,面临的挑战非常典型。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中国不只是需要对南海问题,而是要对整个外交战略有一个好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南海问题才能应对好。如果就南海问题谈南海问题,就会有局限性。以上算是一个开场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