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的激增,盗窃汽车内财物案件逐渐成为一种频发高发的侵财性案件。盗窃汽车内财物案件的频发对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盗窃汽车内财物案件既具有普通侵财案件的共性,但作为一种新型的侵财性犯罪,又具有其独特性。公安机关要加强对涉车场所的管理,提高车主的防盗意识;充分利用视频侦查技术,加强对重点路段、时段的防控。  相似文献   

2.
作者根据盗窃汽车内财物案件的特点,总结出这类案件的现场勘验要点,为提高盗窃车内财物案的现场痕迹物证提取率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值得勘验人员在现场勘验工作中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理论通说使用偶然性理论来区分赌博行为与赌博诈骗行为,认为实质上不具有输赢偶然性的"赌博"就是诈骗。但赌博除了具有偶然性特点之外还具有规则性,赌博诈骗的实质可以概括为:行为人隐瞒了自己违反规则从而使得结果无效的事实,使相对人陷入结果有效的错误认识而处分财物。从赌博活动的规则性特点入手界定赌博诈骗,可以避免偶然性视角的缺陷,应当综合使用偶然性和规则性视角认定赌博诈骗案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砸碎汽车玻璃盗窃车内财物案件频发,而此类案件现场与抢夺等案件现场一样,遗留犯罪嫌疑人信息少,侦破难度较大。通过对一系列类似案件现场的勘查,我们总结了办理此类案件前期值得注意的六项工作重点:一是被砸出的玻璃窟窿四周的残渣上及窟窿附近便于手掌支撑的部位是提取  相似文献   

5.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由此衍生的"互联网+"智慧生活模式提升了公众使用网络的频率,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当前,犯罪嫌疑人通过利用新方法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常态.电信网络诈骗是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主要有蔓延辐射广、作案效率高、社会危害大等特征.公安机关开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防工作需要立足新常态、应对新形势、着眼新发展,从"国家安全、人民安居、社会安定"出发,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落实举措,提升实战效果打击力度,探索有针对性的侦查与防范机制,精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相似文献   

6.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由此衍生的"互联网+"智慧生活模式提升了公众使用网络的频率,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当前,犯罪嫌疑人通过利用新方法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常态.电信网络诈骗是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主要有蔓延辐射广、作案效率高、社会危害大等特征.公安机关开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防工作需要立足新常态、应对新形势、着眼新发展,从"国家安全、人民安居、社会安定"出发,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落实举措,提升实战效果打击力度,探索有针对性的侦查与防范机制,精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相似文献   

7.
诈骗犯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财物的所有人或经营人信以为真,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犯罪侵害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它直接扰乱和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使国家、集体和个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带来了一些不安定因素。1999年以来,主管油田治安工作的山东省滨海公安局共立经济犯罪案件16起,涉案金额1702.2万元,其中合同诈骗案件7起,占经济犯罪案件总数的44%,涉案金额1421万元,占83%。犯罪嫌疑人有的以虚构单位、虚假身份、签订假合同骗取钱财;有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进行诈骗;…  相似文献   

8.
偷换二维码取财行为的刑法定性,在理论上存在诸多争论。其中,无罪说应罚不罚,放纵犯罪;侵占说属于类推解释;盗窃财物说、顾客被骗说与商家被骗说均是忽视了商家从未占有顾客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债权;盗窃债权人地位说忽视了"冒充债权人"这一必要条件;新型三角诈骗说会导致盗窃罪、诈骗罪出现竞合的局面。只有对双向诈骗说进行修正才能得出合理结论,即一方面承认顾客没有遭受财产损失,针对顾客的诈骗行为不可罚;另一方面认可"商品"和"顾客对第三方的债权"属于"损失财产"的一体两面,故针对商家的诈骗行为可罚。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我是刑警队的一名侦查员,在对如何处理赃款赃物的问题上办案人员经常产生分歧。请问,在对赃款赃物的处理方面国家有何规定?黑龙江杨青喜杨青喜同志:关于诈骗犯罪所得赃款赃物,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规定,行为人将诈骗财物用于归还个人欠款、货款或者其他经济活动的,如果对方明知是诈骗财物而收取,属恶意取得,应当一律予以追缴;如属善意取得,则不再追缴。1997年《公安部关于办理利用经济合同诈骗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第5条中也有类似规定。目前这两个规定可参照执…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刑法》第196条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各种手段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认定信用卡诈骗罪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罪与非罪的界限问题;二是盗窃并使用他人信用卡的问题;三是关于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