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迎来了五四运动80周年。80年前,在中国大地上爆发的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民族觉醒运动。80年来,五四运动所集中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和五四先驱者们所倡导的民主和科学精神,始终是鼓舞青年健康成长,激励青年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强大动力。今  相似文献   

2.
在五四运动四周年到来之际,关注青年、关注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都在思考着:怎样才是对这个发生在20世纪初叶中国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的最好的纪念?8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弘扬五四精神,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是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的纪念。一、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与五四精神的实质五四运动既是一切爱国政治运动,又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一场文化革命运动。站在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的高度(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研究的历史几乎与五四运动本身的历史一样长久,而五四形象的确立和五四话语的重构就是在不断的纪念、研究和回忆的过程中逐步确立的.从总体上说,对五四运动历史诠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五四"话语系统唯物史观派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五四"革命的强势话语系统;自由主义西化派有关"五四"启蒙的渐进的弱势话语系统;文化保守主义派构建的反"五四"话语系统.研究三种"五四"话语系统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合理地利用和开发"五四"运动的精神资源,对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和21世纪中国文化建设都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它被史学家称为中国新的历史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人所共知的,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在五四运动中起到的特殊作用,却没有形成共识.为此笔者谈一点粗浅的见解,作为对李大钊同志诞辰110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5.
80年前,中国大地上爆发了震撼全球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开启了本世纪中国变革运动的闸门,构造了中华民族思想的灵魂,奠定了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基础,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第一页。在五四精神的鼓舞下,一代又一代的山西青年奋斗在革命和建设的最前沿,并成为推动社会历史前进与发展的一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重要力量。历史证明:山西青年是革命和建设的先锋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也必将是山西跨世纪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就是要激励当代青年继承“五四”光荣传…  相似文献   

6.
(一)五四运动是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史学界历来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近来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五四运动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理由是:①五四运动不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当时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尚未产生,工人阶级在斗争中也未起决定作用,也还没有出现一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的思想虽然对五四运动有影响,但  相似文献   

7.
五四精神,即民主和科学的精神。中国近现代史上五四运动时期高扬的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对当时乃至其后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在新的世纪里,继承和发扬五四时期的民主与科学精神,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精神对九三学社的成立起着思想引领和实践指导作用。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九三学社社员积极投身于爱国奉献、参政议政和科学报国的伟大事业中。在新时代,九三学社要进一步提升对中共的意识形态认同,继续发扬爱国、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加强九三学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为祖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民主和科学是五四精神核心的重要内容。山东既是响应五四运动较早的省份,又是受五四精神影响较深的地区。在弘扬民主和科学精神方面,山东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新时代,山东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弘扬民主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五四运动已过去了72年,但“五四”精神却仍然放射着灿烂的光芒。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实质和灵魂。在今天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我们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就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此,就必须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就必须同妄图颠覆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斗争,尤其要抵制和反对他们的和平演变阴谋和伎俩。  相似文献   

11.
4月26日,中央党校哲学部举行了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学术座谈会。来自首都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以及中央党校的近五十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与会学者围绕“五四”精神与中国文化建设、“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等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一、爱国主义是“...  相似文献   

12.
五四精神与青年的时代责任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历史事件,尽管已经过去了整整用年,但那场运动在中国政治革命和文化思想史上所产生的震颤,以及由那场运动所产生的五四精神在这用年中带给中国人的思索和由这种思索引发的无穷动力,直到今天仍令中国的青年以及广大的知识分子心族摇荡。在当前改革开放、我国社会正经历史无前例的巨大变化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扬五四精神,以真切的爱国情怀将一个充满生机的新中国带入对世纪,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将个人的发展与时代的机遇予以融合,已是广大青年的共同心愿。一、五四运动的划时代意义及五四精神传统五…  相似文献   

13.
五四青年的创新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精神既是爱国精神、进步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更是创新精神.这是由五四运动的内涵与性质决定的,是与青年在五四运动中发挥的先锋作用紧密相连的,也是与青年特性和五四时代特征的契合分不开的.五四青年既是创新精神的倡导者,又是创新精神的实践家.五四青年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对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当代中国,创新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更为重要,五四青年的创新精神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伟大的五四运动70周年纪念日来临了。 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革命的开端。70年来,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民主革命的目标在40年前就已经实现,社会主义事业在经历了一番艰难曲折之后,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次完全的、不妥协的反抗运动,它促使中国人从思想觉醒不断走向精神重塑。五四运动包含着多重历史色彩,主要有文学革命色彩、思想启蒙色彩、政治革命色彩、社会变革色彩。五四之后,人们从思想觉醒走向精神重塑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以争取民族独立为核心塑造的伟大抗争精神、以寻求民主进步为核心塑造的伟大变革精神、以探索改革创新为核心塑造的伟大奋斗精神。新的历史时期,继续传承弘扬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发扬民主政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许德珩五四运动回忆与纪念文章的分析,从运动的起因、准备、过程、精神、影响、传承等来阐述他的"五四"观。他认为:运动的爆发是社会矛盾决定的,"巴黎和会的不公平决议"是导火索;运动是有准备的,既有思想技术、人员组织上的又有资金和外部环境上的;运动的过程是由北大西斋饭厅紧急会议、天安门集会等系列事件构成;运动值得纪念的精神要素是爱国、民主、科学、团结等;运动促进了中国社会变革的指导思想的转变,促进了社会思想和文化的解放,促进了青年力量与工人力量的结合;运动的特征是"进步",顺应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五四运动高举的爱国、团结旗帜,民主与科学的口号,一直闪耀着革命的光辉,至今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五四运动以来的近一个世纪中 ,青年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在各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面对新的世纪 ,新的挑战 ,新的机遇 ,青年人应如何对待 ?可以说 ,当代青年肩负着与五四青年既相同又不同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随着社会的变革 ,五四精神也逐渐体现出新的内涵、特征和表现形式。在迎来 2 1世纪第一个五四运动纪念日之际 ,本刊特别邀请了有关专家学者以笔谈形式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以更好地弘扬五四精神 ,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人类社会已进入 2 1世纪 ,万事万物都在遵循自身发展的规律循序演进 ,决…  相似文献   

18.
五四纪念的历史几乎与五四运动本身的历史一样悠长。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致力建构五四革命话语体系,以适配其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五四叙事侧重激发青年的爱国热情,号召其积极投身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实事求是的精神,重构五四话语体系,以更为务实的机制,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推动青年建功立业,健康成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念五四,力求回归本源,唤起初心,激励广大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相似文献   

19.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样也是中国少数民族革命运动的新起点。五四新文化运动启蒙、影响、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先进知识分子,他们积极参加了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经过革命斗争的锤炼和洗礼,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少数民族的革命骨干,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五四运动的特殊背景下,中国国民外交具有了新的时代特点与历史意义。这一时期的国民外交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双重性质;斗争方式更加灵活;能较为理性地区别对待军阀主义与和平主义;开始尝试用法律手段解决外交问题;立足于世界和平与人类幸福,境界更加深远。可以说,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国民外交是中国外交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