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性的转折关头经过10多年改革与发展,苏南农村进入历史性的转折时期,它主要表现在:“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初级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化,落后村镇向现代城镇转化。在这历史性的转折过程中,苏南农村发展中的多种矛盾和问题愈益显露出来。它比较突  相似文献   

2.
很高兴看到《苏南模式发展研究》一书的出版。苏南模式是理论界多年来所称道的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它来自苏南人民的实践,产生于我国农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自然经济向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过程中,是苏南人民从实际出发,建  相似文献   

3.
“苏南模式”是改 革的产物。80年代,全 国掀起了一股学“苏南 模式”的热浪。“苏南 模式”在向市场经济转 轨、农村工业化进程中 的历史功绩巨大 “苏南模式”,是80年代中期经济学界对苏锡常地区乡镇企业持续高速发展现象的高度概括,其特点是以集体经济为主、工业为主、市场调节为主。这种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邓小平基于对初级阶段中国国情的科学认识,在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开创了一条新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中国的道路,从而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勾勒了这条道路的具体发展阶段,为其提供了经济根据和可操作程序。研究新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的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道路,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基础地位的认识,有助于对中国改革、稳定与发展大局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5.
“私营经济是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份”。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经济在我国城乡悄悄地产生和发展,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形态。被人冠之以“苏南模式”的、素以集体经济发达而著名的无锡地区,私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如何?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  相似文献   

6.
80年代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以来 ,不仅推进了我国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而且也触动了单一的农村产业结构 ,开始从只注意农业生产向发展农村工业、农村商业、农村运输业 ,从只注意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种植业向发展农、林、牧、渔业的转变。同时 ,随着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迅速发展 ,吸收消化了贫困地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 ,改变了单纯农业结构 ,提高了农产品加工和服务业在贫困地区经济中所占比重 ,增加了财政收入 ,丰富了农民的“钱袋子”。但按现代市场经济来衡量 ,贫困地区经济结构仍不…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世纪之交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工业化是8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从总体上看,它是一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进入90年代后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分散的农村工业化道路只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过渡模式而不是目标模式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工业化历史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据统计,1992年全国农村工业产值已达12717.9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09%,所占比重首次上升到50%以上,这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苏南这些乡镇企业发达地区,农村工业更是早已从“半壁江山”发展为“三分天下有其二”,形成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态势。农村工业的广泛兴起,成为80年代中国农村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整个80年代,全国农村工业吸纳了1亿以  相似文献   

8.
贵州民族地区农村要治穷致富,就必须发展商品经济,这是不言而喻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我认为小城镇的建设有利于贵州民族地区农村商品经济的启动和发展。 纵观国内外农村商品经济的启动和发展,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进行。一是由本国或本地区农业和手工业培育成熟的社会分工发展的自然结果,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是走这条道路。另一条途径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入侵而从外部世界移植进机器生产力,并在城市的集  相似文献   

9.
贫困落后的山区农村,商品经济应从哪里起步,走什么路子?从定南山区农村经济发展调查分析来看,我认为,发展山裙经济是山区农村商品经济起步的必由之路。一、山区农村商品经济应从山裙经济起步一个地方的商品经济发展到底从哪里起步,走什么路子?这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愿,而决定于一个地方商品经济发展的内部条件以及与内部条件相关的基本外部条件。早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经济发达地区(苏南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靠种养起步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他们搞种养主要是在耕地上做文章,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由于他们经过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种养阶段,有了这一阶段创造的良好基础,所以他们能很快转向以加工业为主的乡镇工业,进,乡镇工业发展起步的阶段,山区落后的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能不能越过种养阶段,直接从工业起步呢?我认为,贫困落后的山区县,经济基础薄弱,资金严重不足,交通不发达,干部群众的商品意识比较差,科技人员奇缺。这些制约因素决定着贫困落后的山区不能超越种养这个阶段,超越就要摔跤。建国以来,定南在经济建设上出现过几次失误:在1958年的“大跃进”年代,盲目大办工业,全民炼钢铁,使全县的国民经济遭到严要破坏;在“文  相似文献   

10.
《求索》1987,(3)
一、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重要性 我国农村区域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不失时机地推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农村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是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宋言奇 《群众》2009,(11):40-41
改革开放以后,苏南农村地区依靠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以及“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工业化道路,实现了飞跃式发展.这一发展道路被世人称为“苏南模式”。但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苏南模式也带来了一定的生态负面影响,即“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分散式人口与工业布局,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12.
历程与成就我省经济的增长极在苏南及沿江地区,而该区域加速迈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便是农业基本现代化。从六十年代末至十一届三中全会,苏南及沿江在全国率先冲破“左”的束缚,在抓好农业、大建高产田的同时,提出“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思路,兴办了一批社队企业。到1978年,大部分县农村工业产值占工农总产值的比重达50%,个别县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闵勇 《群众》2009,(11):59-60
上世纪80年代,作为“草根工业”的乡镇企业在常熟、在苏南蓬勃兴起,碧溪农民勇于开拓,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亦工又亦农”的“碧溪之路”,成为常熟发展乡镇工业的典型,成为“苏南模式”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去年十一月下旬,苏州市委宣传部、无锡市委宣传部、常州市委宣传部、苏南发展研究所和本社共同发起,在苏州市召开了“苏南农村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南农村的广大农民始终走在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前列。他们创造了一份杰作,走出一条新路,这就是苏南模式。但是,苏南人从不满足于现状。他们的开放的思想使他们总是不断地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08,(8):7-10
序 20世纪80年代.苏南农村广大干部群众从自己的区位特点出发,创新思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走出了一条“以工补农”、“以工建农”、全面振兴农村经济的“苏南模式”;新世纪以来,江苏各地全面统筹城乡发展,以工哺农、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江苏之路,成绩卓著。江苏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紧随时代发展的脉络,从2005年开始,  相似文献   

16.
(一)苏南农村城市化进程迅猛,大量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劳动力转化,大量农村居民向小城镇集聚。其基本特点,就是发展乡镇工业与小城镇建设同步进行,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走“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路子。城市化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历史潮流,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工业化而产生和发展的。一个国家或地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农民、农业、农村和城市化问题,历来都是党和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1979年初,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开会通过了实行大包干、分田到户等三条章程,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先河。从此,如火如荼的农村改革席卷神州大地,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脱离了农田耕作劳动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迅速向非农产业转移,“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打破了“农村———农业”、“城市———工业”的格局。以农村改革和乡镇企业为动力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又打破了“农村—农民”、“…  相似文献   

18.
<正> 我们浠水县位于长江中游北岸,背靠大别山,面对江南工业走廊,达江通海,气候温和,地肥水美,素有“鱼米之乡”和“鄂东门户”之美称。优厚的温、光、水、土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农业以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仲。我县素以科学种田、粮食高产而著称全省乃至全国,粮食生产在全县经济发展中历来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地位。建国四十多年来,浠水共向国家贡献粮食约30亿公斤。可是,在农村改革步步深入、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这种单一的粮食生产的经济格局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全县农业的发展受到了诸多困扰。如,粮食优势不优,多种经营不多,工农结合不好,带来农民致富不快,农业收入不高,农村经济不活,“高产穷县”的矛盾比较突出。1991年,全县农民入均纯收入、人均财政收入分别为556元和48元,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描绘了九十年代全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省委五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向全省人民发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十年了,十年改革使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这条路子,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历史性进步。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农业问题基本解决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需要再深化了?回答是否定的。 首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已经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只是使传统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要想使传统农业得到振兴并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还有相当远的路程,因而改革还必须继续深化。  相似文献   

20.
调整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话题,这既是一个实践了多年的老话题,也是一个讨论了多年的老话题。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讨论,全国各地已从实践中总结出许多调整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经验和模式,学术界也对这些经验和模式进行了综合、比较、升华。这些经验、模式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外部移入型,即通过发展农村工业(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方式,来增加农村社会』总产值中非农产业产值的比重,走农业工业化、非农化道路;二是内部裂变型,即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三高”农业、持续高效农业的方式,从农业内部裂变出农产品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