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绪成 《世纪行》2006,(12):15-16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和谐文化源远流妊、蹲大精深。关于“和”与“谐”,距今1900多年的《说文解字》解释“和”,是“相应也。从口,禾声。”形声字。《广韵》进一步解释“相应”是“声相应”,与声音和语言有关;《说文解字》解释“谐”,是“从言,皆声”,也是形声字,与声音和语言有关;《广雅》和《玉篇》对“和谐”二字的解释一致,都可以同义互文,都与声音和语言有关。  相似文献   

2.
国庆     
60年是个大日子,欣逢盛世,普天同庆。中国残联直属机关9月25日在残奥中心举行的歌咏大会热烈、喜庆,20个代表队轮番演唱,我社50号人参演,虽然寡不敌众,声音缺少厚度,但我们的歌曲编排独具匠心。名日《祖国颂》,打头是“一条大河波浪宽”,然后接了4段民歌,分别是《我们新疆好地方》、《天路》、《阿里山的姑娘》、《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最后是《我的祖国》的副歌“这是强大的祖国……”。  相似文献   

3.
徐苹 《文明大观》2001,(11):79-79
我可能真的应该获得热心作者的称号。这么些年来,在全国这么多的书山报海里,只有《文明大观》和我关系最密切。我把一篇篇稿子传过去,它几乎把我的一篇篇稿子登出来,我知道这里面有很多是鼓励再鼓励,并不是我身怀绝技,但我真的在鼓励下,拼命干起活来,因此确实传播了不少精神文明的东西。尤其是,我在厦门的许多单位办公桌上,看到《文明大观》,或者在众多单位的人嘴里,听到评说我的哪篇哪篇文明文字时,我就有了一点儿“传播文明,开启新风”的愉悦。  相似文献   

4.
梁因 《台声》2003,(1):19-20
回想《台声》走过的20年留下的痕迹,有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每当想起这段经历,便由衷地感到欣慰和自豪。20世纪80年代初期,《台声》是大陆唯一面向台湾同胞的刊物,深受各方的重视和支持。首先对刊物寄希望的是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他们期望《台声》能够成为一本高质量的对台刊物,既能够让台湾同胞听到大陆的声音,也能够反映台湾的民情。所以领导小组着力要帮助我们把刊物办好。廖承志同志就明确地说:“《台声》不只是台联会办的,领导小组要讨论。”从筹备到出刊,领导小组的同志为我们操了许多心。当时,我们缺乏办刊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马玉珍 《求索》2013,(6):73-75
《左传》由于述录了中国春秋时代的历史,自问世以来人们就围绕着其“传《春秋》”与“不传《春秋》”展开讨论,对《左传》的传播和研究也就围绕着是“野书”还是解经的经书展开:在争论与申述中不断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拓宽了学术研究的领域,也使《左传》的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最终使这部反映春秋时期多方面生活的经典历史散文,在中国史学界和文学界奠定了双重身份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上海支部生活》2009,(7):10-17
刚刚过去的7月1日,是我们党88周岁的生日,也是《上海支部生活》创刊55周年的纪念日。从《新青年》到《共产党》,从《向导》到《前锋》,从《中国青年》到《新社会》……“党刊”这一特有的传播形态,在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就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清凌凌一股水春夏不断/满坡的野花一片又一片/朝阳沟好地方名不虚传……”40多年前,著名剧作家杨兰春编导了豫剧《朝阳沟》,一时间唱红全国;40多年后的今天,“朝阳沟”又成了有心人的卖点。这个卖点,就是“朝阳沟”的文化品牌中的“含金量”。河南登封的曹村和河北武安的列江,都说自己是正宗的朝阳沟,都凭借与《朝阳沟》编导者的渊源,以“朝阳沟”这一文化品牌为当地发展造势。他们为什么要争“朝阳沟”?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文化品牌”争夺战中,究竟有没有胜负?请看。  相似文献   

8.
赵昉 《新东方》2007,(6):59-61
一、引言:狂欢的链接 《为了告别的聚会》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小小的疗养镇上的不动声色的谋杀故事。杀人者在为自己作了情理上的开脱,认定药物并不能致人死地之后作别了祖国。和米兰·昆德拉任何一部小说一样,《为了告别的聚会》也充满了“昆德拉式”的“响词”——“轻”(“雅库布吃惊地发现他的行为没有重复,容易承受,轻若空气);  相似文献   

9.
一、盘铭 《礼记·大学》记载:汤之《盘铭》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说商汤王将箴言刻在盥洗的铜盘上。告诫自己要坚持经常进行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不断弃旧图新。  相似文献   

10.
乔治·奥威尔有一部描写西班牙内战的名著《向加秦罗尼亚致敬》.而村上春树以他的《1Q84》向奥威尔最伟大最杰出的作品《1984》致敬。当初我一听到这个“致敬”的消息,我就向村上春树表示致敬了。  相似文献   

11.
《人大论坛》2011,(10):8-9
为保证对《条例》的具体落实,贵州省人大常委会要求各级各部门递交了一份《关于贯彻实施〈条例〉的意见》的“承诺书”,一份份现在由自己出题,未来由自己答题的“考卷”,于是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吕睿 《今日海南》2009,(5):47-47
一杯苦丁茶,一首经典的怀旧老歌,我问自己想做什么,一个声音对我说:看书吧。看什么呢?看《瓦尔登湖》吧。  相似文献   

13.
学者冯克利有一本论文集,书名叫《尤利西斯的自缚》。最近在《读书》等杂志,又接连看到有文章在讲尤利西斯自缚的故事。荷马史诗《奥德赛》里,关于尤利西斯的故事是这样说的:在经过艾艾埃岛的时候,英雄尤利西斯为了抵挡海妖的歌声诱惑,避免触礁身亡的命运,让同伴把自己绑缚在桅杆上,并且用蜡封住耳朵。即便这样,尤利西斯在隐隐约约听到海妖天籁般的歌声时,仍然把持不住自己,身体不停地颤抖,力图挣脱绳索。  相似文献   

14.
胡大平 《群众》2011,(11):77-78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强调,“《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实际上,不能“加以修改”的不只是《宣言》这个文本,而且包括它传播的历史。这一历史既见证了其力量又呈现了它在今天面临的特别困难,不仅对于我们理解这一文献,而且对于社会主义实践,都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些不变的东西,正是虚无主义和机会主义的解毒剂。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沈叶的文章,文中提及“感觉每天好忙,但又发现没做什么事情”。“太忙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经常可以听到类似的话。“忙”就像一种流行病,席卷了全社会:起早摸黑、疲于应对、夜以继日、马不停蹄,问谁谁都忙,看谁都行色匆匆。即便是外出旅游,也是忙于走马观花,忙于拍照、购物。  相似文献   

16.
“传播正能量,拒绝负能量!”“传播是一种力量,亲,今天你传播了吗?”近期,众多网友在中国文明网、新华网、人民网、新浪、腾讯、人人网等各网站的论坛、博客、微博、QQ群等网络空间热情传播和分享自己喜欢的“正能量”故事和作品,喜迎党的十八大召开。有网友说:“正面声音就应该广而告之。发出网络好声音,传播网络正能量,这就是一名好网民应该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打开关于“唐僧”的网页,实在惊诧不已。绝没想到,人们对这位亦人亦神的和尚竟然如此感兴趣。当然,大多是拿他当“话耍子”来搞笑,来开涮的,什么“唐僧办教育”“唐僧的隐私”“唐僧评先进”……数不胜数,光是杜撰唐僧的著作,就有《家书》、《日记》、《回忆录》、《密信》、《遗言》、《自述》、《报告》、《废话》等许多种,关于从学术方面进行研究、探讨的却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18.
《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是马克思先后计划并写作的两部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出版均早于《资本论》的写作和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计划包含了《资本论》的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写作过程孕育了《资本论》。《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一般”相关内容演化发育的结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的续篇是《资本论》,《资本论》的“续篇”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册除“资本一般”篇外的其他篇和其他册。《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在写作计划、考察对象、逻辑行程、叙述风格和完成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政治经济学批判》不是《资本论》的“准备著作”或“手稿”,而是一部未完成的、比《资本论》内容更全面的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巨著。  相似文献   

19.
在抗“非典”攻坚战的关键时刻,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制定了《关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播的决定》,对下一步防治“非典”工作是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前年的《中国青年报》上,曾有过一场引起很大反响的“母女对话”。缘起是一篇孩子口吻的《给妈妈的十四条建议》,其中有这样的要求:“我需要帮助,也需要独立”、“为了成长,请允许我犯些错误,让我自己在生活中学会如何生活”、“请不要强迫我按照您的模式去生活”、“如果您想成为我的朋友,那就得放下家长的架子”……算一篇小小的独立宣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