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芳 《法制与社会》2011,(16):115-116
依《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房地产转让"是指房地产权利人通过买卖、赠与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将其房地产转移给他人的行为;而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应符合下列条件:(1)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2)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否则不得转让。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企业的法律风险存在于房地产开发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但主要的法律风险表现在房地产企业内部法律风险,签订和履行合同中的法律风险,行政上的法律风险,商品房销售中的法律风险等。防范这些法律风险需要加强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自觉守法、诚信经营,强化房地产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重视合同的签订与管理,避免房地产企业合同纠纷,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房地产企业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3.
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以提供土地使用权、资金等方式共同出资,共享利润、共担风险。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的合同。土地使用权投入方将其土地使用权变更为合作各方共有或者归于项目公司名下,通常是这类合同的重要内容。确认某合同是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还是单一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应根据合同各方是否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共享利润、共担风险等情形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4.
朱明 《法治研究》2006,(11):60-61
为了保护广大购房者的权益,国家对商品房的预售有着较为严格的法律限制,特别是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预售商品房时,硬性条件非常鲜明。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之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商品房,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二)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三)按提供的预售商品房计算,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并已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四)已办理预售登记,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国家还对规范商品房预售后有关合同的登记备案制度及产权登记等事项进行了详细的事后调整,如《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四条第三款“商品房预售所得款项,必须用于有关的工程建设”等规定对商品房的预售条件、市场准入等予以事前调整及规范。另外,《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商品房预售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预售合同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登记备案”。  相似文献   

5.
一般来说,房地产项目公司是指专为开发特定的房地产项目而成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目前,无论国家还是地方,对房地产项目公司均无系统或专项规定,但实际上登记注册的房地产项目公司早已大量存在。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投资者发现房地产项目公司可以合理地规避市场及法律上的某些风险。  相似文献   

6.
张庆国 《法制与社会》2013,(26):276-277
近年来房地产企业开发面临的法律纠纷、涉诉争议逐渐增多,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房地产企业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由此,房地产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随即成为诸多解决关键问题的重点。本文主要分析在房地产企业开发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以及对企业风险防控的相关策略进行研究,从实战中总结对房地产开发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张红圈 《法人》2011,(8):50-51
由于房地产项目是个资金密集、开发建设周期长、复杂化的系统工程,在其开始建设到销售完毕这段时间内,需要承担大量的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未知风险。因此,投资房地产项目,必须要对该行业的运作全过程有完整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作为一部规范财产关系的基本民事法律,它的实施必将对我国的民事法律关系及其相关活动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土地取得和开发、房屋的建设、房屋销售、物业公司的管理几个方面影响尤甚,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9.
免死狐悲     
文杰 《政府法制》2011,(6):43-43
兔子是森林王国的开发商,负责房地产开发。狐狸在自己管辖的一亩三分地上,以加快森林小镇建设为名,不顾老鼠、青蛙、蚯蚓、昆虫、蛇蝎等极力反对,强制驱赶和恶意拆迁,然后把土地以低廉的价格交由兔子统一开发,再以高昂的市场价出售狡兔窟洞。兔子和狐狸从中赚得盆满钵溢。  相似文献   

10.
陈真诚 《法人》2008,(11):8-9
在一些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转让、并购等方式退出了房地产行业的同时,一些拥有资源的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同样面临机会中的风险,难以高枕无忧。杨国强的多元化战略会成为碧桂园的救赎之路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消费者对商品房投诉的主要问题有:广告虚假、一房多售、面积不实、质量低劣、延期交房、产权纠纷。 一、房地产交易中的纠纷种类(一)关于产权纠纷 1.房地产分离出卖。房屋所有权通过买卖而转让时,该房屋占有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也必须同时转让。房地分离使得买受人不能去办产权登记,开发商在没有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情况下建设的房屋是不合法的。有些开发商私下和农村乡镇或企事业单位签约,在集体所有土地或国家划拨给单位的土地上开发商品房。他们根本没有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因此购房者根本不会领到合法的产权。 2.产权…  相似文献   

12.
政府允许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却禁止其开发房地产,其理由不外乎是防止耕地流失、农村土地开发房地产与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相冲突、需要保持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用地的垄断,这些理由并不充分和正当。从禁止所产生的后果来看,禁止也不具有正当性。政府在重新配置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时,要将公平与正义作为核心价值理念,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权益,平等对待国有、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实现城乡房地产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只要拍下一块土地.印出简单的户型图就能吸引大批购房者,收到预售款后再开工建设,这是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光山县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这可能意味着楼市高烧开始蔓延至普通县城(2月14日《中国证券报》)。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不同行业,涉及的税种和侧重不同,因而税收筹划采用的方法、技巧也不尽相同。本文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土地增值税为研究对象,结合税收优惠政策,分析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一些纳税筹划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合作建房合同效力的认定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秀玲 《政法学刊》2002,19(5):83-87
在我国房地产开发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因房地产开发经营合同而引起的纠纷在房地产纠纷案件中占有极大的比例,而对于这一类案件的处理,立法上则相对处于滞后状态,导致司法实践中同一类型、同一性质的案件在判决结果上的截然不同。如何克服房地产立法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房地产合作开发建房合同大体表现为五种形式。确认房地产合作开发合同的效力,应考虑不同时期成立的合同,应当适用不同的法律依据确认其效力,同时应审查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合同的内容是否合法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对房地产合同效力的影响等因素。房地产开发合同纠纷的处理应依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的不同情形处理。  相似文献   

16.
高富平 《法律科学》2009,27(6):157-166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全面修订工作已经启动,并列入本届人大立法规划;此次修订是在《物权法》颁布、不动产(房地产)物权规则基本确立,在房地产市场和市场监管框架相对成熟的背景下进行的,这意味着此次修订要重新定位《房管法》的目的、原则和适用范围,赋予它新的含义、功能。《房管法》应当以管理法为基调,搭建房地产业的管理制度框架,妥善解决农村与城市的关系、管理法与《物权法》的协调、建设用地规范、房地产开发和房屋建设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房地产开发仅限于国有土地。我国目前的土地使用权可分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两类。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房地产开发商所需要的土地仅限于国有土地,而非集体土地;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所有的土地,经依法征用转为国有土地后,国有土地的使用权方可有偿转让。  相似文献   

18.
孙琼 《法制与社会》2011,(13):101-102
房地产投资信托已经成为我国房地产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其高收益率也让投资者趋之若鹜。但是高收益带来的也是高风险。如何降低房地产投资信托中投资者面临的风险?本文从法律角度分析了房地产投资信托的风险,并且提出了规避风险的一些立法上的建议。主要包括增强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流通性和对受托人在法律上进行更全面的规制。  相似文献   

19.
孙志诚 《中国监察》2009,(12):44-46
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国有资产管理处置等领域是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这些领域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上,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由于制度不健全,体制不完善,这些领域正成为违纪违法行为易发高发的“重灾区”。只有深入剖析这些领域滋生腐败的深层次原因,从体制机制人手,才能更好地在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朱羿锟  黄斌腾 《法学论坛》2005,20(4):99-104
房地产泡沫是房地产价格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严重脱离其实际价值而持续上涨的不正常状态。房地产泡沫与开发商的非法炒作、过度投机、人们的非理性价格预期以及结构性失调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其产生根源在于法律制度的缺失与不完善。本文通过借鉴我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的有关法律,在土地管理制度、房地产开发资金的使用方式、房地产金融体制、房地产市场交易、房地产税收改革以及住房结构性问题等方面,探讨我国防治房地产泡沫的法律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