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读着余秋雨《文化苦旅》对莫高窟的描述与赞美,欣赏朋友古典舞中反弹琵琶的优美身姿,都不止一次激起我对敦煌文化的浓厚兴趣与无限憧憬。今天,终于来到了久负盛名、坐落在沙漠之巅的莫高窟!一路的尘土飞扬与石窟里紧锁的门窗都让我有些失望,从外观看真没有龙门石窟与云冈石窟  相似文献   

2.
刘浩 《瞭望》1987,(31)
炳灵寺探胜 为给中国美术全集《炳灵寺等石窟雕塑》卷拍摄照片,我们来到炳灵寺石窟。一行人中,有《炳灵寺等石窟雕塑》卷的主编董玉祥、副主编兼摄影师岳邦湖和责任编辑陈履生。前两位是研究甘肃石窟的专  相似文献   

3.
李金娟 《学理论》2011,(9):84-85
敦煌壁画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形象资料,保存着丰富的造物实践记录,为中国设计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资料。以设计史的角度对敦煌壁画中所有的造物设计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和研究,不仅对整个中国造物设计史的研究和中西方设计交流发展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为敦煌学研究开拓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24岁的新疆库车县(古西域龟兹地区)维吾尔族农民阿不来提·买买提,在县城以北60公里的一条峡谷崖壁上采药时,意外发现了座盛唐时代的佛教石窟。阿不来提·买买提深深惊叹于洞窟内精美绝伦的壁画,并迅速向当地政府报告了他的“重大发现”。得知情况后,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的文物工作者20多人立即赶到现场。对石窟进行了全面清理:测量了洞窟形制和大小,临摹了保存的壁画,并对石窟全貌进行了拍照。从洞窟清理出的佛头、石佛雕塑等文物也已送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妥善保管。  相似文献   

5.
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以她精美的壁画和彩塑闻名于世。在壁画和彩塑里,有许多表现古代优美舞蹈的造型。如今,在莫高窟内凝固千年的舞姿复活了,一个新的舞蹈流派——敦煌舞流派诞生了!它象一颗璀灿的明珠,引起了海内外舞蹈学界和敦煌学专家们的瞩目。 为古老的敦煌舞姿再现于现代舞台,甘肃省艺术学校校长高金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法海寺壁画为明代壁画之最,与敦煌、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并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它借助宗教题材的描写,表现了民间世俗生活,对人性自由与解放的描绘有了大胆的追求与回归,将东方的人性美推崇到极至,综合地反映了东方艺术的创新精神与传统人文主义的精神超越。它成功地开拓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传统壁画创作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7.
正方广锠,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导,以勇于担当的气概、矢志不移的精神、沉潜笃实的治学态度,带领团队致力于敦煌遗书的整理与研究,为我国在国际敦煌学研究领域赢得了荣誉。他编目出版的《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第一辑)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一等奖、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他本人获2012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提名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肩负使命勇于担当  相似文献   

8.
马晓明 《学理论》2012,(32):197-198
西夏是在宗教环境下发展壮大起来的,佛教的影响力在西夏统治者的倡导下渗透于西夏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西夏宗教文化中有许多藏传因素,尤其是其遗留下来的洞窟壁画与藏传苯教有诸多关联,因此对西夏社会的了解自然离不开对藏传苯教的研究。宁夏贺兰山山嘴沟石窟内独特的西夏壁画艺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其进行分析,能探索出其中所蕴涵的原始苯教意义。  相似文献   

9.
《敦煌遗书》——从掠夺中幸存《敦煌遗书》是1900年6月22日被一个姓王的道士偶然发现的,在莫高窟藏经洞(17窟)不到9平方米的地方,里面居然藏有大概四五万件的敦煌遗书,这些遗书包括有汉文、藏文等多种文字,内容涉及经济、医药、文学、政治等多个方面,从时间上来看,大约是5-11世纪的文献,而正好这个时代的文献资料是非常匮乏的,所以这个发现令世界很震惊。  相似文献   

10.
正77岁的樊锦诗,已经在敦煌待了52年,和她的前辈还有很多同事一样,从满头青丝待到了一头白发。就像今天的敦煌研究院是中国石窟保护研究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樊锦诗是"莫高窟人"的杰出代表。数十载执着数字化保护樊锦诗是个爱琢磨的人,琢磨最多的就是怎样让莫高窟真实、完整、可持续地保存下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9,(48)
没有一个地方,像敦煌这般凝聚着连绵不断的历史与神秘深远的文化。魏晋的飘逸、盛唐的富丽、宋元的典雅、西夏的神秘,尽现于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2000多尊彩塑。轻歌曼舞的浪漫,男耕女织的写实,中土民俗,西域风情,浓缩在11个朝代的492个洞窟里。没有一个戈壁小城,像敦煌这般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每年,各种肤色的游客不远万里涌向这里。面对难躁的敦煌艺术,某国政要喝叹道:不到敦煌,不算真正的文化人。一位日本老妇把亲睹敦煌宝窟当作自己一生最大的心愿。站在莫高窟前,她激动地流下了热泪。没有一个地方,像敦煌这般交织着如此…  相似文献   

12.
《组织人事学研究》2005,(5):F003-F003
永靖县人文景观独特,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丰富。开凿于西秦、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炳灵寺石窟,以其精美的石刻造像和壁画闻名中外,横贯全境长达107公里的黄河,奇迹般地造化出了美丽的黄河三峡——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新中国水电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工程——刘家峡水电站,展现了高峡出平湖的雄伟壮观;  相似文献   

13.
风波骤起新年伊始,敦煌研究院就全院动员迎接今年的三大“喜事”:建院五十周年大庆,举办第四届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日本政府援建的“敦煌石窟保护研究陈列中心”竣工揭幕.谁知,一桩意外的事件发生了:1月21日,国内一家报社在“内部情况反映”中刊登了一则消息:“敦煌处于危急之中!”第二天,一家《时报》的“周末版”又公开发表了题为《艺术宝库——敦煌面临没顶之灾》的文章,并配发了一幅“莫高窟前高大乔木被大肆砍伐”的新闻照片.  相似文献   

14.
以敦煌本《首罗比丘经》为底本,通过梳理月光童子在佛道文献中的形象流变,来解释此经的佛道渊源。该经在吸收《法灭尽经》、《佛钵经》、《佛说申日经》等佛典要素的同时,也吸收了道经《太上灵宝天地运度自然妙经》的一些因素。月光童子这一形象也发生了仙化。  相似文献   

15.
演义小说在我国源远流长,有很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便有说三国故事,北宋时期“说三分”已盛行,后来便成为“平话”,如《三国志平话》、《五代史平话》等,这便是演义小说的前身。如果再上溯,那么在敦煌发现的《伍子胥变文》、《昭君变文》等说唱历史故事的写本,该是...  相似文献   

16.
人们都知道我国有敦煌壁画,却很少有人知道,座落在北京石景山区翠微山麓的法海寺藏有迄今为止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壁画,其画笔之工细,在现存的古代壁画中,堪称绝无仅有。著名工笔画家潘絮兹先生踏访后,激动地写诗赞道:“京西幽胜何处寻,翠微松柏郁森森,梵宇琳宫留仙笔,彩壁辉煌动人心。”法海寺建于十五世纪,根据寺院中保存的“法海禅寺砷”记载,是明英宗朱祈镇的近侍太监李童为了奉承他的主子,首先倡议并向许多官员、喇嘛僧尼、平民百姓募钱修建起来的。法海寺由宫廷的“工部营缮所”负责设计旆工,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至正统八年(1443年),动员了许多高手工匠,消耗了大量金银,历时5年之久才竣工。寺内大雄宝殿、伽蓝、祖师二堂、四天王殿、护法金刚殿、药师殿、钟鼓楼、藏经楼以及云堂等许多地方都有光彩闪耀的壁画。其  相似文献   

17.
《民主》1998,(3)
由冯骥才创作的大型历史文化系列片《人类的敦煌》文学本研究会暨电视创作启动会1月20日下午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 12集电视片《人类的敦煌》的文学本,是冯骥才应中央电视台和敦煌研究院的邀请,历时近一年,五易其  相似文献   

18.
1983年第10期《文物》月刊,披露了山西太原北齐娄睿墓发现的壁画。在墓道两侧的壁画中,出现了这样的场面:一群骏马列队前行,有的马头挺起微缩,四蹄放开,奔驰如飞。马背上的人物手持兵器、旗帜,或亲切交谈,或回首张望,还有的紧缰勒马、抚摸坐骑,欲动又止。  相似文献   

19.
周立  王红  张久美 《学理论》2012,(13):202-203
张大千一生多次到过重庆,从中学时代的学生生涯到抗战期间来重庆举办画展,张大千在重庆有比较丰富的人生经历。在抗战期间,张大千通过在重庆举办画展积极支持抗战、振奋民族精神,为促进重庆美术界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在重庆成功举办,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增强了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敦煌变文选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晦 《瞭望》1990,(44)
在敦煌学研究当中,无疑对敦煌文献的通读,首先是要解决的。没有坚实的语言基础写出的敦煌文学作品研究,那必然是聚沙成塔,不但高不起来,甚至要坍下去的。敦煌卷子许多是敦煌人写的,在写卷之际他们夹杂了许多方音替代字,掺入当时许多流行而后来失传的俗字,特别是在俗文学创作上还有不少当时当地的口语,俗称,与特别的不同用法,它们往往成为通读文献的障碍。由此兴起了敦煌方音学、敦煌训诂学、敦煌文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