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精英主义理论是当代西方民主理论中的一个主要流派 ,虽然精英主义理论也遭受了许多批评和责难 ,但它能提供分析上的准确性和经验上的参照物 ,本文用该理论来分析法国高级公务员制度 ,希望能够加深法国公务员制度研究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试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沟通与对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社会,大众文化的迅猛发展,使得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对话语权利的争夺不可避免.但同时,从作家与影视的结盟、学术与媒介的结合、网络文学三个方面,我们看到了二者的互补与合作.相信某一天,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可以相互拥抱,一起飞翔.  相似文献   

3.
私营企业主阶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社会新兴的经济精英,是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之一,是当代中国社会主导阶层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私营企业主阶层是中国共产党必须依靠和团结的力量,是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它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深入剖析一国政治文化的内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对于了解该国政治体系的运作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在精英和大众层面都存在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统政治文化、民主政治文化三种类型的交织与分化,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整合与创新应以培育和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以权利、民主、法治为核心理念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为指向,政治社会化对于政治文化整合与更新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精英理论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起于 19世纪末期的精英主义理论 ,强调精英统治的必然性和合法性 ,否认自由民主的真实性和可能性 ,也不承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西方多元民主理论。在政治价值观上 ,它是保守的、反民主的 ;在历史观上 ,它是英雄主义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精英主义曾经作过的历史贡献 ,也不能因此而否认它的发展性。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者的消长成为文化研完领域关注的焦点。深刻认识这两种文化及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实现两种文化的合理建构,形成和谐共生的文化语境,有利于促进整体文化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村级正式权力影响力、村庄经济社会分化程度与村庄归属感作为分类指标,改革开放后至今的中国农村可分为四种理想类型。对税费改革前后两个时段中这四种类型村庄的精英权力结构和村庄秩序的考察表明,村庄精英的角色和地位是构成精英权力结构的先决条件,而处于变动中的后者则不断对村庄治理秩序施以作用。  相似文献   

8.
村治精英类型更替是理解农业税费改革前后乡村治理逻辑变迁和村级民主政治转型的一个重要视角。汲取型民主限制了有抱负的保守型农民精英可以有效作为的空间,在世纪之交乡村治理性危机不断彰显的时代背景下,致使其不得不被动地选择退出村庄政治舞台。分配型民主则为以变革型力量形式存在的中青年农民精英走上村庄政治舞台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社会的民主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从汲取型民主向分配型民主转变的实质是村民自治制度实践开始逐渐从"选主体制"向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体制转变,具有时代发展的必要性。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河南邓州市"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实践探索才显得更有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西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原因和应注意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执政骨干队伍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和人才支撑,因此,加强对执政精英的基础性研究,便成为中国共产党需要完成的重大时代课题.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贝尔的"中轴原理",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英、技术精英和政治精英转换和塑造的政治—经济动因;分析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精英转换和塑造中形成的培养接...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到底是权威主义还是精英民主,学术界存在争论,引发这一争论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精英与权威关系的模糊不清。新加坡的政治运作遵循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的理念,它是以对权威和精英作用最大化的发挥为导向的。厘清新加坡政治运作过程中权威与精英之间的内在逻辑,有利于对新加坡政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经济精英和知识精英相结合的人才互补型村委会模式能够实现村级领导群体在年龄、知识、气质、能力结构上的互补。但作为新生事物,其在运行中存在着经济精英竞选方式不规范、大学生村官作用虚化,两类人才不协作等问题。应加强对该模式的支持和引导,规范竞选方式;实行“一帮一”的帮扶制度,实现两类人才的有效竞合。  相似文献   

13.
论科举制度的政治录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的政治录用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延续的必要条件。科举制度以考试选拔政治官员的方式,在中国封建社会建立起了一个从政治录用到政治角色养成的行政录用机制,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上下沟通、互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带来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稳定。研究科举制度,吸取宝贵的历史经验,对我们的行政录用制度的建设是有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船政精英主要来自中国的广东、福建省份,包括了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的各方面人才,可以说,他们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精英;在中国近代三次海疆危机中,以沈葆桢为首的福建船政精英对台湾岛的防卫与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英雄无畏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精英群体,基本生于19世纪70年代末期至19世纪90年代初期,从童年时代起长期接受的都是封建的传统教育,但这种教育并没有束缚住他们的思想。相反,正因为他们早年时对孔教和八股文的学习,反而为他们日后批判旧传统提供了基础。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先进文化的启发和出国留学的丰富经历,促使他们走上了反对旧道德、旧文学,提倡新道德、新文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林雄弟 《工会论坛》2006,12(6):28-29
本文先对城市农民工及城市农民工精英群体作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接着就农民工问题对社会存在的诸多消极影响作了比较细致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文章最后最解决城市农民工问题作了一些理论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亚欧会议认知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亚欧会议进程1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学术研讨会、高层访谈等方式,对中国公众、精英和决策层对亚欧会议的认知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公众对亚欧会议了解程度不高,但普遍持积极评价的态度;精英群体认知较为复杂,包括正反两面,其中以批评意见居多;决策层对亚欧会议的认知体现出更多的发展眼光和长远意识。针对这些状况和问题,课题组建议亚欧会议在未来发展进程中,要加强机制化建设;拓宽合作领域,如能源、科技、教育等方面;推动亚欧两大洲人民之间的更多交流。  相似文献   

18.
19.
辛亥革命的发起是由于上层的执政精英越来越不适合统治,而下层的非统治精英——知识精英和经济精英聚集,从而出现了精英循环受阻。为了打破这种政治生态,知识精英和经济精英便进行了革命。历史再次实现精英循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开始扩容,大量农村走向了被动城市化的道路。社区精英作为城市化社区的一个重要的群体在治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缘于社区精英自身角色的变化、政府的支持、社区居民的选择、精英自身的利益等综合性作用的结果;同时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必须适当对社区精英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规范和限制,逐步走制度化的社区治理之路,培育社区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