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年初,在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和祝贺声中,毗邻的一新时代‘和一穗光’两家个体服装商店同时开张营业了,商店的‘老板’分别是强仔和明仔。春末夏初的三月间,两家商店都存有批数量相当的春秋时装。明仔决定进行一次性降价处理,赶在盛夏之前售完了全部存货。强仔不以为然,按兵不动。夏去秋来,天气渐渐转凉,强仔才将原来全部存货按原价重新上市,很快就销售一空。为自己这次成功的生意,强仔十分得意:一明仔,你吃亏了  相似文献   

2.
买卖和生意两词在商业社会中经常使用,但时下人们的理解和旧京子民颇有不同。现代汉语中“买卖”、“生意”大体通用,区别是“买卖”可指商店,“生意”可释为经营。但在旧京,两者之间则有严格区别,“买卖”是“买卖”,  相似文献   

3.
有一位商人,他最早是子承父业做珠宝生意的,可由于缺乏经验,没几年,便把家传的那座全城最大的珠宝店给赔掉了。后来,他又尝试着做服装生意、化妆品生意、钟表生意、印染生意,都无一例外  相似文献   

4.
越来越多的人在购物时已不再使用现金。他们使用支票或者信用卡。当某家商店把你的卡号转到VISA或美国运通公司,他们的电脑就会在那家商店的收入帐上增加一笔,同时在你的支出帐上也增加一笔。这个过程就像两部电脑进行了一次谈话。  相似文献   

5.
闻立 《工会博览》2004,(4):20-22
在人们的创业活动中,有一种独特的方法,那就是——邮购。 那么,什么是邮购呢? 《辞海》中称“邮购”为“邮寄贸易”,是指通过邮政渠道购买商品的一种形式。商店利用广告进行宣传,顾客将所需商品的名称、型号、数量等用信函向邮售商店订货购物,商店接到订函和汇款后,将货物连同发票邮寄给顾客。邮购便于异地,特别是边远地区的顾客购货。1872年,美国蒙哥马利沃德公司最早采用了这种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我们常有莫名其妙的举动,其实所有的现象,背后都有经济的力量! ▲你对自己的工资是否满意,要看你老婆的妹夫赚多少钱,因为你老婆会跟她妹妹去比。 ▲你买一支钢笔,甲商店卖25元,乙商店卖18元,你会为了这7块钱跑15分钟去乙商店。你买一件衣服,甲商店卖455元,乙商店卖448元,同样是省7块钱,你却不愿意跑15分钟去乙商店。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现金为王的时刻"宏观调控时期谁的生意最好?你想也想不到,生意最好的是现金充足的典当行。"一家浙江民企旗下的基金操盘手这样对记者说."几乎所有的企业都碰上了一个大问题,银行停贷。正常的经济秩序完全被打乱了:很多项目都断了资金来源。可是项目都已经进行了一半,设备也都订进来  相似文献   

8.
某商店的一个营业员自费印制了自己的名片。凡前来购买大宗商品的顾客,他都递上名片,并叮咛一句:“质量上如有问题,可按此名片与我联系。”本来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商店经理却发现,这个营业员柜台前的顾客竟一天比一天多起来。有一天一位顾客  相似文献   

9.
零售业面对的是一个千人百态的消费大军,其中消费心理各异。美国有一位已辞世的富翁,名叫西尔万·戈德曼。1936年,戈德曼家族兼并了他们主要的竞争对手后,扩充了他们设在俄克拉荷市的标准食品商店联号的业务。一天,38岁的戈德曼在他的商店里发现:那些前来购物的妇女,把她们要买的东西放进商店提供的柳条篮子里,当东西装得太重或太满时,她们就不多拿了(不想多买!)。这个现象令戈德曼十分不安。后来,两把普通的折叠椅触发了戈德曼的灵感。经过一连串的试验,1937年6月,一种上下装有两个铁丝编的篮子的小手推车,出现在标准食品公司的各家商店里。这就是今天各超级商场普遍使用的购物小推车。购物小推车的出现,促进了零售业  相似文献   

10.
现场一:一场小卖部里的聊天38岁的徐振(化名)是浙江台州人,离开台州农村已经十多年了。现在他的职业是杭州一家小卖部的老板。说是老板,其实伙计也就是他的姐姐再加上他妻子,他们3个人在杭州一个新建小区的会馆里租下了160平方米的一间房子,做着最传统的小卖部的生意。在这个冬天的夜晚,徐振与记者聊开了。“现在小卖部生意难做了,”徐振说,“好一点的生意都被他们抢走了。”他指了指东边的方向——就在该小区的隔壁,一年前开设了一个大型超市。“在很多方面我们都没办法和他们竞争,他们的生意大,进货的价钱就低,很多东西我们的进货价与他们…  相似文献   

11.
中田商店的历史 有日本"军品之父"之称的中田忠夫先生与他的中田商店,代表着日本从战后至今所有军品迷的历史。记者有幸参观了中田商店并遇到了中田忠夫先生本人。中田先生看起来像一位温厚的中年人,让人看不出他是日本军品界的第一把交椅。1924年,中田先生从日本山口县的学校毕业。中日战争时,因为年纪太轻不能服役,只好加入交通社,并自愿前往我国华北,战后回到日本时,已是1952年了。  相似文献   

12.
美国人爱德华·法林在波士顿市中心区开了一家商店,商店有一种特别的经营方法:商品标出价格及首次上货架的日期,头12天,按新标价格出售:从第13天起,收原价的3/4;再过6天,收原价的一半;再过6天,收原价的1/4;再过6天仍未卖出,商品就送慈善机关。商店能否生意兴隆?人们纷纷表示怀疑,但法林信心十足,因为他看准了美国人希望商品价廉物美且喜欢标新立异的心理。很多人说法林傻:如果顾客等到商品价格降至最低时再来购买,商店岂不大亏?法林却这样推测顾客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1996,(7)
以下方法是一套曾被国际著名公司称为锦囊妙计的“20天日记”法,可以助您有效进行应收帐款的管理: ●第一天,你做了一笔生意,送了货,开了发货单,注明清楚付款条件及30天的期限。  相似文献   

14.
近日,买了一张规格别致的床,为了配一张合适的弹簧床垫,几乎跑遍了广州所有的大商店,回答都是“没有”。抱着试试能否订做的心理,深冬的一个晚上,我来到了东山百货大楼。不料,服务员听罢我的要求。却耸耸肩磅:“订做?麻烦得很,算啦!”当我失望地走出商店的时候,忽然看见一辆载满床垫的蓝色的汽车正在店门口卸货。我走过去:  相似文献   

15.
诚实的小池     
山一证券公司创始人、小池银行和东京瓦斯公司董事长小池国三,是以做生意诚实闻名的一位成功者。 小池13岁时就背井离乡,在若尾商店做小店员。20岁开小池商店.同时替一家机器制造公  相似文献   

16.
4月24日早晨9时半,杭州出租车司机陈正平向记者抱怨:“这几天生意太难做了。”他指了指车子仪表盘里两张纸币说,“前几天生意已经跌得厉害,但总还能维持,前天报纸上说杭州出现了三例非典病例,就更没人坐车了。你看从6时接车到现在,一共做了20块钱的生意,今天亏本是一定的了。” 同日中午12点半,上海司机黄志远更多的是心神不定:“上海到底有多少非典啊?报上说的是两例,真的吗?这么多流动人口的一个大上海会只有两例病人?那国际车展怎么会停下来了呢? “生意肯定是受影响的了,但还没到亏本的地步。”黄说这个话的时候多少有  相似文献   

17.
如果你在悉尼开一间小店,而小店又恰好开在旅游点,做的是游客生意,那么经过了四个寒暑,看惯了游客嘴脸,你便会像我一样,顺笔便写出许多游客百态。我开这店,最怕碰上老追着问你是不是中国来的同胞,你一告诉他是,可倒好,亲切感有了,生意却一点做不成了。同胞们一定怀疑你这货是“MADE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信用卡已经成为个人生活领域中的一种比较先进的金融工具。通过信用卡,人们不用带现钱就能到商店购物或进行各种款项的支付。那么,信用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看一看施莱德先生一天的活动,也许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9.
日本一位名叫小柳茂孝的商人,做生意时好象没有自己的主见,他认为:商店该经营什么项目,得由顾客的提议来决定,所销售的商品也可以由顾客直接提供。这样一来,便为许多业余发明家提供了展销他们发明创造的机会,特别是受到了富于幻想和开拓精神的青年人的欢迎。小柳茂孝所开的商店,被顾客亲热地称为“业余发明展销店”。目前,日本有34家这样的商店。光是东京就有13家,店里那些奇异的商品都是消费者自己发明的。在那里,一些意想不到却又很实用的商品可以使人大开眼界。如有一种驱蟑螂的器具,装上电池后就能发  相似文献   

20.
不是赝品     
平生穿过各式各样的鞋,但如果没有前些日子的事情,对于鞋,我怕永远也在乎不起来。开春的时候,听说商店来了批新潮皮鞋,“老人头”牌,款式很美,皮子柔软,不易打褶,去商店亲察,果然名不虚传,钱一甩,买下了。起初,非到节假日我是不穿的。不穿的时候便细细地擦上油,再用报纸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