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霍凤茹 《人民论坛》2010,(11):146-147
医疗保障事业的现状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要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今后几年内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社会医疗保障有效衔接,从而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2.
彭钊 《前进论坛》2008,(4):39-40
自1994年开始,国家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障改革尝试,初步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随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我国已逐步形成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救助等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但客观地看,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还不完善,  相似文献   

3.
《协商论坛》2011,(5):23-23
案由:基本医疗保险、未成年人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先后启动,从制度上实现了全民医保,而我省也初步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重点,以商业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但目前全省的医疗保障体系还不十分完善,一是商业医疗保险发展水平滞后。大部分中低收入者未参加各保险公司推出的健康保险。  相似文献   

4.
医疗救助是国家专门为贫困人群建立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也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支持和帮助贫困人群获得基本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5.
关于失地农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莹 《中国发展》2007,7(2):84-87
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催生了“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失地农民的数量还将急剧增加。而当前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缺乏相应的医疗保障制度。因此,针对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构建广覆盖、多层次、多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尤为必要,该制度应当包括医疗保险金的筹集、监管、医疗保障制度的模式以及具体实施办法、医疗体制的配套改革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6.
数字     
90%:全国医疗保险工作座谈会上的消息,随着中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覆盖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建成,90%以上的城乡人口有了基本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惠安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机制,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可顺祥  田家鸿 《创造》2012,(8):66-69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打破多元制基本医疗保障体制,建立更具普惠性、公平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重大举措,是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居民"看不起病",实现"病有所医"基本而有效的制度安排。2011年以来,新平县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为契机,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一体化工作。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新平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一体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创造了住院补偿封顶线全省最高、报销比例全省最高、大病救助补偿比例全省最高、多次住院起付线超过600元不再重复计算、0-7岁参保儿童住院免起付线、对合法生育的新生儿实行母婴共享住院保障6个全省第一,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待遇均等和全覆盖、高标准、高报销。新平的生动实践,为全省统筹城乡、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做出了榜样。为此,本刊记者再次走进新平,了解他们的思路和举措,借以成文,把新平的经验和成效介绍给全省人民,以促进交流和学习。  相似文献   

9.
《江西政报》2007,(16):17-19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问题,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1998年我国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后又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目前没有医疗保障制度安排的主要是城镇非从业居民。为实现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以下简称试点)。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将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高度重视,统筹规划,规范引导,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0.
冷金花 《北京观察》2013,(11):45-45
医保事业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医疗保障体系,对于完善公共服务、化解社会矛盾、体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是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探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任务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目标,分析当前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情况,特别是重点分析目前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近期改革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对于着力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提出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前进论坛》2009,(3):22-23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既是切实关乎民生的大事,又是贯彻落实中央“四个确保”重要方针的任务之一。要真正实现中共的十七大提出的“病有所医”战略目标,关键之一在于如何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更加体现公平、公正,切实保障民生,减轻百姓医药费负担,解决“看病贵”问题。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基础上,确保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一项十分急迫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吕春 《人民论坛》2012,(20):154-155
弱势群体医疗保障问题是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中的难点,其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缺陷,医疗保障和救助资金明显不足等。构建弱势群体医疗保障机制,需要采取健全医疗保障法规、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大保障资金投入力度等措施,进而逐步解决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问题,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1998年我国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后义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目前没有医疗保障制度安排的主要是城镇非从业居民。为实现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以下简称试点)。  相似文献   

15.
理性看待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和完善基本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建立符合国情的医疗保障制度既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和严峻挑战,也是需要认真探索的崭新课题。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从形式上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四大部分。  相似文献   

16.
何忠 《广东民政》2011,(10):32-33
社会救助工作承担着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是衡量社会建设好坏的最基础工作。为夯实加强社会的建设基础,笔者认为,根据梅州实际,我市社会救助工作要以“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目标,努力建成“一纵三横”社会救助框架,形成完善的社会救助配套体系和支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2009年4月2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长春市召开全国医疗保险工作座谈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出席会议并做题为“走向全民医保”的重要讲话。胡晓义副部长强调,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精神,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和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要求,分析形势,部署工作。各地一定要按照中央精神,着眼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以扩大覆盖面和提高待遇水平为重点,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各项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保障体制是多层次的,需要遵循广义的辅助性原则,要建立正向激励结构,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法定医疗保险、私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济相结合的体制。 医疗保障是分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个人和家庭提供的预防保障,主要途径是各种各样的储蓄和对健康甚至生养子女的“投资”。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全国优抚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步伐。2008年1O月22日至23日,民政部在山东省临沂市召开全国优抚医疗保障工作现场会议。总结推广山东临沂等地试点经验,指导各地完善优抚医疗保障制度。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山东省副省长贾万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2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办法所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以下简称“大病保险”),是指为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在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城乡居民患大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一项制度性安排。具体做法是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基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