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家越近,她的脚步越沉重。儿子那切切的呼唤:“妈妈,我要上学,我真的想上学……”击碎了她做母亲的心。然而哪所学校能收一个移动寸步都要别人帮助的学生吗?她能理解,可如饥似渴等着上学的儿子能明白吗?又一次冷冰冰的拒绝和无奈的摇头,使她没有多少勇气再去编一个美丽的谎言,安慰儿子在幻想和希冀中无休止的等待,  相似文献   

2.
漫画与幽默     
尝尝味道   学期最后一天,孩子们都给老师带来了礼物,花店老板的儿子送给老师一束鲜花,糖果店老板的女儿送给老师一盒精美的糖果。   然后,酒店老板的儿子带来一只沉甸甸的大盒子。老师把盒子提起来,注意到底部还有液体渗漏出来。她用手沾了一滴,放到嘴里尝尝。“是白葡萄酒吗 ?”她猜测说。   “不是。”那个男孩回答。   她又尝了一滴,问道:“是香槟吗 ?”   “不是。”小男孩说。   “我猜不着了,”她说,“是什么 ?”   “是只小狗。” 绝妙的反问   一位父亲开车送 9岁的儿子上学,路上他问儿子喜欢上哪所中…  相似文献   

3.
18岁的儿子不幸触电死亡。农妇赵喜梅为给儿子讨回公道,竞踏上了历时5年的漫漫诉讼路。这期间,她承受了一次又一次败诉的打击,经受了丧夫之痛,变卖了财盘……孤苦伶仃、一贫如洗的赵喜梅能打赢这场官司吗?青年李红帅触电死亡,原因何在?1994年9月16日,濮阳县新习乡仓上村农民李书增与儿子李红帅到自家菜地浇水。浇完菜地,李书增让儿子到电表箱处抄用电度数,自己则去机井旁拉闸刀。他拉下闸刀后,等待许久不见儿子回来,便快步走到安装着电表的小屋里,只见儿子直挺挺  相似文献   

4.
莉莲·卡特是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的母亲。有一次,一个记者问她:"您的儿子到全国各地演讲,并告诉人们如果他曾经对他们撒过谎,就不要选他。您能不能诚实地告诉我,您的儿子从来没有撒过谎吗?"  相似文献   

5.
离婚后,爸爸深夜“造访”儿子,爷爷奶奶频频“光顾”孙子,妈妈对此非常不满。“狠心”拿起法律武器,力图阻止他们的行为,法院能支持她吗?  相似文献   

6.
善借外力     
《新东方》2005,(5):61-61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父子两人在沙滩上玩,父亲让儿子搬一块石头,儿子太小,怎么也搬不动。“你用尽全力了吗?”父亲问。  相似文献   

7.
“为了儿子不受罪,我甘愿服刑!”庭审中,身为14岁少年母亲的何士俊双手捂脸,泪如雨下。2005年7月,这起备受世人关注的杀子案作出一审判决这位母亲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是什么原因让她狠心结束儿子的生命呢?又是什么原因让300多名同村村民坚持不懈为这位母亲联名求情?病儿“安乐死”后,她能“安乐”吗?为儿治病,她苦不堪言何士俊住河南省固始县分水乡农村,家境贫寒。22岁时嫁给了本村的青年教师孙某。婚后丈夫教书育人,她操持家务,夫妻恩爱有加。1990年8月16日,何士俊的儿子晨晨出生。儿子的降生给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带来了欢笑,也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8.
伊凤娜·道列尼一边吻着她的儿子,一边不住地嘱咐他:“要乖一些,你的祖母是不太喜欢孩子的,这你是知道的。这是她第一次允许你到她家里去。你得在她面前表现出你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接着,她转头对女家庭教师说:“福勒琳,你必须在晚饭后把他带回来……先生还在吗?” “在,夫人。公爵先生在他的书房里。” 当房间里仅剩下她一个人的时候,伊风娜·道列尼向窗口走去,突然她看见女教师粗暴地抓住儿子的手,当孩子走到大街拐弯的地方时,一个男人从一  相似文献   

9.
刘杰 《两岸关系》2007,(1):56-60
岁月流逝,你还记得这首曾经深深打动过无数人心的优美歌曲吗?你还记得这首歌里所讲述的那个美丽的女大学生为救一只丹顶鹤而牺牲的凄婉故事吗?此文所讲述的就是这个女大学生和那只曾经被她拯救过又因她的罹逝随即郁郁而死的丹顶鹤遗骨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私心     
《后汉书·第五伦传》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人问第五伦“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有求于我,送给我千里马,我虽然没有接受,始终也没有介绍他担任什么官职,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我哥哥的儿子生病时,我会一夜多次探望,看过后又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生病时,即使我不去探望,也整夜不能眠。这样看来,能说我毫无私心吗?”这也是成语“一夜十起”的出处。  相似文献   

11.
楼上楼下     
冯老太太的记忆仿佛永远停在了那一天。那一天,她就这么坐着,她的对面坐着她的儿子。那天,儿子说了许多话,说起从前,很小的时候,他能记得的那些有趣的事情。还说到了以后,以后,儿子的心大着呢,他要干许多他没尝试干过的大事情。她这个当妈的,就那么心满意足地看着儿子,听他一个人说呀说的。小的时候,一直是她跟儿子说呀说的,儿子总是一边玩他的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从不说话。长大了,儿子更是沉默寡言的。她多么希望儿子有一天能够坐下来,跟她说说话,说什么都行。儿子就像要了却她的心愿似的,说了他一生最多的一次话。…  相似文献   

12.
小幽默     
诚实 爸爸:“你吃苹果问过妈妈了吗?” 儿子:“问过了。” 爸爸:“不准说慌.否则我要揍你!” 儿子:“真的问过了,她说叫我不要吃。”  相似文献   

13.
最后的心愿     
<正>无言的纯洁的天真,往往比说话更能打动人心。——莎士比亚26岁的母亲凝视着她那罹患血友病的儿子。虽然她内心充满了悲伤,但同时她也下定决心,就像其他为人父母者,她希望儿子能长大成人,能实现所有的梦想。如今看来这一切都不可能了,因为病魔会一直缠绕着他。即使如此,她仍希望儿子的梦想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一位父亲带儿子去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相似文献   

15.
不少人都熟悉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战国时期,秦国攻赵。为联齐抗秦,赵国的群臣力谏赵太后派长安君入齐为人质,让齐国出兵来解救赵国。太后宠爱长安君,执意不肯,并言若再谈人质之事者必唾其面。触龙也为此事求见太后。他从问太后衣食起居起,和拉家常一样,又讲到让自己最小的儿子当兵,引起了太后的感慨:男人也疼爱自己的孩子吗?触龙说:“比女人还要厉害。”并设身处地地替她打算,说明为  相似文献   

16.
情绪亦能互相传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探索》2006,(3):74-74
悲观的人真的是通向快乐的唯一障碍,因为悲观的情绪像野草一样蔓生。选择乐观的朋友,这样的人一走进来就能照亮房间。你大概认识这样的人。当他或她照亮整个屋子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呢?墙壁会发光吗?桌子会轻飘飘吗?椅子会充满生命力吗?不会,是里面的人在发光,他们的情绪轻飘飘  相似文献   

17.
印象     
他家常有人去。 有人笑着脸来笑着脸去,有人笑着脸来沉着脸归。 他的脸让人似乎永远琢磨不透。即不愠,也不喜。恬静中挂着深思,平稳中透着忧虑。冬天是这样,夏天也是这样。 她颇不喜欢他那张总也叫人看不透的脸。公安局的难道就应该是“冷面人”吗?公安局的难道就没有七情六欲吗?公安局长就这么叫人难以亲近吗? 她不理解他。  相似文献   

18.
《松州》2014,(3)
<正>去儿子家时,发现他酒柜里竟有八瓶茅台酒。我明白,这种酒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这么贵重的酒谁舍得买来自己喝呢?真正喝的人多是有职有权的人。我断定这酒定是他人送的,儿子是镇党委书记,大权在握。儿子既然敢接受人家送的礼物,或许其他钱财也敢拿,即使暂时没拿,日后胆子也会越来越大,如此下去不是在慢慢走向犯罪吗?想到这里我紧张了。儿子归来,我便找机会与他聊天,问他这么多高档酒是哪来的?儿子说是别人送的。在我的一再追问下,  相似文献   

19.
我在1991年春天,“打的”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楼探望冰心,司机是个文学迷,了解冰心不少的事情,他忽然问我,知道张恨水为什么恨水吗?因为他非常爱冰心,可又追求不上,便起了这个名字,恨水不成冰。他问我,这个“恨水不成冰”的故事是真的?我说,绝对不是。他们两人从未谋面,如何谈得上爱?后来我在南京、福州甚至银川都回答过这个问题。在人们的想像中,女作家总也少不了男女之间的“花边”与“私情”,你看与她  相似文献   

20.
野山 《观察与思考》2006,(20):38-39
<正>孩子未婚同居,父母准备好了吗?刘女士的儿子已成年就业,为了给他多一点空间和自由,刘女士平时很少管他。有一阵子,刘女士和先生发现儿子外宿多日未归,有些衣服也不见了,才问儿子怎么回事,儿子说搬去和女朋友住了。思想传统的刘女士很难接受儿子未婚同居的事实,却不知该如何跟儿子沟通。为此有专家提醒父母,当孩子与异性同居时,不要觉得是世界末日或有辱家风,因为“性=不道德”的时代已经过去,更重要的是提醒孩子应该想清楚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