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60%的农业大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解决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而要解决农民问题就要做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通过城乡统筹解决城乡差别,通过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通过政府观念和行为转变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总体上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与更高水平的小康还有很大差距,这个差距主要在农村。由于诸多原因,最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作为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加快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掌握主动权。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和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把土地问题作为解决农民问题的中心工作;把农民问题与中国革命的战略目标结合,开辟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道路的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当代中国农民仍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力量;把农民的利益实现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开辟体制创新道路,加快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只有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本文从主体素质的内涵入手,阐述了其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必然性,最后提出提高主体素质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5.
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红军 《唯实》2003,(5):66-68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因此 ,加强全民的社会公德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 ,历史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与重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萍 《唯实》2003,(6):79-82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目前来看 ,我国还未实现小康水平的主要是农村地区 ,还未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主要是农民。面对我国农村现实 ,如何使我国农民步入小康 ,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从理论上研究和把握这些问题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中央提出的新世纪的伟大战略目标。目前民族地区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还有一段差距。要实现这一目标 ,关键在人才的培养 ,即依赖于民族教育的发展。要发展民族教育应该考虑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 ;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和特殊政策相结合原则 ;发展民族教育应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以实现与全国教育协调发展 ,进而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与进步。  相似文献   

8.
人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只有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才能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本文从主体素质的内涵入手.阐述了其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必然性,最后提出提高主体素质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9.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就必然要求人由“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 ,要求作为人类半数的女性由“传统女性”向“现代女性”转变。为此 ,女性必须调整心理素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创新素质 ,从而更好地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机遇时期,我国社会结构、主体利益、道德观念、价值追求急剧分化,这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社会分化既反映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也有悖于人类的价值追求,分化引发的矛盾凸现、价值失落等问题以及由分化所引起的社会整合的需要,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是现代化过程中必然出现并必须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论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在于:提出的背景不同,前者是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提出的,后者是新世纪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目标;在面貌特征上有差异,前者是一个静态复杂的目标体系,后者强调动态和谐的社会过程。体现的理念有差别,前者致力于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后者反映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相同点是:都着眼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实现党的奋斗目标,都落脚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王兰坤 《学习论坛》2003,8(5):41-43
中国传统社会思想为邓小平的小康社会理论提供了思想文化渊源;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为邓小平的小康社会理论提供了实践和理论基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出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小康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4.
后进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玉峥 《学习论坛》2004,20(8):26-28
后进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制约因素较多 ,任务繁重。后进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 ,要理清发展思路 ,善于发挥区域优势 ,立足自身求发展 ;扩大对外开放 ,加大招商力度 ,借助外力促发展 ;创造有利条件 ,打造经济发展的“绿色通道” ;深化体制改革 ,创新发展机制 ,形成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5.
秦伟 《学习论坛》2003,(4):36-38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而新县农民的实践证明劳务输出是一条欠发达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繁荣农村经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密切关系入手 ,着重论述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正确认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我国小康社会中的地位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考虑农村问题,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思路,从而跳出了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确立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为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本人认为,在现阶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绘就了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新蓝图。为实现这一目标和蓝图 ,我们应当具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 ?胡锦涛同志 2 0 0 2年 12月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 :“要实现宏伟目标 ,把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 ,需要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 ,艰苦奋斗。”这就把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又一次鲜明地提到了全党面前。我们应如何认识艰苦奋斗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呢 ?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一、艰苦奋斗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和建设斗争中…  相似文献   

19.
王连喜 《学习论坛》2005,21(5):63-66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面对党执政后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自身的状况等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我们党必须以“五种能力”建设为基本要求,改革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驾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着力提高党领导和调控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文化小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容。小康社会应该营造一个多样有序的文化生态环境,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