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刑事案件中,被告人的加害行为使被害人身心受到损伤,往往会导致被害人及其家庭在生产和生活上陷入困境甚至绝境。近年来,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中被害人及其家属涉法上访日益增多,如何保护这一特殊群体的利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由此,建立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
正1月15日,嘉定区检察院受理了新年首例刑事被害人救助案件,对被害人薛某及其家庭展开了救助审查,力争在春节前发放救助金缓解被害人的经济困难,帮助被害人度过一个安心、温暖的新年。新形势新思路:第三方参与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指依据一定程序,对因刑事犯罪行为而遭受损失的刑事被害人及其相关亲属,在通过其他法律救济途径无法获得赔偿或充分赔偿时,给予其适当经济补偿的一种法律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的要求,切实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作为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了检察机关  相似文献   

3.
家庭暴力作为一种古老的违法犯罪行为,发展到今天其含义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处理家庭暴力行为时,我们首先应当理解家庭暴力及家庭暴力的被害人的内涵及其特点。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家庭暴力被害人的"恶逆变",研究家庭暴力的被害人是在何种情况下由被害人转变为施害人的。家庭暴力已经成为危害家庭和谐及社会稳定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而家庭暴力的被害人发生"恶逆变"也给社会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4.
略论刑事受害人补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暴力犯罪处于高发态势,给被害人及其家庭造成惨痛损失。由于大多数加害人经济状况差,赔偿很难实现,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被害人家庭生活陷入严重困境:被害人及其家属不满和报复情绪严重,持续上访,给社会造成新的不稳定因素;导致民众对司法机关的不信任等等。“少杀慎杀”思想的逐步确立以及死刑复核权的回收,使对受害人进行经济上的补偿和心理上的安慰愈加重要。在私人赔偿无法实现、社会捐助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国家应该承担起对刑事受害人的补偿责任。  相似文献   

5.
哪些女性易被拐卖一民拐卖妇女不但摧残了妇女的人身自由和身心健康,而且也给许多被害人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不幸。在拐卖妇女犯罪活动中,除了犯罪分子的凶残和狡猾外,被害人自身所存在的弱,点也是不可,忽视的,现将其归纳如下,敬告姐妹们。1.胆小懦弱的单身女性...  相似文献   

6.
恢复性司法功能和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恢复性司法是西方近3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刑事司法模式.这一司法模式认为,犯罪行为不仅违法,而且伤害了被害人、所有社区以及他们自己.强调通过恢复性过程中的道歉、赔偿、社区服务、生活帮助等方式使被害人因犯罪所造成的物质精神损失得到补偿,使被害人因犯罪受影响的生活恢复常态,同时亦使犯罪人通过积极的负责任的行为重新融入社区,并赢得被害人及其家庭和社区成员的谅解.恢复性司法在加强对被害人的关怀,促进犯罪人的自发矫正,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确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与传统刑事司法模式相比,仍处在探索、推广阶段,因而有必要对其功能和过程作深入分析,以便在条件成熟时加以引进.  相似文献   

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一项解决与犯罪行为相关联的民事责任的诉讼制度。因制度设计的不完善,审判实践中往往出现诉讼主体、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原则、赔偿范围、赔偿标准、法律适用及其原则等方面的问题。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必须坚持最大限度补偿被害人原则、适当考虑被告人赔偿能力原则、追究共同致害人以切实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原则和先刑后民原则,从保护被害人权益的角度出发,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8.
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在无法从加害人处或通过其他方式获得赔偿时,将导致其本人或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由国家对被害人给予物质帮助,进行救助,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以及与国际先进法律制度接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一些省市在该制度实践方面的有益探索,从被害人国家救助的原则、对象、资金来源和救助程序等方面来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9.
大家都知道,在美国犯罪问题非常严重。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统计结果表明:在美国153人中就有1个人可能被谋杀;男人被谋杀的比例是100:1,女性被谋杀的比例是323:1,非白色人种的男人被谋杀的比例是28:1。这么多案件,如何破案,从古到今,破案最主要的是一定要找情报。情报怎样找取呢?情报通常可从被害人那里找取。被害人的家庭、家事、交往,最后一天的活动,到哪里吃饭、开什么车,被害人的背景,他的交友什么情形。第二个情报可从现场找取。现场有很多物证,我们可从留在现场的痕迹证据、临时性证据、微物证据等找到物…  相似文献   

10.
黄昆 《人大建设》2007,(2):48-49
刑事犯罪给被害人造成的经济损失,法律通常采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办法对被害人的财产实施保护。如果被害人的赔偿请求在附带民事诉讼中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没有得到全部满足,或者被害人不愿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而想通过民事诉讼程序提出赔偿请求,这种情况下,被害人的损失能否得到救济呢?  相似文献   

11.
在斯德哥尔摩犯罪模式中,被害人对犯罪人产生赞赏、喜爱情感并结成融洽友好的特殊关系发人深思,在此情境下对该模式中采取措施对被害人身心救助显得尤为必要。在该犯罪模式下应从受害人自身、官方救助与社会、家庭帮助三个方面预防与治理此类犯罪。  相似文献   

12.
刑事被害人补偿是指国家对一定范围内因遭受犯罪侵害而又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损害赔偿的被害人及其家属,通过法律程序支付其一定的金钱加以救济的一种方式。我国应建立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这既是与国际社会接轨的需要,也是保障被害人人权的需要;既是预防犯罪的需要,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刑事被害人是指为犯罪行为所直接侵害的自然人。“刑事被害性”决定着刑事被害人有要求通过参与刑事诉讼程序来实现和保障自己受损权益的愿望、惩罚犯罪分子。赋予刑事被害人刑事诉讼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成为刑事诉讼被害人,既有利于对侦查权力和公诉权力的约束,也有利于实现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还有利于追究刑事犯罪。刑事诉讼修改应该充分尊重和保障刑事被害人的刑事诉讼地位。  相似文献   

14.
在刑事犯罪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占有一定比例。如何积极、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被害,这是每一个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深入探讨刑事犯罪案件中未成年被害人自身的致害因素,尤其是幼儿、小学生、中学生自身的致害因素,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它不仅能较为直观地解读被害人自身致害因素的性质、特点、类型与机能等理论问题,而且也有助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地预防犯罪、预防被害。  相似文献   

15.
姜虹 《公安研究》2012,(4):51-56
司法实践中,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知情权受损情况普遍存在。为在刑事侦查阶段维护被害人知情权,各地公安机关以立案公开模式进行有益尝试,以期使知情权在公诉案件的公私权力量配比中发挥平衡作用,使对被害人知情权和隐私权的保护并行,在知情权与侦查权的博弈中保护被害人权益。同时,立案公开模式中取得的经验将有助于弥补《刑事诉讼法》修改中对被害人知情权保护之欠缺。  相似文献   

16.
……自从被害人学引入我国之后,被害人的研究便成为我国犯罪学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20世纪90至今出版的犯罪学著作中,基本上都设有专门章节对被害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被害人补偿制度是我国近年来司法改革中关注的热点,但学界多从理论上对该制度进行资料整合式的研究,缺少对国外具体实践的近距离观察和分析。对被害人补偿制度比较先进的美国加以探究,将美国联邦及各州被害人补偿机构设置、资金来源、申请程序、资格要求等方面与我国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已有实践相比较,以期对我国正式立法构建被害人补偿制度路径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性犯罪案件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奸妇女、奸淫幼女、猥亵儿童等性犯罪是严重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被害人多为妇女、儿童。这类犯罪的一个共同特征是精神损害巨大,而没有或者只有少量物质损失。根据现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只能就物质损失要求赔偿,法院对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不予受理。本文围绕性犯罪案件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及其赔偿问题展开论述,对目前刑事诉讼立法限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做法表示了不同意见,目的在于引起立法机关、审判机关对这类案件被害人权益的重视,进而完善立法,将被害人的精神损害尽早纳入赔偿范围。  相似文献   

19.
论刑事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杰  曹克正 《求索》2007,(5):108-110
我国现行《刑诉法》虽然赋予刑事被害人以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但由于其相关规定存在诸多缺陷,并不能真正实现对被害人权利的有效保障,从而导致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地位徒有其名。因此,应当借鉴各国立法法例。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立法,以使刑事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真正确立,其诉讼权利得到真正保障。  相似文献   

20.
某些存疑不起诉案件中,虽然定罪证据不足,但认定民事赔偿责任的证据是充足的。依据现有法律,公诉机关就案件的刑事部分作出不起诉决定后,必然导致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程序也随之终止,被害人及其家属向加害人提出民事赔偿的诉求也就不能得到公诉机关的支持而不得不转入自诉程序。这种诉讼结局既浪费了宝贵的司法资源(侦查机关已取得的认定民事赔偿责任的证据),也加重了被害人及其家属的诉讼难度和经济负担,还会导致被害人与公诉机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造成缠访缠诉。因此。最为合理的作法是对此类案件应当由公诉机关代理被害人及其家属向法院提出民事赔偿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