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加拿大家庭暴力项目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消除对妇女的歧视方面 ,从性别 (sex)到社会性别 (gender)的术语上的转变拓展了政府的人权义务 ,各国政府有法定义务须纠正历史建构的男女两性之间的结构性不平等。随着 2 0世纪 90年代期间国际社会在优先事项上的改变 ,对妇女的暴力成为国际日程的重要议题。由于对妇女的暴力是个结构性问题 ,因而要求国家承担预防针对女性的暴力并改变结构不平等的义务 ,后者使妇女的屈从地位永久化 ,使妇女更易于遭受暴力的侵犯。根据消除对妇女歧视委员会 1 989年发布的第 1 2号一般性建议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 2、第 4、第 1 1、第 1 2…  相似文献   

2.
一、欧洲人权公约对审前羁押的规定《欧洲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5条是关于刑事诉讼人身自由和安全权的规定。该条第1款规定,每人都享有自由和安全的权利。第1款C项规定,在有理由怀疑某人犯罪或在合理认为有必要防止某人犯罪或在犯罪后防止其脱逃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我国丘法在确认男女权利平等的前提下,还从我国政治、经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妇女自身的特点和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对妇女权益实行特殊法律保护的措施,以实现男女在法律上和事实上的真正平等。本刊发表此文,迎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的召开。尊重妇女人权,消除对妇女的一切歧视和暴力,对妇女权益实行特殊法律保护已是当前世界各国一再关注的重点问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妇女实行特殊保护问题上历来给予充分重视和关注。为了实现对《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政治承诺,为了同国际世界立法…  相似文献   

4.
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了197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消除对妇女的任何形式歧视公约》。今年联合国妇女十年世界会议召开时,我国代表团团长康克清在该公约上签了字。这是一项保护妇女权利的人权公约。人权问题可分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西方许多国际法学者认为,国际保护人权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关于人权问题的国际文件绝大多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或产生的,而主要又是联合国活动的结果。在列入联合国《人权国际文件汇编》的五十个公约、宣言中,有三十八个之多是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制定或通过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法上存在某些人道主义性质的规范,如十九世纪末海牙公约中有关战时保护平民的条款、  相似文献   

5.
国家根据《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负有的说明责任[美]丽见卡·J·库克,黄列译引言这一时刻已经来临:人们认识到,仅仅由于是妇女而剥夺她们的个人权利是侵犯人权;与此同时,人们要求,对于因为她们的性别而使其处于卑微、屈辱和受压迫的境地的种种国家实践,...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仍大量存在对妇女就业的歧视现象,而这些现象是国际人权公约所要着力改善的。2005年4月25日至5月13日,联合国经社文权利委员会审议了我国执行《公约》情况的首次报告并通过了结论性意见,其中对于我国现实存在对妇女的就业歧视问题表示了关注。因此,我国应采取各种改善妇女的就业状况,消除就业歧视,使之达到国际人权法所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李洪祥 《行政与法》2007,(9):101-103
家庭暴力在古代社会体现的是男性家长的特权和权威,通过家礼由家长在家庭内部自行解决。由于当代社会男女两性平等和人权理念的影响颇深,人们已经意识到家庭暴力并非家庭内部纠纷,而是侵犯人权的社会问题,仅靠道德是无法解决的。同时,家庭暴力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从国际公约禁止针对妇女的暴力开始,到目前为止已有40余个国家颁布了反家庭暴力法。我国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虽然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可并未给予定义;随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解释(一)》虽对"家庭暴力"给予定义,但与国际公约等法律文件相比其先天存在许多不足。这不仅削弱了反家庭暴力的力度,而且也不利于保护受害者的权利。可操作性概念入法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澳洲反家庭暴力法律机制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我国的家庭暴力问题日益突出,消除家庭暴力作为维护人权——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主要指妇女和儿童)权利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2002年,中国法学会启动《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项目,对家庭暴力现象进行全国性普查。2003年,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会议期间,部分女代表向两会分别提交了要求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的议案、提案。在地方上,全国多个省市相继出台了专门的地方性法规、规章,部  相似文献   

9.
一 引 言(一)为什么法律需要具有性别敏感度?在促进妇女赋权与性别平等和促进实现人权这两个全球运动汇聚之际,让法律具有性别敏感度既是我们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面临的挑战。联合国前秘书长B B 加里明确阐释了社会性别与人权的关系:“在里约、维也纳、开罗和哥本哈根,历次会议均强调与提升妇女地位相关的那些重要议题。每一次全球会议都明确承认妇女在可持续发展与保护环境中的重要角色;承认妇女的人权是普遍人权不可分割和不可剥夺的组成部分;承认对妇女的暴力是不能容忍的对这些权利的侵犯;承认健康、分娩保健、计划生育门诊设施、接受…  相似文献   

10.
家庭暴力新概念:包括对身体、精神、性和财产的蹂躏与掠夺对家庭暴力,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1993年联合国发表的《消除针对妇女的暴力的宣言》第一次给“对妇女的暴力行为”下了定义:不论发生在公共场所或私人生活中,对妇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上或性行为上的伤害或痛苦的任何基于性别的暴力行为。家庭暴力项目组《家庭暴力防治法》专家建议稿起草的专家的定义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造成身体、精神、性或财产上损害的行为。2002年12月5日,《法律与生活》半月刊记者在新浪网上点击“家庭暴力”4个字时,3050条新闻惊现电脑屏幕,赫然传递着…  相似文献   

11.
心智障碍者即是成年人监护制度的主要适用对像,也是《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第12条的调整对象。《公约》第12条倡导的尊重心智障碍者人权和自由的观点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与尊重,但《公约》第1号《一般性意见》对《公约》第12条的解释确属脱离实际,导致我国国内对成年人监护的争论此起彼伏,无行为能力制度是否有存在的必要、监护是否应与行为能力相脱离、是否应以支持决策全面取代监护是各方争议的核心问题。在厘清争议的前提下,未来应通过司法解释对《民法总则》的相关内容做出细化规定。  相似文献   

12.
论表现自由的保障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表现自由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上是指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包括以报纸、杂志、绘画、服饰、照像、电影、音乐、唱片、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等一切手段发表思想的自由。广义上还包括报道采访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等。在当代人权法上,通常将思想言论自由与集会结社等自由区别开来加以规定。《世界人权宣言》即采用此种规定方式。该宣言第19条规定:“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此项权利包括持有主张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过任何媒介和不论国界寻求、接受和传递消息和思想的自由”。第20条第1款规定:“人人有权享有和平俯和结的自由。”后来的《欧洲人权公约》和《美洲人权公约》也都采用了此种规定方式。在各国人权法上,通常将表现自由的诸种内容采用列举式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13.
时事点评     
中国批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全国人大常委会2月28日表决通过决定,批准联合国人权两大公约之一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批准公约时声明:中国政府对公约第八条第一款(甲)项将根据中国宪法、工会法和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公约的这项规定是关于劳动者组织和参加工会的问  相似文献   

14.
平等原则与自由原则一样构成人权的重要原则。鉴于平等权内容的特殊性,20世纪以来禁止歧视已成为平等原则的实质性建构过程中的最基本因素。依据《取缔教育歧视公约》关于歧视的定义,发生于西安的“绿领巾”事件已构成教育歧视。  相似文献   

15.
论人权公约中的禁止歧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禁止歧视是联合国人权公约的重要内容,反对歧视的斗争也是联合国人权活动的中心,人权法与人权理论必须认真对待歧视的问题。歧视的核心规定性是“不合理的和主观的区分”,在人权公约中,禁止歧视有双重属性,既是附属性的,又是独立的。禁止歧视的理论基础是平等,核心是获得法律平等保护的权利。平等权的法律保障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国家负有不歧视的义务并有义务采取积极行动使人们免于歧视。  相似文献   

16.
一切政治文明的最终标准,都基于对现实中的人的权利的判断。妇女的法律地位最能表明文明程度。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妇女为法律上的人格平等对待和享有人权进行了长期斗争,联合国已通过若干有关保护妇女权利的公约和宣言,大量学者也对于妇女人权进行关注和探讨,对妇女人权的发展、妇女人权的国际保护乃至中国妇女人权状况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中英维护妇女权益、防止家庭暴力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千年伊始 ,由中国法学会和英国文化委员会主办、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和中国人民大学婚姻家庭研究所协办的“中英维护妇女权益、防止家庭暴力”研讨会于 2 0 0 0年 2月 2 8日~ 3月 1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以“禁止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为口号 ,以“维护妇女权益、防止家庭暴力”为主题 ,以“加强公众和法律工作者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意识、关注保护妇女免受暴力伤害的社会问题 ,同时增加中英双方在妇女权益和家庭暴力研究方面的相互交流”为宗旨 ,是中英双方在家庭暴力与性别法律领域开展交流的第一个重要活动。来自英国的 2 1…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长足进步和妇女权利意识的初步觉醒,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妇女法》)增设了有关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的规定。这一规定的贯彻执行,有利于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  相似文献   

19.
儿童免受性侵害的权利--对我国儿童性法律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合俊 《法学研究》2004,26(6):128-136
在国际法上 ,性越来越与人权联系在一起 ,越来越被视为一种基本人权 ,性法律逐步从主要维护性秩序转向主要保护个人的性人权。《儿童权利公约》就突出体现了性人权的视角。我国已经批准《儿童权利公约》和《〈儿童权利公约〉关于买卖儿童、儿童卖淫和儿童色情制品问题的任择议定书》。在性人权的视角下 ,我国儿童性法律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儿童性法律的修改 ,应朝着更加人权化的方向进行 ,以便从一个侧面推动我国的人权建设。  相似文献   

20.
陈苇 《法商研究》2007,24(6):91-101
通过对农村家庭暴力的问卷调查,发现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家庭暴力仍较为普遍地存在,且以对农村妇女的家庭暴力为主要类型。从社会性别理论的角度分析,家庭暴力尤其是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产生的深层原因在于社会性别不平等,农村家庭暴力是对农村妇女基本人权的严重侵害。我国农村防治家庭暴力工作应遵循以下思路逐步推进:(1)在法律制度构建方面应注重完善地方性反家庭暴力立法;(2)结合我国实际,引入民事保护令制度;(3)构建防治家庭暴力的社会合力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