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景志铮 《前沿》2014,(19):156-158
重视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文化低保诉求,保障低收入文化弱势群体的文化权利,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本文以包头市为例,分析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文化低保诉求,提出培养低收入文化弱势群体的文化消费习惯,提高其文化自觉意识,逐步建立完善文化低保的长效机制,将文化低保与社会工作有机整合,探索发展文化低保的社会化管理路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逐渐出现了一个以刚毕业大学生为主体的低收入聚居群体(别称蚁族)。该群体的出现折射出我国城市管理、大学生就业、草根群体稳定、社会分配制度、户籍制度、教育体制等诸多现实问题,特别是在高等教育持续扩招、城市管理日趋复杂、中东北非局势动荡的大背景下,这一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徐彬 《理论月刊》2012,(10):115-119
救助低收入群体既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调整收入结构的重要步骤。由于导致收入偏低的城乡差别较大,救助方式也必须城乡有别。文章以武汉市为例,分析了城乡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特征,认为应该以促进就业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城市低收入群体救助体系;以技能培训和信贷扶持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村低收入群体救助体系,增强救助措施的针对性,帮助其提高增收能力,走出低收入困境。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07,(5):34-35
新华社8月13日受权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总体要求:以城市低收入家庭为对象.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加大棚户区、旧住宅区改造力度。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使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工等其他城市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得到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城市供热体制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睿 《城市管理与科技》2005,7(4):169-170,180
近年,我国城市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如何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了完善供热价格体制改革、推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建立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供热保障制度等6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等收入阶层扩大与消费需求增长的社会良性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完善,明显地形成了高、中、低收入阶层,不同的收入阶层有不同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特征。数量不断增加的中等收入阶层是我国社会消费的重要群体,是消费的主力军。其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等方面呈现的特征与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相比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引导消费、拉动内需就要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面向低收入群体的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由多种功能构成的有机体,为居民提供居住、交通、生产、商业、休闲等社会环境。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由于城市住房资源配置失衡而引发的社会阶层差异扩大和居住空间隔离分化现象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对社会和谐发展构成潜在威胁。本文通过将城中村改造与建设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结合研究,认为在城中村改造中引入不同阶层混合居住的社区模式,以向城市低收入群体提供经济适用住房为改造目标,是城中村城市化发展的可持续方式,也是城中村社会有机更新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城市中也产生了这样一个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他们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学者廉思将这个群体形象的定名为“蚁族”。  相似文献   

9.
《创造》2011,(8):62-63
政府部门应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控制商品价格,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抑制价格上涨势头,对低收入困难群体实行补贴,弥补城市低收入居民因为物价上涨而增加的支出,使百姓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我国现阶段就要特别关注低收入阶层和失业人员的生活状况,千方百计提高困难群体的收入。笔者认为,从某方面来看,目前我国城市的就业状况和农村相对落后的经济现状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余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国不改革就不会有任何出路.当前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在大的改革时期,正是不同类型的群体性事件高发的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如处理不好社会风险因素,往往易诱发群体性事件.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及一些领导干部对于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更多的是被动应对.因此,提升领导干部预防和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就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2.
杨静 《青年论坛》2008,(2):23-26
网络粉丝俱乐部群体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支特殊的非正式群体,具有很大的分析和研究的价值。分析这类群体的特征、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并通过对青少年这一流行文化的研究,来把握青少年教育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13.
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不同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具有一定的群体效应。在某种程度上或者在某个范围之中反映了一些群众的共同愿望,共同利益。这一群体极容易在心理上形成一致,反应在语言、情感行为之中。剖析这一群体的心理症结,是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利益冲突加剧,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为此,建立切实可行的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确实是必要的,运用现代化科学方法,及时、准确地实施预测、预报,尽早、尽快地做预防和处置工作,以降低群体性事件对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产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康区藏族的传统文化 ,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研究专题 ,但至今还没有从宗法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问世。本文运用历史文献和调查资料 ,从部落聚居、政教联盟、继承制度及人生礼仪等四个方面论述和分析了康区藏族宗法文化的表现形态 ,有益于康藏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前正处于群体性治安事件的高发期,并且事件往往表现出对抗性、激烈性等特点,这就要求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能够熟练掌握并在实战中灵活运用各种防暴队形,以有效控制和打击群体性治安事件中的暴力行为。文章在介绍不同处置任务中涉及的几种防暴队形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它们的应用时机,具体运用、变换方法以及与其他战术手段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锁明 《桂海论丛》2012,(1):106-110
探讨群体性事件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课题。群众观点是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显著特征,也是我们正确处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基本准则。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损害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其根源在于严重脱离人民群众,预防和处置的根本之道是牢固确立和扎实践行群众观点,并将之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宗教、节庆等方面的大型群体性活动越来越多,且规模与影响也越来越大。大型群体性活动中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不仅会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产生一些严重的政治影响。而踩踏事件不仅是大型群体性活动中诸多突发性事件里最难以预防的,还是处理起来最为棘手的。因此,摸清大型群体性活动中易导致发生踩踏事件的危险因素,使安保工作做到防惠于未然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构建和改善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最有效途径,它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情感上的支持、认知性支持和人际交往支持等。将讲授式团体心理辅导和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结合进行教学,更能充分发挥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能起到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的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通过这些群体性事件,一方面可以看到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和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争取,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目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必须科学分析公民参与中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探求高效的解决之道,这不但是加快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减少群体事件的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