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述了国内外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上海市闸北区就业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并以闸北区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中的移动就业服务项目为例,介绍了将移动通信技术融入到传统公共就业服务的移动公共就业服务创新实践;对项目实施前的期望、疑虑和利益相关者进行了描述,客观分析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推动与制约因素;归纳总结了通过移动就业服务项目获得的启示,即基层员工支持与领导重视同等重要,业务流程改造比信息技术更为重要,公众满意比工作效率更加重要,创新突破与违规操作仅一线之隔,顶层设计与底层设计应同步进行。摘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社区信息化已成为继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之后中国信息化建设的热点,对其运行效果如何需要有所了解;社区满意度体现了居民对生活小区的满意程度,常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本文在探究社区信息化与社区满意度已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社区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在社区信息化影响下社区满意度的测量模型;通过实例调查,分析了社区信息化对社区满意度的具体影响;并对如何在社区信息化建设推进中更好地提升社区满意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微信是政府提供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新型平台,顺应了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与要求。基于微信平台的电子化公共服务模式的特点表现在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便捷性、微信信息发布的精准性、微信支付功能的即时性以及微信互动的私密性等方面。借鉴"武汉交警"政务微信平台的运营经验,可从完善政务微信互动形式、拓展政务微信服务范围、构建政务部门配套信息系统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基于微信平台的电子化公共服务模式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中国信息化专家学者"围观基层"系列活动之肇庆站——移动服务微治理研讨会(简称"围观肇庆"活动)于2014年6月28至30日在广东省肇庆市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肇庆市公安局和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共同发起和主办。围绕中国第一个公安微博"平安肇庆"的网络问政平台,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广州、武汉、天津、无锡、云南等地的30多名专家学者对移动互联与微应用时代的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进行了深度研讨。文章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公共服务创新、移动公共服务创新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微应用时代的政府治理模式与效果、微治理的发展方向等四个方面对此次会议的研讨成果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政务微信账号数量的迅速增长,政务微信的服务质量也日益受到关注。为了明确政务微信的功能定位,提高政务微信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首先从政务微信公众号的服务方式以及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对政务微信的功能定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公众的视角出发,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政务微信公众号的认知、阅读、关注、可用性评价及感知价值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个体因素与政务微信因素对关注行为、可用性评价及感知价值的影响。最后,针对政务微信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继政务微博之后,政务微信成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选取"上海发布"政务微信作为研究案例,从公共服务内容主题建构、多媒体元素融合的运用、信息发布节奏的设定及回应机制等视角,分析了"上海发布"的内容特征和治理结构;论述了政务微信在社会对话机制、社会信任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层面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调查分析上海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和需求现状,调研国内外主要气象信息发布渠道的数据服务现状,以及这些渠道对上海地区预报能力的一致性分析评价。基于移动互联网思维,提出以用户为中心提升上海气象部门的服务能力,加强气象服务数据的开放和共享技术研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着力多部门融合,实现满足用户气象服务信息的个性化需求,为上海公众提供更有效的信息服务。最后介绍了上海气象部门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气象服务信息数据发布实践的探索与经验。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务微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其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不均衡以及运营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两个方面。以江西政务微博作为案例,分析了江西省政务微博的整体发展水平、管理能力及相关管理问题、关键议题解决与运营水平。提出了地方政务微博运营管理机制完善与创新的若干建议:面向新媒体,制定全面、可操作性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加强组织建设,规范政务微博的管理制度;强化服务、沟通职能;加大自我营销力度。  相似文献   

9.
政务微博战略定位评估——以“上海发布”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有的理论文献出发,对政务微博的战略定位评估模型进行了提炼;以新浪微博平台上的"上海发布"为研究案例,从定量定性的角度考察了政务微博的战略定位;观察分析了公共参与程度在每个不同战略阶段显示出的特点和趋势;并为当前政务微博运营的战略阶段目标及其发展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政务微博,特别是政法微博,在中国的发展方兴未艾。然而政法微博数量迅速增长的背后是微博的使用和管理状态迥异。如何理解并解决这样巨大的差异性成为政法微博使用和管理中的最大困惑。为了更好发挥新型技术在政府服务中的作用,本研究在现有电子政务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公共服务的创新性和复杂性两个维度,针对四种不同的公共服务类别分别分析了政务微博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所在;并以广东省政法微博的运营为案例,详细分析了微博技术同公共服务功能匹配的重要性以及利用微博技术的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本文为未来的政法微博的管理和运营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周向红  常燕军  张丽华 《前沿》2013,(13):137-141
面向社区公众的电子政务建设重点在于如何使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同的用户获得不同层次、日趋完善的电子化服务.通过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居民应用G2C电子政务问卷调查取得的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G2C电子政务应用成效与居民个人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证明年龄和教育水平是影响G2C电子政务应用成效的关键变量,并从国家、地方政府和居民三个层面就马陆镇社区G2C电子政务的完善措施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乔立娜 《电子政务》2012,(12):81-87
简要综述了第30届国际行政科学大会分议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公众信任的研讨热点:在电子政务情境下,公众信任如何概念化;从政府内部运作与外部公众媒介视角考察电子政务如何影响公众信任等。概述了与会学者对电子政务发展对公众信任的影响与作用的主要观点:电子政务发展能够较大程度提升公众信任,但对公众信任的基本价值取向难有实质性突破,对挽回各国政府的信任危机难有大作为,并将引发新的公众信任危机等。介绍了各国加快电子政务发展,增强公众信任的主要实践。总结了国际社会加快电子政务发展、增强公众信任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电子政务发展相辅相成,前者为后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后者的发展也为前者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本文立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电子政务发展的逻辑联系,以海南省政务服务中心电子政务平台建设运行为例,对海南电子政务发展的成效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多元主体供给社区公共产品的合作形成机制。在社区减灾中,公共服务供给主要有吸纳式供给和合作式供给两种模式。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本文提出:政府对社会的总体性支配已经向政府、社会公私合作治理转变,不过,多元主体供给公共服务存在不同模式,不同模式的选择取决于行政考核形成的压力环境、事权与财权的匹配度。  相似文献   

15.
刘军华 《电子政务》2014,(6):99-102
信息化管理能力不仅是政府管理的新内涵,也是其信息化的核心价值。解析了"12306"现象及其政府信息化管理逻辑,剖析了"12306"现象的信息化本质及其警示价值,指出"12306"现象所揭示的困境与尴尬不仅是政府信息化管理现状的缩影,也是政府信息化管理实践与社会认知双重演变碰撞与博弈的结果;针对政府信息化管理内涵的缺陷及能力滞后的常态性存在,应有效防备诱发危机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6.
在剖析城市发展关键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城市的SMART理论模型;阐述了智慧城市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从智慧准备、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了智慧城市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框架;详述了该评估指标体系指标的选定及涵盖说明。  相似文献   

17.
陈岚 《电子政务》2013,(11):41-4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微博也随之出现并极大改变了传统的政民互动模式,越来越多的党政机构顺应时代发展开始利用政务微博,使其成为信息交互、征集民意、展示宣传、回应诉求等的政民互劝平台,以达到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的目的。文章选取新浪微博平台上的280个南通政务微博作为调查对象,分别从政务微博的基本情况、使用情况、互动情况和微博内容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结合南通政务微博的实际运行成效,分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非政府组织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灾后重建中具有快速反应与自主参与、填补信息缺口、满足个性化需求、帮助"造血"能力恢复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等优势,也由此加深了各界对非政府组织的认同。文章分析了汶川地震中非政府组织的运行逻辑、自身优势、制约因素和完善路径,对数字社会环境下的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治理作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9.
借助抗争政治的理论和方法考察互联网在"唐慧事件"中的作用和运作机制,提出了"依网抗争"的解释框架:"依网抗争"是在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在网络社会场域中,抗争政治的行动者以互联网为手段、渠道或平台为维护权利而发生的抗争互动,政府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其中并成为影响抗争进展的主导力量。这一解释框架拓展了抗争政治理论在中国社会转型与网络社会崛起背景下的解释范围,有助于理解当下中国独特的抗争性政治及其变革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微博全民化的趋势下,中国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顺应时代发展之举开设官方微博,成为信息交流、汇聚民智、反应民情、解决民忧、促进公众参与政治事务的官民互动平台。以广东省的政府微博作为研究对象,从政府微博的行政级别分布、行政区划分布、开通时间、微博条数、关注度、原创度、更新周期以及标识度等八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政府微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推进政府微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