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存在着总量上不足与结构性失衡的双重困境,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既有现行的政府垄断供给公共体育服务模式下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缺乏公共服务的理念以及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科学评价机制的缺失,还包括在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活动中市场和社会力量的薄弱。因而提出以制度创新来突破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困境,具体策略包括:创新管理理念,树立以公众为本的公共服务理念;改革体育管理体制,构建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完善决策机制,使公共体育服务决策有效回应公众的需求;创新评价机制,以绩效评估促进公共体育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2.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有限"而又"有效"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服务型政府建设更为迫切的是通过对服务"边界"和服务"有效"及时而又准确的制度安排和精细的政策设计来推动均等化进程,以避免公共服务的无边界供给、趋中和竞赛供给的"异化"趋势。通过挖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限"与"有效"的内在逻辑机制,理顺公共服务需求采集系统、现代化的服务输送渠道、规范的供给流程,以及公共服务投入的资源整合机制,才能找到均等化的突破口。而保障上述逻辑机制实现的因素又包括法治化和制度化的供给决策机制、优质均等规范的公共服务标准、以公共需求为导向的整合型公共服务组织体和合理的公共服务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重塑县级政府的服务理念,建立与完善政府激励机制,形成农村公共服务多中心的供给模式,在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服务决策机制和以农村社会评价为主的绩效管理评估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以结果为导向的运行机制,以实现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为目标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建立有效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监督机制,最终建立和发展起具有西部特色的欠发达地区县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4.
协作性公共服务是一种对官僚科层制单中心供给和新公共管理分权竞争供给的反思与修正,它强调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民众等治理主体,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以增进公共价值为导向而采取的联合行动。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协作性公共服务具有独特的理念、组织结构、运行体系和服务方式。这种以民生为核心、以协商为基础的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为我国公共服务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面对大数据发展形势,如何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破解公共服务"生产率悖论",实现服务投入与公众需求"精准匹配",提升公共服务绩效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梳理与现实分析,分别从需求管理、决策制定、流程管理和绩效评价四个维度,阐释公共服务供需匹配中精准管理的内涵,并从技术支持保障、管理模式变革与管理思维创新揭示大数据对公共服务精准管理的作用关系,进而以"信息流"对服务供需匹配的作用为逻辑思路,设计并剖析了大数据驱动下公共服务全过程精准管理的实现路径,并分别从需求与反馈机制、信息安全制度、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与智力支持和项目激励机制五个方面,构建确保该路径实现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养老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是当下我国人口老龄化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相较于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而言,我国养老公共服务存在供给缺口大、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专业服务人员短缺以及养老服务的功能性失衡等问题。推进养老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面临制度顶层设计缺失、政府投入资金不足、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障碍。从养老公共服务制度完善、多元化供给主体培育、养老供给模式创新及养老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着力完善多层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7.
公共服务制约着城乡结合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只有精准识别公共服务需求、进行针对性供给,才能够满足居民需求、提高居民满意度。然而,当前的公共服务却存在明显的供需偏差。基于魅力质量理论和Kano模型,对河南省李八庙村居民公共服务需求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4项公共服务共划分为9项必备需求、7项期望需求、5项魅力需求和3项无关需求。对各项需求的重要程度及排列次序进行分析发现,政府应当在精准识别居民需求的基础上,改进供给策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基层公共服务精细化治理是一种嵌入企业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创新服务模式,相较于传统基层公共服务供给,"民众满意"和"质量至上"是其明确目标,具有精准识别对象、精度适配模式、精细管理过程和精益评估绩效等显著特征。基层公共服务精细化治理是以人的最终诉求为行动指向,通过创新社会体制机制、稳固治理基础,运用标准化、智慧化、专业化的治理工具,兼顾精准性、全程性、统筹性、考核性的治理要求,实现政府、市场、社会、民众协同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共治的供给治理格局。基层公共服务精细化治理的宜适性是对精细化治理是否适合基层公共服务供给的初步判断,由精细化治理效能、治理供给力、治理驱动力和治理引导力耦合形成,这四要素构成了基层公共服务精细化治理宜适性判断结构框架。基层公共服务精细化治理系统拥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层次,其中,横向水平内容包括对象精准、内容精细、目标精确等三个层次,纵向垂直过程包括前提(治理主体)、基础(服务需求测度)、条件(靶点识别)、核心(模式和路径)、保证(精细化管理)等五个层次,横纵两条脉络构成了基层公共服务精细化治理的系统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在目前大量民众既无法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得到足够的支持,也无法直接通过市场服务满足基本需求的前提下,从基本需求的角度界定社区公共服务的内涵、从现实供给能力的角度限定社区公共服务的外延,将是完善我国社区公共服务政策体系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0.
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一环,新时代市域公共服务供给新内涵要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相契合。当前,我国要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从"有"到"优"的转变,必须深刻理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公共服务供给的价值意蕴,明确市域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仍面临供给主体、供给结构以及供需匹配失衡的现实困境。推进市域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应以厘清主体责任边界、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破解供需失衡矛盾三个维度为实现进路,进一步增强市域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均等化、精准化。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养老服务精准供给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基于19个全国农村养老服务典型性案例,提取和凝炼了农村养老服务精准供给实践逻辑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农村养老服务精准供给实践离不开供给动因、供给主体、供给保障、供给流程之间的耦合作用。在供需现状、上级压力和理念认知等内外动因驱动下,由党建引领的政府、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所构成的多元供给共同体,通过整合制度建设、工作机制、资源条件和技术赋能等供给保障要素,为需求识别、供给决策、服务生产和监管评估等接续环节构成的供给流程提供重要支撑,从而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供需动态平衡,由此构成农村养老服务精准供给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2.
公共需求增长与有效供给不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型时期公共需求增长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一方面,公共需求呈现多样性与扩张性特征;另一方面,政府有效供给明显不足,表现为公共服务垄断、服务效率低下以及服务建设融资困难等等。为此,推进公共服务系统化改革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建立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社会治理不单纯是一个管理过程,也是一个服务供给过程。只有建立完善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社会发展才能充满活力。因此,要着力打造适应扁平化公共服务需求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社会动员资源的作用,积极培育基层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大力发展社会创新孵化器,鼓励社会创新和培育社会企业家,加大力度培育优秀社会组织,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入手配置基层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政府职能体系的解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如果不能准确界定作为公共需求之公共物品的性质、差别和范围 ,就无法合理划定政府职能的边界。在这上面存在的模糊认识再加上政府职能自身具有自然扩张等属性 ,导致了我国以往政府管理中的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政府管理的方向是按照公共物品生产与供给的条件要求切实建立起以“经济调节 ,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为基本框架的公共行政职能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进入新世纪以来,地方政府不断展开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民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尚未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的结构失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缺失;跨地区性公共服务供给失灵。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激励不够、约束缺失、保障不足、跨部门协作不够四个方面。应该从府际治理的视野来思考如何构建服务型政府,这就要求进一步理顺政府间关系、发展跨部门伙伴关系和引入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决定了其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是否能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从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现状来看,还存在供给总量少、质量低下,分配不均等化的问题,这与我国现行的地方政存信息收集制度、服务生产制度、财政制度、公共绩效评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通过分析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制度因素,提出了完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路径选择,这对于提升我国地方政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政府为改善农民工就业和生活环境提供了一系列公共服务,但这些服务却长期存在供给不足、效率低下、质量不高、效果不佳等问题。为此,各地政府不断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其中政府购买农民工服务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农民工服务的供给水平,而且促成了农民工政策的积极转型及其治理效能的充分发挥。中国政府与学界应当以购买服务为视角,加强对农民工政策及公共服务的基础研究和实践探索,同时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大力培育服务农民工的社会组织,扩大农民工服务购买目录并提高供给质效,加强和完善对购买服务模式的评估监督,从而切实构建农民工服务的社会治理格局,充分满足农民工群体对公共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决定了其能否满足持续性的公共需求。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仍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与我国政府导向型信息收集制度、服务生产制度、财政制度、绩效评估制度有关,完善这些制度是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9.
公共服务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公共服务”的提出,标志着我国行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政府管理发展中一个重要转折的来临;作为一项政府职能,其含义是指由法律授权的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以及有关工商企业在纯粹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以及特殊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中所承担的职责;公共服务的理性主要源于人权和人道因素、公民与国家关系以及政府以需求促进供给的功利主义目的;公共服务的边界依据除了公共物品理论外,还有本文提出的生产的弱竞争性和消费的弱选择性私人物品理论;公共服务的实践系统至少包括服务结构、服务规划、服务融资、服务政策方案评估、服务提供和服务质量的监督等六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顾平安 《理论前沿》2008,(18):25-26
公共服务是当前我国政府履行职能的薄弱环节,公共服务合同制管理是一种将政府权威制度与市场交换制度功能优势互补的复合制度安排。建议将公共服务合同制管理纳入行政改革的总体框架,统筹设计,实现公共服务决策、执行与监督分开,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消费者的选择权,推进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多元并存、竞争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