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新元 《前线》2014,(8):41-43
<正>如何以全球史观从全球发展格局中来考量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不纯粹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方法论问题。如此,可再一次解放思想,凝聚人心,汇集力量,以更好地指导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全面深化这一伟大实践课题。全球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全球史观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谈论了"整个世界",而在于是否把对象置于建立了普遍联系的"世界"之中。从这一意义上讲,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就是一种全球史观。在马克思、列宁那里,世界历史思想都是与其同时代的世界体系相联系的,只是马克思时期的世界体系是由自由资本开拓的,而列宁时期的世界体系是由垄断资本建立的。后一世界体系比前一世界体系更高级,更具广度和深度。但不管哪一阶段的世界体系,都正如列宁所  相似文献   

2.
治理与全球治理是全球公民社会发展壮大的产物,更是国家变革,主动调整国家与公民社会关系的结果。在当前,全球治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更受欢迎的理论分析框架。全球治理不仅指称国家公共管理在全球领域的延伸,而且包容了从地方、国家到区域和全球的多层次多中心的复合治理网络,其内涵在于主张国家与全球公民社会合作、谈判与协调,共同处理公共事务,增进公共利益,是国家与公民社会关系在全球化形势下的重构。虽然全球治理必然意味着全球公民社会在公共事务的处理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这并不等于将国家与全球公民社会置于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中。可以说,国家既然是全球治理的推进者,它同样能够在全球治理的发展进程中保留应有的权力,尤其是发挥"元治理"的作用,从而使全球治理的"政府治理"与"没有政府的治理"的双重特性得以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3.
全球公共政策是实现全球治理的主要途径,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话语体系中,协商民主与全球公共政策过程民主化的内在逻辑具有一致性。作为一种民主决策方式,协商民主致力于维护全球公共政策的正义性,提高全球公共政策制定的效率,增强全球公共政策的权威性和约束力。然而,在国家利益与全球公共利益的张力下,全球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协商民主运行还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因此,需要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治理理念,构建全球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民主协商机制,消解协商主体话语权力的不平等性;优化全球公共政策制定的信息公开机制,防止决策过程中的"黑箱"操作;完善全球公共政策执行的问责机制,克服协商结果落实过程中的"集体行动困境"。  相似文献   

4.
正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第三波民主化的蓬勃发展构成了战后全球民主化的又一波高潮。经过这一轮的民主化进程,全球所谓的"民主国家"在数量上第一次超过了"非民主国家"。然而,在全球民主化突飞猛进的同时,人们却又不得不承认另一个严酷的现实,即在经历过第三波民主化的国家或地区中,大范围的民主"回潮"与"劣质民主"的出现也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化,发达国家所主导的传统单循环全球价值链呈现出新的演进趋势,构建中国主导的"双环流全球价值链"正当其时。中国主导的"双环流全球价值链"是一种新型价值链体系,包括中国和发达经济体及中国和发展中经济体两个价值链环流,凭借经济贸易地位及产业发展水平,中国在中间节点位置发挥中心枢纽作用。但构建中国主导的"双环流全球价值链"仍面临巨大阻碍:在中国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价值链环流中,部分发展中经济体因发展模式的障碍难以融入价值链环流;在与发达经济体的价值链环流中,中国仍处于中低端位置,低成本优势难以维持且海外投融资布局受阻;当前中国主导全球价值链的能力仍有待提升。因此,构建中国主导的"双环流全球价值链"要强化"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理念,加强政策沟通和交流;积极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在"一带一路"产业融合的基础上更高效合理地利用外资、扩大对外投资和国际产能合作;提高中国制造的领导能力,为构建中国主导的"双环流全球价值链"搭建更为顺畅的通道。  相似文献   

6.
《帝国》指出"帝国"作为一种新的主权形式已经替代了帝国主义的政治秩序的存在方式,帝国主义已经过去了。帝国的基本特征是没有边境,它的规则是没有限定的,帝国不建立权力的中心,在其开放的和扩展的边境中,不断加强对整个全球领域的统治。生命政治的生产是帝国形成的基础,同时在其内部又不断地培育出帝国的掘墓人——多众。然而,在与帝国的抗争过程中,左派保卫地方性来反抗全球化的观点是具有危害性的,同时通过横向的国家联合或者炸开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环节的战术也是不可取的。多众的革命的本性是一股不可遏制的力量,只有以"多众"为反制性力量,纵向跃起直击帝国的心脏,共产主义者的斗士方能赢得不可抑制的轻松和快乐。  相似文献   

7.
文化、文化本质与文化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文化的理解大体有两种思路:作为"功能性"的文化和作为"主体性"的文化。人是文化的存在,文化的本质就在于"人化"。文化作为人的一种对象性活动,其合理性的内容表达是对人的本质以及人的主体能力的证明。在人类文化变迁中,不同文化形态间呈现出了多元互补、加速度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一、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均等"一词在汉语中的意思是"平均、平等".汉王充在《论衡·雷虚》中说,"天之所恶,小大不均等也.如小大同,王者宜法天."作为延伸的"均等化"则可以理解为"平均、平等或相等的状态"或"使之趋于相等、平均或平等的过程."[1]然而均等化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是追求"平均、平等"状态的一种努力过程,绝对均等化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正>据10月7日的《新京报》报道,由美国主导,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和加拿大等12个国家参与的"跨太平洋战路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5日达成一致。不过,据相关报道,由于还需经过正式签字和各国国内法律程序,因此不确定协定最终是否会顺利生效。TPP是一种多边自贸协定,涵盖全球40%的经济产出。在TPP的各项规定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条款是"零关税"——TPP原则上要求成员国之间进行贸易时,取消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华盛顿共识"从一种改革方案演变成一种转型模式,然后演变成一种右翼的意识形态的过程,认为这种演变与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兴起紧密相关。"华盛顿共识"这种极端右翼的新自由主义既是一种经济理论,又是一种政治立场,还是一种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的本质是为国际垄断资本服务的,与马克思主义截然对立。我们应深入认识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包括前社会主义国家的两面性态度,正确应对"华盛顿共识"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党建》2008,(8)
从几个民调说起一种政治制度好坏的衡量标准,说到底是老百姓的满意程度。今年6月,在美国"世界民意网站"对全球领导人信任度的民意调查结果中,中国领导人在本国的信任度为93%,远远领先于西方国家领导人。今年2月,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发表了西  相似文献   

12.
<正>过去30多年的对外开放,主要是开放国门让外国走进中国,尽管我们也努力走出去,但更多的是在既有的规则框架内"戴着镣铐跳舞"。这样一种开放有着历史的必然性,但对中国不公平,对世界也不划算,特别是在世界经济版图事实上已经发生深刻变动的今天。因此,五中全会要提出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  相似文献   

13.
《探索》2017,(4)
"人本全球化"即以人为本的全球化,它是对全球化现象中人们的跨国界、跨文化、跨时空的社会联系与交往现象的概括。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对于认识和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全球互动及其对当地社会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人本全球化"旨在从微观层面探讨人的全球连接及其跨国社会关系对其所处的本地社会的影响以及对于人本身发展的意义,从而使全球化的研究回归到社会学范畴,并纠正全球化研究中太过宏观的偏向以及"目中无人"的盲点,以填补全球化研究文献中这一领域的空白。从研究层面而言,"人本全球化"是一种把视角放在个人层面上的涉及跨国界的行为、交往、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并以此作为其研究分析的"基本单元",进而归纳出某种跨国界行为、交往、关系的一般模式和共同特征的全球化研究。从方法论角度而言,"人本全球化"是把个人放在全球系统中加以研究,强调和突出全球范围内人的活动以及人们的多层面、多样性的社会互动关系,这种"个人主义"的方法论正是社会学家在全球化研究中可能采用的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4.
不浪费每一粒粮食,不辜负每一份辛苦,这是全体加入打卡行苏师青年的心声。当规律饮食、适量取餐成为一种习惯,当餐餐光盘、不铺张浪费成为内心选择,当厉行节约的观念在校园里蔚然成风,这种务实态度也会影响到文明校园建设的方方面面。苏师青年最闪"光",引领节约新"食"尚,"光盘"不仅是一句厉行节约的口号,更是一种精神,牢牢端好"中...  相似文献   

15.
《探索》2017,(1)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逐步成长为全球能动性大国,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但是仍然是全球性强国,而其他国家与区域共同体不具备成长为与中美相抗衡的全球性大国的条件。现存全球秩序具有进步性与不公正性的双重性,中国作为现存全球秩序的稳定性力量与变革性力量,作为全球性大国一"极",同时也是作为美国对立统一的一"极"加入全球秩序构造,从而形成"两极相联"的全球新秩序。新两极相互竞争的同时,相互制衡与补充,相互依存与协作,中美共同发挥领导力,打破多边机制的囚徒困境,"两极相联"还意味现存全球经济政治秩序往更加公正与均衡的方向变迁,它并非G2,也并非美苏两极冷战格局,是人类历史上没有过的全球秩序新局。  相似文献   

16.
部分大学毕业生不能马上进入就业岗位是正常现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丁元竹认为:大学毕业生不能够全部进入就业岗位是一种全球现象,几乎存在于主要国家的发展中,是教育模式与产业结构不适应的结果,在经济不景气时尤为突出。从整个国际趋势来看,部分甚至相  相似文献   

17.
到公元1100年.全球集约型的主导力量已经转移到了中国.并一直保持到19世纪。中国的粗放型经济力量也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并在15世纪后开始占据支配地位。所有这些都与欧洲中心论的叙述相反。这里.我提出一种不同的观点:1434年后的历史时期中.即使不存在一种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经济.那也肯定存在一种中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全球经济。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民粹主义风潮席卷全球,既广泛发生在印尼、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也在美、英、法等欧美发达国家里接连上演,这反映出民粹势力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也由此引发了学界对民粹主义、民粹思潮的热情讨论。作为内生于西式民主政治的一种负面倾向,民粹主义很容易导致西式民主政治走向"劣质化"。《生死民主》一书的作者约翰·基恩认为,民粹主义是一种政治形式和倾向,它是当前民主危机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对此,除了探究民粹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不是单极化、西方化,不是全球资本主义化.全球化不应该磨灭民族文化的差异.文章试图通过论述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关系,指出全球化与多元化进程中"文化霸权主义"的危险,阐述中国的"和而不同"原则在全球趋势下的多元文化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美国文化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通过这两个民族文化的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总结出中国的"和而不同"原则是化解异质文化问冲突的良策.  相似文献   

20.
王庆  肖正愚  王东 《当代贵州》2007,(15):59-60
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逐步成为当今时代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引擎,成为最有创造就业和财富能力的新经济支柱。站在"地球村"的视野管窥我国比较边缘的贵州,清洁能源的导入可以说是典型的"天方夜谭"。然而,从全球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审视,一种共识正在形成:只有在清洁能源技术革命中走在前面,才有可能在未来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基于这样的思考和背景,贵州燃气产业因势利导地领跑着"欠开发、欠发达"省份的基础能源方向,用超前的思维和战略的睿智谋划燃气产业的"革命",促使贵州与全国一样同步迈进"洁能时代"。"洁能时代"是什么特征?在现代城市日新月异地"扩容"变迁之际,如何突破城市发展的"瓶颈"?让我们切身走进贵州燃气,用一种与时俱进的目光和心态去发现、去观察;是惊喜,是欢悦,是一种由衷的钦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