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般保证关系具有备位性,直接影响多数当事人诉讼形态,现有司法解释虽对此有所涉及,却不尽完备。若债权人在诉讼程序中选择一并起诉债务人和一般保证人,在诉讼标的旧实体法说下,主债权关系与备位债权关系不同一,保证人和债务人利益相互矛盾,彼此行为应当独立,更接近普通共同诉讼。可以选择以牵连关系来解释“同种类”,或扩张“法律关系”的内涵,使之成为普通共同诉讼。若先行起诉保证人,司法解释规定“应当追加”债务人为共同被告。“应当”的效力来源并非其释义书所提及的先诉抗辩权,也非固有必要共同诉讼,而是实体上的备位性,其导致部分事实互通,需要一并处理。若先起诉债务人,保证人具有参加利益,可以辅助型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身份加入诉讼。若保证人未参加,在其单独被诉的后诉中,债权人应受既判力的限制,预决效力无法影响保证人,只涉及保证人对债务人抗辩权的备位援用。  相似文献   

3.
综合我国基本权利谱系、基本权利条款间的关系及立法意图,既不宜对言论作字面解释,将其含义限定为口头形式,同时也不宜作过分的扩充解释。我国《宪法》第35条意义上的言论,不仅包括口头形式,还应包括书面形式,但已成为基本权利或可以被其他基本权利条款所包摄的表达形式不在言论范畴。  相似文献   

4.
父母为子女所购置的房屋的归属成为离婚双方关注的重点。在保护父母利益之意图下,《婚姻法解释(三)》第7条将产权登记主体与明确表示赠与一方进行链接。然而该条规定在立法技术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如将规制对象改为不动产将造成与《婚姻法解释(二)》第22条衔接困难,出资范围不明确造成适用上的困难,按份共有不符合我国共有制度以及夫妻财产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5.
《合同法》第96条第1款并非赋予非解除方异议权以抗衡解除权,非解除方本质上是通过诉权来制约解除权的.依据民事诉讼规则,合同解除纠纷双方都应具有提起确认之诉的权利.对《合同法解释(二)》第24条的解释应遵循其文义,坚持在逾期起诉的情况下,合同解除效力的确认采取形式审查,使逾期未提出异议的合同无争议地终止,以尽快确定法律关系.经形式审查而被终止的合同在清算阶段应重新进行实质审查,经审查发现解除方实质上无解除权,解除方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以保护守约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7.
在解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条时,应结合该条例确立的审查机制进行利益衡量,同时,要与《保守国家秘密法》、《档案法》等法律法规相协调.此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对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界定“政府信息”的范围,推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际(准)司法条约解释实践的研究,以揭示上下文在条约解释要素体系和实践中的地位及运行机理。争议用语的词典含义往往不止一个,关注上下文的主要原因是为证实通常含义。上下文是选择通常含义的一个助手,任何超字面解释方法的修正者。除直接语境意义上的上下文和第31.2条界定的更广泛含义,上下文可能还包括条文中蕴含的任何结构或计划作为一个整体的条约。直接的上下文主要包括争议词语所处的条文或短语的语法结构——(分)标题、序言、开头语、标点、时态等。条约序言无法律效力,其法律价值主要在于解释性价值。序言在正文方面的意义是作为挑选和修正所使用词语的通常意义工具的一部分。VCLT未界定或使用开头语一词。该词主要用来描述条文的开头语。条文标题不仅是条约的一部分,而且其内容也可能有助于解释用语含义。但标题常太具一般性而不能提供准确的指引。似应在启发的意义层面上理解对VCLT的适用方式,不存在绝对的、普遍适用的解释标准。能被用来获得合理解释的其他技艺、技术和原则,只要不与VCLT冲突,也可接受。VCLT相关解释规则的系统性仍有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法律解释规则为路径对《刑事诉讼法》第80条第2款含混不清的语词进行了解释。从最恰当的意义上来看,《刑事诉讼法》第80条第2款中"由人民法院裁定"应该指分别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来决定或者裁定。  相似文献   

10.
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对我国《合同法》第64条的理解和适用存在着争议。否定说认为该条文没有对第三人利益合同做出规定,第三人不享有直接请求权;宽泛肯定说认为《合同法》第64条规定了第三人利益合同以及债务人依照约定而为交付两种情况;不足肯定说认为该条文实际上规定了第三人利益合同,第三人可依据该条的规定享有履行请求权,只是该规定尚不明确,在我国尚未形成第三人利益制度。经过比较分析,宽泛肯定说更具合理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实施以来 ,在理论实践部门 ,存在不少争议 ,最高人民法院就此作了司法解释 ,本文试图通过案件分析 ,谈谈对该解释第六十一条的理解 ,以期待通过个人粗浅的看法 ,来解决实践中关于抵押物登记与合同约定冲突时 ,从抵押登记公示公信力的角度 ,解决该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审判阶段的补充侦查因引起审判活动中断、诉讼程序倒流等法律后果,背离控审分离、控辩平等,特别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基本要义而备受疑义。立足于2021年《刑诉法解释》第274条的规范语义,审判阶段补充侦查的分析、研判不应继续囿于以往刑事立法的框定内容,不能以此前规范可能形成的不利后果作为制度诟病的必然论据,而是应当通过更为多元、适恰的论理方法,将此议题的分析、阐释置于刑事法律规范与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的现实语境之中,用以有针对性地回应审判阶段补充侦查制度项下的诸多疑义,并以此为基础演绎归纳出此议题之下以完善制度本体与优化配套机制为导向,以明晰同意补充侦查申请的条件标准、依据刑事诉讼客体同一性理论限缩补充侦查之缺失证据范围、恢复庭前实质性审查,以及强化对于根据在案证据进行裁判的释法说理为具体内容的渐进式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3.
对《合同法》第286条的理解与适用,一直是民法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通过比较分析,该条所规定权利的性质实为建设工程优先权,并有其构成要件、实行方式、与抵押权竞合及与消费者权利冲突时的处理办法等问题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合同法>第286条的理解与适用,一直是民法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通过比较分析,该条所规定权利的性质实为建设工程优先权,并有其构成要件、实行方式、与抵押权竞合及与消费者权利冲突时的处理办法等问题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18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的机动侦查权功能定位在于“适时监督、个案正义、备而不用”。着眼未来,机动侦查权“引而不发,应用尽用”灵活地发挥作用才是其功能的发展方向。在近年司法实践中,由于审批程序过于严苛,“重大犯罪案件”“可以”等立法语言模糊,机动侦查权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应当以既有规范为基础,针对性破解机动侦查权的运行瓶颈,保证其法律监督及犯罪侦查的双重功能得以贯彻。  相似文献   

16.
《审判监督解释》第13务第六项将“明显违背立法本意”作为适用法律错误的情形之一。多数情况下,无须刻意探寻立法本意即可正确处理案件。基于语义的不确定性、法律规则冲突过多、立法水平有待提高等原因,我国不少法律的“立法本意”有时并不值得探讨,或者根本就不存在。通过探寻立法本意以求正确地适用法律、处理案件,存在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可行性相当有限,实际效果可能有违初衷。  相似文献   

17.
疑义利益解释原则是保险合同解释的一项特殊规则。对于疑义利益解释原则的适用条件是 :保险合同的一般解释原则未能解决争议 ;条款模糊不清 ;对模糊不清不承担责任等。疑义利益解释原则的适用范围应根据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交易实力的强弱决定  相似文献   

18.
论遗失物的所有权归属——评《物权法》第107条与第113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对拾得遗失物问题进行了规范,并在其第113条和第107条分别规定了遗失物未被转让时和已被转让时两种情况下的所有权归属。《物权法》第113条没有规定拾得人一定条件下取得遗失物所有权,十分遗憾。《物权法》第107条在规范遗失物已被转让时采"例外承认主义",殊值赞同;但没有规定有偿回复中的公共市场、盗赃物的善意取得、无记名有价证券与货币。另外,《物权法》第113条的位置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到期生效,一时间,我国能否因此摆脱歧视性待遇并适时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便成了学界和政界争论的焦点。实际上,第15条所涉及的替代国方法和市场经济地位是两个不同的法律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条约解释角度对第15条进行解读,不难看出,第15条并不涉及市场经济地位的评价标准,其到期终止后的法律效果仅限于替代国方法应无条件终止。至于中国能否取得市场经济地位则要看其是否符合WTO成员国国内法有关市场经济地位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治安案件办理工作可以简要地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羁束型和自由裁量型、程式型和实质型。如果被动型、程式型治安案件办理工作在实践中占多数,将使治安案件办理工作系统成为潜藏巨大危险的增强系统。改革治安案件办理工作,建立良性发展的治安案件办理工作系统,应当从更大系统视角考量,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公安机关内部、公安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公安机关与合法私力救济组织之间的正反馈工作机制,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运行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