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广泛开展劳模和工匠人才的培养选树.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基于此,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培育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以及路径,以期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相似文献   

2.
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对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推动高职院校稳健持续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内化图式是通过教育与教化,促进高职学生认知、理解、认同"工匠精神",并经过实践转化为自己的内在精神力量的一系列过程,包含认识理解、认同接受、形成信念三个阶段。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工学结合"作为有效人才培养模式,发挥课堂教学的主要渠道作用,创新实训实习方式,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栾群  郭灵康 《前线》2016,(7):30-32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工匠精神"一词,表明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已由传统偏重硬实力转入软硬实力并重的提质增效升级阶段。形势表明,只有由工匠精神支撑的工业化,才能更好更快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当前必须紧扣《中国制造2025》和"双创"实施,加强质量、创新、诚信、教育等领域制度供给,培育专注、专业、创新、担当的大国"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4.
马建堂 《前线》2016,(9):42-44
强调器物的文化价值和教化功能,是中国工匠精神独特的价值追求。当代的工匠精神,应当是传统和创新、理念和务实、中华文明特色与世界发展大势的有机结合。新时期培育工匠精神,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需要,是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需要。要借"双创"东风,使工匠精神成为亿万人民创业创新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工匠精神集中表现为对职业的忠诚敬畏,对事业的坚定执着,对产品的精益求精,对未来的勇于创新,工匠精神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弘扬工匠精神,建设技能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应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成都职业院校要充分认识弘扬工匠精神、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端正办学指导思想,调整完善人才培养目标;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完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强化工作举措,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营造工匠文化,形成培育现代工匠的良好氛围,为成都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是工匠精神的价值导引,工匠精神是爱国主义的实践表征,两者的内在契合性使其兼具广泛的文化认同基础和深刻的社会实践自觉。在社会转型期,工匠精神延展爱国主义传统、涵养爱国主义理念、融纳爱国主义教育、砥砺爱国主义品质,为弘扬爱国主义提供实践支撑;以爱国主义作为价值导向、文化滋养和精神驱力,通过觉醒工匠意识、涵育工匠情感、磨炼工匠意志;积极在全社会培育工匠精神,最终实现工匠精神与爱国主义在民族复兴伟业中协同进阶。  相似文献   

7.
任泓璇 《世纪桥》2023,(5):85-87
工匠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政教育的质量。为实现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需要注重实践教学,设计多元任务和组织校园活动,这些策略能够凸显出工匠精神的特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因此,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旨在探究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面临转型升级,需要工匠精神回归。高职院校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场所,在职业教育中加强工匠精神培育,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工匠精神培育在社会观念、教学理念、校企合作程度上都存在一定困境。因此,必须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全过程渗透工匠精神;转变校企合作思路,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转变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校园文化,营造争做工匠之师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9.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模范是民族的英雄、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匠精神"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高水平发展,工匠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实践载体。二者相互融合互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重要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是培养学生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工作于生产、建设、服务等一线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开拓的创新意识、良好的职业精神、精准的专业特点是当代工匠精神的体现。高职院校应将工匠精神与学生社会责任感紧密结合,在弘扬工匠精神的进程中,构建社会责任感的理论模型、实例论证以及创设学习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以实现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2021年1月5日,自治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全区228人被授予自治区劳动模范和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称号。作为千千万万奋斗在各行各业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受表彰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充分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全区各族群众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奋进的标杆。  相似文献   

13.
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应用型大学的根本使命。通过对工匠精神内涵的梳理,不难说明在应用型人才素质标准上,以工匠精神的培养为目标是应用型大学的必然选择。应用型高校可通过价值观引导、课程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政产学研联动以及师资队伍水平提升等方面加强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素质。  相似文献   

14.
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应深入把握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营造崇尚技能的文化氛围,构建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强化专兼结合的名师工匠队伍,完善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多途径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5.
工匠精神表现为精益求精、严谨专注、精雕细琢等,其包含技艺层面、态度层面和价值层面三个层次。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和兴国之器。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背景下,弘扬工匠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开启中国产品高品质时代的必由之路;是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作为高职院校,要把工匠精神培育贯穿于"产学合一、做学合一、车间课室合一、老师师傅合一、校企文化合一"为特点的"校企双主体,工学五合一"的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张宁  杨莉芸 《先锋》2023,(4):63-64
<正>做大做优做强制造业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赢得竞争主动、维护经济安全的关键所在。推动成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需要尖端设备和先进技术,更离不开一大批能把蓝图变为现实的“能工巧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本文探讨成都构筑引育、评价、使用和激励为一体的工匠人才服务体系,切实弘扬工匠精神,助力成都打造制造强市。  相似文献   

17.
马桂敏 《奋斗》2021,(1):78-78
工匠,与生活密不可分,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等,各类匠人用他们精湛技艺勾勒出的生活图景推动人类从农耕时代走向工业时代。信息技术空前发展的新时代,有些曾经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老手艺、老工匠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工匠精神却留在了中国人的人文基因中。  相似文献   

18.
工匠精神是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其传承和发展契合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的需要。将工匠精神有机融入高校师德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工匠精神教育活动,建立科学的师德师风评价机制,推进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引导教师树立专业、专注、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职业理念,对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融入齐鲁文化的工匠精神作为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教育的重要方面,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更是增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践行工匠精神的需要。本文以探讨工匠精神的内涵为基础,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齐鲁工匠精神的耦合关系,梳理目前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齐鲁工匠精神培育现状,提出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齐鲁工匠精神培育路径,从而推进齐鲁工匠精神的传承,以期培养德润身、技立世、品高端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缪仁亮 《山西青年》2023,(4):154-156
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需要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走上求精细、重品质、立品牌的精益道路。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要正确认识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涵。通过分析“工匠精神”融入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实价值,从校园文化、专业课程、教师队伍、校企合作、技能大赛等方面提出有效的实施路径,从而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