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使得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与之关联的住房利益分化越来越不容忽视。已有研究对住房利益分化的长时段变化趋势缺乏考察。基于98房改之前与之后共9个时点的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住房状况及住房利益分化趋势的系统分析表明,随着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的改善和产权住房自有率的上升,以产权与实际居住面积度量的住房利益分化大大缩小,但由住房资产所体现的住房利益分化日益凸显,甚至自2010年以来表现出“极化”倾向,而且这一利益分化过程越来越多地受到诸如房价、地 理空间等个体经济收入之外的因素的影响。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政策背景下,重新定位房地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导向,加强对住房利益分化的调节,已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2.
我国住房租赁市场随着住房制度改革而发展形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住房制度改革中制定了以出售公房为最主要方式的改革措施,形成了以建立住房市场化分配制度为目标的住房制度,构成了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制度基础。之后由于地方政府从土地财政中获得了巨额的财政与政绩绩效,住房买卖市场得到快速发展,但住房租赁市场被长期忽略。虽然近年来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得到重视,并被视为对住房买卖市场实现了有效替代。但由于利益捆绑下的路径依赖效应,地方政府并没有投入太多资源来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而住房租赁市场长期处于无序、不规范发展,使其陷入低端锁定的困境,住房租赁市场仍远远不能形成与住房买卖市场并重的局面,这需要政府与社会多方发力,促进住房租赁市场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3.
住房公积金政策功能和金融功能是辩证统一关系,不能只注重政策性而忽视了金融性,也不能只追求金融性而偏离了政策性,需要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点。通过提升住房公积金金融功能,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进而反哺其政策功能的发挥和提升。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和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背景下,提升住房公积金政策性金融功能已成为时代需求、市场需求、民生需求、制度需求。内在逻辑在于有利于优化住房公积金制度设计、完善住房金融体系、构建"三位一体"的住房市场格局。应把建立政策性住宅金融机构作为住房公积金改革方向,健全资金供给机制、优化资金管理模式、改进资金使用方式、完善资金风控体系。  相似文献   

4.
涉诉信访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体现,当下,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过程中,由于经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诉讼制度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涉诉信访成为公民行使救济权利的手段。这使涉诉信访的功能定位发生偏移,更因为涉诉信访缺乏规范化而破环了法治,助长了人治因素的滋生,与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格格不入,因此,将涉诉信访纳入推动法治建设的轨道,发挥其应有之功能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经验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住房保障制度作为国家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满足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一项制度安排,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起步较晚,1998年下半年开始进行由传统的福利性住房分配向货币化补贴、商品化供应住房制度的历史性转变。近20年来,我国在住房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中,都十分注重学习借鉴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如住房公积金制度就是借鉴新加坡的做法而建立的。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党和政府更加重视解决…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弱势群体住房困难的政策因素包括房地产业的产业发展政策、财政金融政策和住房保障政策。房地产业的产业发展政策忽视了民生性质,财政政策让政府成为房地产开发中最大的受益方,金融政策则忽视了帮助弱势群体解决住房困难,而住房保障政策保障覆盖面太小,政策落实缺乏组织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倡议联盟分析框架、多源流以及间断—均衡理论作为主流的政策过程分析路径,从不同的视角对政策变迁的过程进行了解释,以焦点事件、观念变迁以及政策目标的调整为元素的关键点解释了政策变迁的动因;政策企业家的概念则进一步解释了政策变迁过程中的行为。三重路径对政策变迁过程的解释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政策变迁,但基于西方社会的制度背景,政策变迁的过程难以摆脱制度情境的影响,需要对三重路径分析中国问题的适用性做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尽管国家在推动住房改革过程中发布了数目繁多的住房改革制度,然而就笔者所调查的长沙市六个单位来说,他们几乎只执行了提租、住房公积金和售房等三个主要制度。而且,这三个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单位之间差异明显,表现出强烈的单位效应。如六个单位对职工住房“提租”,其目的并不与国家住房改革目的相一致,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推行严重依赖于单位经济效益,售房政策的实施又依赖于单位获取住房资源的能力高低,这样就出现了:两个企业单位主要出售80年代以前建设的旧房和非配套住房;两所大学出售的住房中有一半是新建的,一半是经过改造加宽的住房;两个政府机关单位出售的都是新建的超面积配套住房。所以,住房改革制度实施结果所造成的职工住房利益分化高度依赖于单位的“再分配”性质。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正经历着由供给主导型的增长向需求主导型增长的转变,而当仅靠松动财政和货币政策还不能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时,消费政策的配合就显得相当重要。我国目前应采取的消费政策有:调整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人们的收入预期,在推进住房制度和福利制度改革的同时,推进工资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胜利油田对推进住房市场化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实施了油田内部二手房交易政策,但是住房市场化的进程比较缓慢,职工住房矛盾依然很突出.因此,转变观念,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市场化的步伐,推进住房市场化运作,提高职工居住水平,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它关系到胜利油田职工的根本利益和大局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在政策过程中,政策执行是将政策目标变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制约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有很多,基于制度的视角,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主要制度因素是决策体制、执行体制、社会支持机制、监督制度和行政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12.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关系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策.目前,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分析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拓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住房保障作用,强化资金安全运行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住房保障体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形势变迁,实现了向社会公平为价值核心的回归,建立了较为健全的中国特色服务型住房保障体系。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保障性住房从投入、分配到监管各层面、各环节均暴露一系列较为突出的问题。纵观种种不足,结合保障对象收入资产线性分布、需求多样化的基本特征,对保障结构、方式、监管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政策调整变革,构建公民基本住房需求与保障性供给无缝对接,以个人收入与家庭资产为基础变量的双线性供给模式,是政府保障社会成员基本居住权、维护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住房制度改革在1997年的新进展张跃庆1997年是中国历史发展上极其重要的一年。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住房制度的改革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围绕着把住房培育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把住宅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有力地推进了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使...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对社会影响深刻而广泛,目标群体的利益格局一般都要受到影响。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主要是社会各阶层成员,社会阶层之间在政策制定、执行、评估与反馈等诸多环节作用迥异,基于这种差异形成的政策利益分配机制会导致政策失灵。为防止或消除"政策失灵",政府应当健全和完善政策利益分配机制,调整政策过程相关利益主体的结构,以保证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矛盾凸显期,弱势群体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政策法律保护,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必须实现我国弱势群体的保障性政策法律制度和发展性政策法律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分层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形成了优势阶层、中间阶层和弱势阶层,给我国政党制度整合功能带来了重大挑战。探讨社会分层对我国政党制度整合功能的挑战,进而发挥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整合功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保障性住房政策是政府为了建设和谐社会并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而实施的一项公共政策。本文基于我国保障性住房新政下,对社会各界公众——保障性住房公众和非保障性住房公众——对政府的评价及其评价差异进行了研究。实证数据表明,政府的保障性住房政策有效地实现了社会目标和政治目标,不但得到了公众的支持和信任,也获得了较高的公众满意度评价和政府形象评价,但这种评价在不同的住房公众群体之间却表现出显著差异,数据与结论都为完善与保障房有关的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1年中国正式确立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因受到行动者价值理念的影响、社会力量的参与以及医养模式的融合而经历了一系列政策调整,显示出发展养老服务市场的政策红利。然而,社会养老服务政策变迁过程逐渐衍生出各地区服务发展水平不均、结构失衡以及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为此,文章以政策网络理论为指导,从共识、治理以及资源的视角构建出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网络模型,以此为分析工具,从推进信息化改革、放管服改革以及供给侧改革等路径提出了完善中国社会养老服务政策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住房贫困的生成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因住房的获得遵循再分配规则而受行政等级的支配,那些单位行政级别低、个体行政职务较低或无行政职务者,只能从国家手中获得质量差且面积小的住房。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我国的城市住房贫困生成秩序变得异常复杂。贫困个体或家庭注定要站在商品房市场门外,因为住房行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往往是家庭行为。渐进式住房改革模式导致单位再分配及其已经私有化的公房对住房市场产生了极大的扭曲效应,那些丧失早期福利买房机会及在住房货币化改革之后没有享受单位变相住房福利者易陷入住房贫困。城市住房贫困在中国转型时期是市场、再分配及社会等多重因素共同剥夺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