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平汉 《世纪桥》2004,(4):31-33
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国农民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翻身运动,1947年东北解放区在土地改革中曾掀起一场规模巨大的“砍挖运动”,这场运动一方面彻底地摧毁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但另一方面也存在扩大打击面,侵犯中农和工商业者利益等问题。 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运动转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政策。7月初,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扩大会议,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统一思想认识。7月7日,会议讨论并通过了陈云起草的《关于东北形势与任务决议》(简称七七决议)。 决议指出:创造根据地的主要内容是发动农民群众。因此。强调城市轻视农村的观点,是与事实和要求不相符的,必  相似文献   

2.
祝志伟 《湘潮》2014,(7):39-42
1946年7月3日至1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了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领导干部主要有林彪、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张闻天、黄克诚、萧劲光等。经过反复的斟酌与讨论,东北局委托陈云起草准备提交大会讨论的决议案草稿。7月7日,陈云撰写了题为《关于东北目前形势与任务的决议》(史称七七决议)的决议案草稿并上报党中央,毛泽东亲自对决议案草稿作了修改。  相似文献   

3.
一、土改偏差的出现及其纠正 在解放区普遍深入地开展土地制度改革运动,可以充分地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支援解放战争。中共中央继总结《五四指示》(即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的经验之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的一个流行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1946年5月4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是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政策。其实,这种提法是很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5.
今日新开岭——凤城爱阳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开端之地辽宁凤北经济重镇党中央机关报、延安《解放日报》、新华社、东北日报对新开岭战役的报道:《安东前线我军自卫大捷》(新华社东北1946年11月4日日电)《第二十五师的毁灭》(解放日报1946年11月5日)《欢庆辽东大捷》(东北日报1  相似文献   

6.
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项基本任务。党的领导人对土地政策的制定与变更一向慎之又慎,其中凝聚了党的领导人的智慧。抗战胜利后,党的领导人根据国内内战危机形势以及广大解放区农民对土地强烈的改革要求,在极端紧迫的局势下,1946年5月4日创造性地作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这一土地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集中展示了党的领导人慎重与果断、坚定与机敏、唯实与远见的伟大智慧。  相似文献   

7.
《奋斗》2017,(4)
<正>《东北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创办的第一张地区报纸。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东北日报》经历了整个解放战争时期,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1945年11月1日,《东北日报》在山海关创刊,先后随军在沈阳、本溪、海龙、长春等地出版。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同年5月28日报社迁到哈尔滨。1946年12月18日,《东北日报》启用了毛泽东题  相似文献   

8.
解放战争时期,李井泉曾担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在中央统一部署下,领导晋绥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推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广大贫苦农民摆脱枷锁彻底翻身,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向各解放区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  相似文献   

9.
王道 《奋斗》2019,(10)
正四、土地改革黑龙江地区的土地改革运动从1945年6月开始,到1948年春季结束,大体经历了清算分地、煮"夹生饭"与砍挖运动和平分土地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贯彻"五四指示",开展清算分地运动。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决定把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的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实现"耕者有其田"。5月下旬,中共中央北满分局在哈尔滨召开了松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指示中指出:“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是在南端、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①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反动派为抢夺东北某结空兵,分陆海空三路向东北大学进攻,相继占领了锦州、沈阳、四千、长春等一些大城市。基于这种严峻的形势,按着“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指示,我党我军实施了战略转移,在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建立巩固的后方根据地。地处东北大后方的合江,具有建立根据地的优越自然条件。l.合江地区远离国民党进攻东北的前线。这里北以黑龙江、乌苏里…  相似文献   

11.
1948年,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全境和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华北广大地区,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的决议》,指示各解放区必须把准备足够的干部,当作目前一项迫切的战略任务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东北日报》于1946年5月28日在哈尔滨复刊,在当时军事形势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坚定必胜信念,做好战时宣传,增添干部和群众的信心。同时围绕这一时期东北局的工作,报道发动群众的情况,揭露美蒋勾结的反动阴谋,起到了破除和平幻想、唤醒军民保卫家园意识,坚定必胜信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鉴于当时国内外的形势和东北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指示东北局“今天东北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可靠的根据地。”1945年12月28日,又发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指出,要“将正规军相当部分,分  相似文献   

14.
4 到了新区,最大的问题是人们对共产党、八路军不了解。报纸的宣传非常注意这一点,经常介绍八路军和解放区,找人写,自己也动笔。发过社论,编辑过一些历史资料,例如:《中国共产党大事年表》、《国共两党抗日成绩的比较》、《热河抗战历史》、《日寇口中的共产党》等。报纸上还设置“延安回忆”专栏。1946年7月,已临近战争的形势,经过分局批准,我们还尽力将报纸扩充为对开四版,“七七”纪念日那天,出了两张八版,许多负责同志都写了文章,如程子华的《我们一定要胜利》、《冀中平原上的民兵斗争》和《热河应该是谁的? 》;李运昌的《纪念“七七”九周年》;胡锡奎的《解放农民,改进工作》;李六如的《蒋介石怎样出卖东北与热河?》等。在报社内部,“七七”前每天早晨上一小时课,我和老区来的一些同志给大家讲党的奋斗史、八路军的抗战史,对象主要是工人和新参加工作的干部。 热河那时刚刚从日伪统治下解  相似文献   

15.
王宜田 《新长征》2011,(9):62-63
一、贯彻"七七决议",发动土地改革运动1946年5月下旬,中共党政军机关和东北民主联军撤出长春、吉林,到松花江以北、以东地区休整,建立农村根据地。6月6日,国民党军又派兵抢占蛟河拉法、新站两个交通枢纽,威胁东满根据地。6月7日下午4时至10日凌晨,我军奉命向国民党军反击,展开"拉新作战",夺回拉法、新站。  相似文献   

16.
“路线转变”一词,最早见之于1933年8月27日《中共南满中心县委决议》,讲的是贯彻《中共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论满洲的状况和我们党的任务》(通称“一二六指示信”),对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造成了客观上、主观上非常顺利的条件”。1933年12月3日《中共满洲省委给东满党团及游击队中同志的信》中,又指出“东满工作在中央省委正确新路线之下…获得了不可否认的伟大成绩”。可见在30年代就以“路线转变”和“正确新路线”,来评价“一二六指示信”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就贯彻“一二六指信”在实践中的作用,尤其是对东北人民革命军的发展所造成的有利条件,进行若干论述,期望得到补益和指正。  相似文献   

17.
忆子恢     
在子恢同志诞辰百周年之际,许多往事涌上心头: 1946年4月8日,接中央通知,要我到中央汇报工作。我在延安停留了两个月。在参加刘少奇同志主持的汇报会上,我代表晋冀鲁豫中央局汇报了发动群众反奸清算、彻底减租减息的情况;邓子恢同志代表华中分局汇报了该地区彻底减租减息的情况。我们两人都参加了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和会议讨论的全过程。我与子恢同志就是在这时第一次会面并熟识的。  相似文献   

18.
张闻天依据邓小平的会议记录稿和毛泽东的“讲稿”,结合自己以及博古、周恩来、王稼祥等人的发言提纲,起草了《遵义会议决议》最初文本。“鸡鸣三省”会议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新决策以及刚接收的中共中央及其与共产国际往来的文件,张闻天对决议文本进行了认真修改。1935年2月8日,《遵义会议决议》在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2月10—16日,张闻天又将“目前任务”正式写入决议文本。为增强说服力,文本多处引述共产国际指示和中共中央决议的内容;为维护党内团结,文本最终隐去有关领导人姓名。毛泽东对军事战略的精辟论述是《遵义会议决议》的核心内容,张闻天的旁征博引使得《遵义会议决议》更加有血有肉。在《遵义会议决议》文本生成过程中,毛泽东、张闻天各自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牛崇辉 《湘潮》2012,(10):20-23
土地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解放战争时期巩固后方、支援前线的一个重要环节。1946年下半年到1948年,晋绥解放区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区300多万人口的200几十万人口中,完成了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  相似文献   

20.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一年后,根据战争形势发展,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指示,打破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从黄河岸边跃进至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战略形势.根据这段史实,画家鲍加于1981年创作了油画《激流——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见封底,180cm×132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