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奋斗》2019,(10)
正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把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届五次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按照"八字方针方针",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省,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一是围绕稳定粮食产能一是围绕稳定粮食产能,在提升农业供给质量上发力量上发力。实施藏粮于地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建设亿亩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亿亩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协同创新体系、高标准农业科技园和千公里科技示范  相似文献   

2.
《奋斗》2017,(14)
正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产能,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提出的战略举措,也是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和根本任务。2013年实施松嫩三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后,我省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涉农资金整合的重要一环,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聚焦、项目布局向粮食主产区聚焦,快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  相似文献   

3.
国家粮食储备库九零粮库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下辖的富锦市内。据悉,前段日子,全国范围内核查粮食储备,九零粮库某位职工主动自首,承认倒卖库粮,中饱私囊。同时这位职工期望能戴罪立功,"义无反顾"地供出了潜藏于粮库中的一窝"硕鼠"。  相似文献   

4.
《奋斗》2016,(1)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相比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当下的薄弱一环。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技术创新的步伐。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其201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52亿斤,持续保持全国第一,增量占全国增产总量的近50%,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2015年,我省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十二五"时期,我省便重点提出要坚持走具有龙江特色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正核心阅读: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牢固树立起大农业观,以新理念引领农业向广度、深度进军,在坚定不移抓好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追求"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林牧渔结合,面向整个国土全方位开发农业资源。同时,要坚持市场导向,用市场引导农业生产,用市场引导结构调整,防止盲目跟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对此,笔者认为,要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  相似文献   

6.
《理论导报》2022,(3):31-31
3月6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相似文献   

7.
“2019年,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十六连丰’,总产达1500.6亿斤,连续9年位居全国首位。”2019年年底,这条喜讯刷爆了许多龙江人的微信朋友圈。这一成就的背后,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春天,保苗关键期,干旱、低温接踵而至;夏天,作物生长关键期,强降水、冰雹、大风等极端天气又结伴袭来……在重重天灾的打击下,黑龙江依然能够实现连续丰收,离不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深入实施,更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8.
《奋斗》2017,(24)
正黑龙江省位于雄鸡版图的最顶端,昂首向东方。这里拥有澎湃的江河、连绵的青山、富饶美丽的平原,以及筑起大国粮仓、挺起工业脊梁、铸就伟大精神的人民力量。在共和国建设和发展的历史上,黑龙江向国家输送了大量的粮食、石油、木材、煤炭,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个"大"字,写尽了黑龙江的优势与辉煌。龙江粮熟,天下丰足。全省粮食总产量实现"十四连丰",粮食产量、粮食商品量均  相似文献   

9.
《求是》2010,(17)
<正>粮稳天下安。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充分保护和调动地方重农抓粮、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我国粮食生产连续6年丰收。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  相似文献   

10.
国家粮食储备库九零粮库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下辖的富锦市内。据悉,前段日子,全国范围内核查粮食储备,九零粮库某位职工主动自首,承认倒卖库粮,中饱私囊。同时这位职工期望能戴罪立功,“义无反顾”地供出了潜藏于粮库中的一窝“硕鼠”。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17,(8)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落实好这一要求,迫切需要创新投融资机制,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从农业综合开发的探索实践来看,这一做法既能够显著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又可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还能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2.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而提高粮食总产量.1949-197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由11320万吨上升到30480万吨,增长幅度高达169%,远远超过解放前的水平.自1978年以来,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引发了农村生产力的飞跃,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不断上升,于1996年-1999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并且连续四年粮食丰收,其中三年粮食总产量超过5亿吨,粮食供求关系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折,极大地改善了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新时代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关注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粮食流通的稳定性和粮食产业的安全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建设世界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我们要积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从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出发,积极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制度化、法治化的粮食安全全过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16,(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指导工作时,提出在玉米结构性过剩、收储消化困难情况下推动发展原粮加工、做大做强水稻产业经济等科学论断,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推动我省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按照省委要求,全省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立足省情粮情实际,主动服从服务于实施"五大规划",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子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今年辽宁粮食总产量实现"十连丰"已成定局,从去年开始实施的"节水增粮行动"功不可没。辽宁省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之一。2011年12月,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决定支持东北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计划到"十二五"期末,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800万亩,其中辽宁是600万亩。2012年辽宁已完成120  相似文献   

16.
2011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114.1亿斤,首次超过连续十年居全国首位的河南省,一跃成为全国粮食总产量和商品量双第一的省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一成绩的取得,既源于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也有赖于全省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从2000年到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大幅下降,粮食产需出现较大缺口.2004年,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政策,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各地也做了大量工作,再加上市场价格上涨,气候条件较好,粮食生产出现明显回升,但仍有近400亿斤的缺口.2005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粮食总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产1454万吨,达到48401万吨.然而,粮食产需缺口却超过了上年.这使得我国的粮食安全尤其是主销区的粮食安全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因此,我国政府应在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米袋子"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粮食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粮食应急反应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粮食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邢台南宫市积极与省供销社合作,共同推动土地全流程托管。2021年,南宫市首次试点全流程托管,签约土地托管面积1.18万亩。截至2022年12月,签约托管土地面积达20.1万亩。  相似文献   

19.
支树平 《求是》2005,(3):27-28
河南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1996年以来,粮食总产量先后登上3500万吨、4000万吨两个大的台阶,不仅满足了全省近1亿人口的粮食需求,而且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2004年粮食总产量约为4260万吨,比上年增产690万吨,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收入与粮食产量实现协调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4%左右,8年来增幅首次达到两位数。总结经验,我们深深体会到,抓住关键环节,坚定不移地加大投入,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证。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河南省严…  相似文献   

20.
《党的建设》2020,(3):64-64
据《人民日报》报道,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万亿斤以上,延续连年丰收的好形势。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总体上看,我国粮食供给能力有保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分析,看总量,粮食总产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标志着综合生产能力站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