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疆人大》2013,(5):43-43
新修订的《宁波市献血条例》经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批准,于近日实施。《条例》在全国率先立法为无偿献血者提供意外保险,率先将自体输血纳入医保,并建立了献血宣传、献血者关爱激励和血液应急保障等一系列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0,(16):69-69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或称世界献血者日。为鼓励更多的人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  相似文献   

3.
秦海霞 《小康》2006,(6):66-68
“世界献血者日”来临之际,无偿献血的问题能尽快解决吗?200ml与400ml的差异工程师王乐宁(化名)近日感到十分郁闷,原因是他感到自己献血的热情遭到了践踏。2006年1月23日,王乐宁在北京王府井上了北京市血液中心的采血车后,体检各项都合格,接下来就是抽血了,但最终结果却是王乐宁没有献血就愤然下车而去。原来他考虑到自己近期的身体状况,决定献200毫升,但没料到的是,他被采血工作人员连番劝说献血400毫升。在第12次劝说之后,王乐宁终于决定放弃献血。王乐宁对《小康》记者说,在12次劝说当中,采血人员除了多次对他宣传献血400毫升对献血者本…  相似文献   

4.
贺永 《人民公安》2024,(Z1):76-77
<正>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血量是4000至5000毫升。26年来,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万柏林分局情指中心主任葛峰无偿献血149次,献血量累计达50400毫升,约为10至11个成年人血量的总和。2023年6月,在2023年世界献血者日宣传表彰大会上,葛峰荣获“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这是国家首次设立该奖项。  相似文献   

5.
“嗨,你也在这里献血啊!”今年6月14日,参加上海首座爱心献血屋——七宝献血屋诞生10周年“生日”联谊会的固定献血者余勇,刚走进献血屋就看到同是固定献血者的赵福有正在捐献血小板,两人相视一笑,彼此陡然倍感亲切。  相似文献   

6.
捐献血液,拯救生命,这一高尚的行为是全体公民的神圣义务,是一项崇高的人道主义事业。它既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的献血制度已从有偿献血转变到公民自愿无偿献血,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但是,这一崇高的事业一度被“金钱”和“血霸”所玷污。由于较长时期进行有偿献血,单位给献血者以高额补助(而且逐年提高)的  相似文献   

7.
“献血年龄上限由55周岁修改为65周岁;两次采集问隔不少于6个月缩短为3个月;每次采集血量不低于200毫升;建立真正意义上全国统一的‘血液银行’,使献血者在异地免费用血有保障……”这是为“战血荒”,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最热和最冷的季节,是献血的淡季。重庆市血液中心血源科的负责人对记者说:“每到这个时候,血站的工作人员就会特别紧张,怕血源不够。”据专家介绍,夏天献血同别的季节一样,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伤害,但有些人总是疑心重重。  相似文献   

9.
梁国栋 《中国人大》2008,(13):19-20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人献血,队伍排得老长了。"曾在汶川地震后去学校采血点献血的大学生王建沣这样说。汶川地震之后,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学校,很多医院的采血点也一样爆满,以至于献血者不得不通过预约的方式才能捐献出自己的爱心。除了献血  相似文献   

10.
微观天下     
正正视血库"贫血"难题随着6月14日第13个世界献血者日的到来,血库"贫血"问题再度引发舆论关注。尽管我国献血人数逐年增多,但一些地方血库仍严重"贫血",一些医院不得不要求患者家属互助献血,否则无法开展手术。同时,由于公众对无偿献血的流向、安全性等心存疑虑,一些地方献血积极性不高。  相似文献   

11.
阻碍中国公众血液捐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健康风险认知,即担心献血会“伤身”和“染病”.这种对献血的风险认知是传统血液文化、历史供血制度延续的结果.一方面,中医的血液学说成为人们解释献血伤身的理论基础,而民间的用血实践强化了血液的生命观和社会性、增添了人们对血液的敬畏;另一方面,义务献血制度由于背离了献血的自愿性和无偿性,不仅没有使公众改变传统的文化认知,反而强化了对献血“无偿”和“健康”的怀疑,而20世纪90年代中原地区不规范的血浆买卖所导致的艾滋病、乙肝等疾病的传播,更让人们“谈血色变”.传统的血液文化与既往供血制度成为人们献血健康忧虑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第一条 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第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献血工作,统一规划并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献血工作。  相似文献   

13.
人体血液在临床治疗、抢救危重病患和战备储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人造血液还不能取代血液全部功能,医疗临床用血只能依靠健康适龄公民献血来解决。所以,认真贯彻献血法,依靠法治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是保障临床医疗用血需求及安全输血的根本。一、献血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人对血液有一种神秘感,认为献血会丧失元气。所以,自愿参加无偿献血的人数不是很多,可保证临床医疗和急救用血的供给严重短缺。仅以首府乌鲁木齐为例,虽然一度时间采取行政命令手段,实行计划指标献血,但血液供给仍然处于长期紧张状态。全市献血工作无统一规划、管理、协调,采供血秩序混乱,  相似文献   

14.
她的身体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强壮,甚至有点瘦弱,面色也稍显苍白。这使我很难相信,那 5300毫升鲜血,竟是从她那单薄的躯体中流出,然而在她献血登记卡上,却明白无误地记录下这个令人惊叹的献血数字。   5300毫升是个怎样的概念呢 ?它相当于 20多罐可口可乐,可以装满一个容量 5公斤的塑料油桶,它比一个成年人全身所蕴含的全部血液还要多出 900毫升 !也就是说她早已为社会、为患者献出了一腔热血 !  她叫郭子予,今年 32岁,农工党党员,供职于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   献血是无偿的,即使在《献血法》颁布以前,她也从未领取过…  相似文献   

15.
血浓情更浓     
2002年3月8日上午,在山东滕州市东大广场停驻的枣庄市红十字会中心血站流动采血车上。两名聋人踊跃献血的场面感动了在场的工作人员。 这两位献血者一位名叫朱宜山,另一位叫胡勤亮,均是滕州市羊庄镇人,今年都21岁。这天上午,他俩进城准备购置一些物品,无意中发现了流动采血车,不觉动了心。他俩想:虽然我们有残疾,但是我们身体十分健康,如果我们能把鲜血献给那些急需血液  相似文献   

16.
《今日海南》2014,(7):I0002-I0003
<正>据世界卫生组织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无偿献血人口比率达到20‰,才能满足医疗用血需求。海南省的献血人口比率仅10‰,医疗用血总量却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临床用血逐年增加,血液紧缺。为此,省血液中心上下齐心协力,多措并举,全而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保障临床基本用血需求。一是增设街头固定献血点。街头献血作为献血的主体形式,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公益水准。  相似文献   

17.
正在互助献血全面停止之后,进一步提高民众义务献血参与度无疑是保障血液供需平衡的根本,要为有献血意愿的公民建立一套可信赖的、有足够安全感的献血全流程。不久前,北京市卫计委发文,北京市从2月10日起全面停止互助献血。对于患者所担心的因停止互助献血导致短期供血不足,市卫计委表示,实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于1998年10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该法律确立了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标志着献血事业由此进入到法制化管理的新纪元。在此基础上,我国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血液管理法律体系、血站服务体系和血液质量持续改进体系,基本阻断了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经血液途径的传播,为保障血液安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围绕《献血  相似文献   

19.
199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就我国医疗献血、用血,保证医疗临床用血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实行无偿献血,进行了规范。 应当大力宣传《献血法》,提高公民无偿献血光荣的意识,普及科学献血知识。 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不仅能保障医疗临床用血,保证输血安全,而且还是一种社会共济行为,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创造》2013,(10)
白开水是世界上最健康的水,有人这么说.研究发现,一杯白开水还可以治疗九种常见疾病,生活中体质不好的人或是有这些小毛病的人不妨经常喝杯白开水. 1、心脏病睡前一杯救命水 如果心脏不好,可以养成睡前一杯水的习惯,这样可以预防容易发生在凌晨的,像心绞痛、心肌梗塞这样的疾病.心肌梗塞等疾病是由于血液的黏稠度高而引起的.当人熟睡时,由于出汗,身体内的水分丢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的黏稠度会变得很高.但是,如果在睡前喝上一杯水的话,可以减低血液的黏稠度,减少心脏病突发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