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总结十三年来的实践,提出了十条宝贵经验,其中有一条是:“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这是当前企业改制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2.
谈谈社区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区的精神支柱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一系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譬“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使人人享有平等追求,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权利”…  相似文献   

3.
《前线》2003,(11)
如何理解“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谢撼澜为什么要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彭劲松城市呼唤灵敏的“应急神经”肖来青“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观点述要宇文利“实梦”、“空梦”与“邪梦”郑殿兴《前线》网络版第11期导读文章  相似文献   

4.
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突出位置,是《建议》的一个显著特点。《建议》鲜明地提出:制定“十五“计划,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并且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发展经济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归宿。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全国人民清楚地看到随着经济发展,生活将不断改善的美好前景,并在实际生活中共享改革和发展的丰硕成果,才能激发起巨大的工作热情和主动创造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此。20年间,我国在人口增加2.83亿人的情况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人  相似文献   

5.
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样,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只有在时代、在实践、在发展中,才能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当前最大的实践和发展,就是要继续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和历史任务而奋斗。要努力实现“十五”目标。要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要求,围绕“十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始终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6.
王怀超 《实践》2003,(9):4-7
中共十六大报告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论断.报告深刻地指出:“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发展中大国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就能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落实,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一重要论断,对于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理解,对于顺利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人民群众主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坚持人民群众主体论是共产党执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60年的基本经验.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已进入一个十分特殊、十分关键的历史阶段,坚持人民群众主体论的根本性、决定性意义和要求更加突出.在当前形势下,坚持人民群众主体论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关键的是要高度关注民生,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最根本的就是要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真正解决好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执掌政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黄刚 《实事求是》2013,(2):30-34
改革、发展、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组基本范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在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都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实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的宝贵经验。“改革发展稳定”范畴就是对这一经验的科学抽象和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观、发展观和稳定观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化了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丁兆宏 《求实》2006,(Z3):244-245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了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既是我们党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重大成果,又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既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又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0.
早在 1978年,邓小平就明确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按照历史的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这一精辟的论断,既指明了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动力,即发展生产力;又规定了两个文明建设的目的,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不断增长的需要。邓小平特别指出,实现此宏…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五“计划建议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明确指出:制定十五计划,要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经济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并且单列一个部分集中论述十五计划期间提高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目标、内容和政策措施。《建议》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物质文化生活有较大改善。具体要求是:1、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吃穿用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增加服务性消费;2、增加城乡居民居住面积,提高住房和环境质量;3、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计算机、轿车进入家庭,提高电话普及率;4、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居民消费环境;5、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医疗保健水平;6、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劳动保护;7、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努力实现这些要求,将使人民生活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为2010年实现更加富裕的小康生活打下基础。《建议》这样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它体现出我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和文化,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都协调前进,共同提高。这也是分三步走,基本实现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目...  相似文献   

12.
新论摘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五大转变方真认为,党的十六大报告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这具体表现在以下5个重要转变上:一是由重视社会发展的手段和方式到重视社会发展目的的转变。党的十六大明确地将发展必须体现民意、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当前和未来在发展问题上最重要的问题来看待,将人民利益作为体现和统帅改革、稳定和发展的结合点。二是社会发展的内容由两个文明建设向三个文明建设的转变。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的概念,并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  相似文献   

13.
李宁  杨丽 《学习论坛》2020,(1):20-25
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特殊历史时期,分析了人民和领袖之间的关系,重申了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认为凸显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必须以提高社会主义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价值指向,并且认为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进而明确了改革和革命、建设之间的关系。邓小平人民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精神品格,是对毛泽东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和发展思路,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指出,要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建设和谐四川,最根本的是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全体社会成员更加充分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一、牢牢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发展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是构建和…  相似文献   

15.
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已然贯穿中国的政治与经济。民生问题受到强烈关注,是时代发展向我们党提出的执政新要求。实施民生工程是公正和效率的最佳结合点,是党执政理念的落实。解决民生难题必须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要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共建共享的原则,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16.
五中全会《建议》鲜明地提出,制定“十五”计划,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发展经济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归宿,并深刻、明确地阐述了提高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目标、内容和政策措施。这一重要指导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反映。同时它有力地证明了我们党与其他政党、社会主义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7.
杨波 《求是》2002,(21)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江泽民同志强调:“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对于处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在全球动荡、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曲折、国内社会大变革时期,维护稳定显得尤为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讲,维护稳定,就是维护社会主义,就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之所以经济发展连上几个台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不断提高,一条基本的经验和重要条件,就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全面地发展了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为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创立了社会主义改革理论,从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为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他又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从发展科技上为不断推动新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动力;他还精辟地阐明了广大劳动人民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上为不断推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我们要全面地掌握和贯彻邓小平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重要论述,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9.
杨兴举 《当代贵州》2005,(23):32-3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一重要论断为乡镇企业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对科学技术作用的再认识和我们应有的对策丁经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它在构筑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呢?这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要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但如果从我国的农业、资源、外贸结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