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及其现实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青兰 《求实》2004,3(2):21-23
"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的含义就是现实的人的本质力量和本质关系的发展,"现实的人"是人的发展理论的逻辑起点,人的发展三形态是人的发展理论的核心内容,人的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理论的归宿点和终极目标.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对于引导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发展问题有着重要的启迪,我们既要把握人的发展的总方向,又要明确现阶段人的发展的具体内容及特点,同时必须关注人的发展的主体性范围、关注作为目的的人、关注人的精神需要及人的交往关系,以促使现代化的进行真正有利于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人的素质与实践的主体性的微观机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极为重要。实践的主体性离不开人的素质。人的素质是发挥实践的主体性的核心。人的素质的提高,有助于人们正确地理解实践的主体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积极的实践的主体性的活力,防止和避免消极的实践的主体性的发生,把实践的主体性建构在科学的基础上,以保证积极的实践的主体性获得充分地发挥。随着人的素质与实践的主体性的关系的深入研究和深入理解,整个人类的实践的主体性水平将大大深化。  相似文献   

3.
哲学的自由     
王金福 《唯实》2000,(9):8-12
哲学是自由的精神,哲学的发展需要自由。哲学的自由首先表现为哲学家思维的自由。这就要求哲学家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出众的理论思维能力、彻底的批判精神、无畏的理论勇气和强烈的使命感。哲学的自由还表现为社会给予哲学的自由,主要是社会对哲学的功能有恰当的期望,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正确的学术方针。哲学的自由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相似文献   

4.
致七月     
七月的阳光是热烈的七月的晨风是轻柔的七月的世界是精彩的七月的风景是绚丽的七月里的故事很辉煌动人的情节荡着爱的涟漪七月里的背影很悠长美丽的跋涉寻觅生命之光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一轴两翼"的结构体系,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是"轴心",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构成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条件之翼",而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构成人的全面发展的"外在条件之翼"。为了更好地认识与把握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遵循两大基本的研究方法论:从历史的过程性的观点看待人的全面发展、从全球化的高度来把握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应该在秉承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价值追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牢牢掌握"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总体价值目标在现阶段面临的阶段性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乃至最终形成科学的人的本质观,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演化过程,这一过程同他的整个思想形成过程是一致的.他是在批判前人,特别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的基础上,一步步地摆脱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科学的人的本质观.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探讨过程不仅体现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观点的转换,同时也体现了其对人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论的根本转换.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提供了所谓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定义,而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研究人的本质的新方法,实现了一次研究视角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30岁的女人,不再是自由自在,飘西飞东的流云;30多的女人,不再有轻松洒脱、无所羁绊的野外踏青;30岁的女人,不再去寻觅只属于16岁的花季;30岁女人的幻想,已被凄清的月光撕得满地。30岁的女人已踏上而立之年无边的峰岭;30岁的女人的沉稳,孕育着满山遍野的红枫;30岁的女人的执着,让森林久蕴绿意,永显丰韵;30岁的女人的世界啊,是孩子的欢歌,丈夫的笑语。30岁的女人的心同样牵着烦恼,挂着忧郁;30岁的女人的生活似一首酸甜苦辣的交响曲,30岁的女人用泪水铺就了一层层忍辱负重的蓝色阶梯;30岁的女人把希望寄托在遥远的梦境和无声的雨季。  相似文献   

8.
知识是人的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不断进步、不断创新能力,这种能力存在于人及其活动的创造性本质中。马克思根据对人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理解,作出了“劳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①的论断。人的物质生产是包含着知识生产的劳动,人的精神生产是直接的知识生产的劳动,劳动、实践的创造决定了认识、知识的创造性。因此我们可以说:知识是人的积极创造性的活动。精神、思维、知识作为自然界长期进化的“最高的精华”,不是自然、自发的过程产物,而是人在处理与世界的多重关系中,由人的能动活动创造出来的。通过人脑的创造性思维,在反映世界的同…  相似文献   

9.
你是岁月迷茫的水面上一艘清醒的小船浆声的跋涉里把闪光的航道探索你是无边的暗夜里一团不灭的篝火燎原的燃烧把遮天的帷幕撕破你是多少次硝烟过后流淌着的血河深情的滋润把眷恋的土地肥沃你是共和国明媚的日子里一轮鲜红的太阳温暖的照耀把爱的光芒撒遍每一个角落你是各族人民心中一首永远传唱的歌朴实的语言把真挚的情谊溶入每个人跳动的脉搏献给党旗的歌(外一首)@刘俊平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坚持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为基础的要求,这不仅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项新的重大课题,也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作为基层党组织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企业的党组织,在基层党组织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国有企业中党的组织建设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的出发点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有科学的出发点,这是因为他把生产劳动理论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通过对人们的物质资料生产的研究,揭示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政治经济研究的生产是具有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它研究的出发点便是具有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资料生产。马克思指出“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因而,这些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自然是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6页)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了科学考察的《资本论》的出发点,是劳动产品在资本主义社会所表现的最简单的社会形式的物质的商品,作为《资本论》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生产劳动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便是生产物质商品的劳动。  相似文献   

12.
王殿芹 《理论学刊》2006,1(4):60-61
一、人的价值实现的特点讨论什么是人的价值,我们不能不涉及“价值”这个范畴。哲学上的价值,就其最通常的解释就是:客体的属性和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它表现为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作用。所谓人的价值,它是以价值的一般含义为逻辑根据的,乃是价值的一般含义运用于人的一种引申和转移,指的是作为客体的人和人的实践活动,对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的满足及其意义。探讨人的价值问题,不仅要认识到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具有逻辑同一性,同时又要深刻把握二者的根本区别。首先,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构成价值关系的主客体对象不同。在物的价值关…  相似文献   

13.
元北 《实事求是》2007,21(4):37-39
正确认识共产党及中国共产党的优势,研究在新形势下保持并发挥党的优势,对于推动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不论是马克思、列宁,还是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在他们的理论思维中,党的优势是同党的性质、党的战斗力、党的先进性和党的前途联系起来的。党的优势问题,既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观点,又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方法。党的优势主要有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的立党之本;中国共产党在极其艰苦复杂的条件下,同国内外的敌人进行了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思想文化的等多种形式的斗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共产党始终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保持着血肉联系,并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人民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等十个方面的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站在实践的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在研究不同的理论问题时总是要根据实践和理论创新的需要而有着不同的哲学论域。生存实践问题,是当今解读马克思哲学的一个论域。如何从人类存在的独特性和人类生命性质的意义上直视生活实践的问题,让能动的、感性的实践活动面对人类的本质,让自由自觉的、对象性的审美观蕴含于哲学观之中,这是我们在解读马克思哲学时应当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克思的哲学实践观所揭示的审美意蕴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最深层本质是自由自觉的特性,它体现着人的审美追求;实践体现着美的本质;交往是实践与审美的中介;马克思的哲学实践观有助于人们从审美价值评估的角度打开通向可能性世界的道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在于,在现实与创新之间建立起审美的平台让实践与审美相互蕴含。  相似文献   

15.
人的解放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根本点和归宿点。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精髓。马克思的以人为本和资产阶级抽象的人道主义的本质界限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是建立在科学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的人的解放的科学理论;二是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是建立在革命实践基础上的人的解放的革命理论;三是马克思的以人为本是建立在文明发展基础上的人的解放的文明理论。  相似文献   

16.
人性的一般与特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富源 《探索》2004,25(2):126-129
一般的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人之为人的性质 ,是作为人的本质特性的社会实践性及其所派生的人的社会性与人的自然性、人的能动性与人的受动性、人的现实性与人的理想性、人的自觉性与人的自发性、人的理性与人的非理性等的统一。特殊的人性是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类”的人性、群体人性、个人人性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民族的文化表明的是文化的民族性、国度性;科学的文化表明的是文化的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大众的文化表明的是文化的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18.
舞动中国红     
又是一个红红火火的新春佳节。 大红的对联贴起来,吉祥的祝福满门楣;大红的福字写起来,殷殷的祈盼满胸怀;大红的鞭炮响起来,宏亮的声音满耳畔;大红的灯笼挂起来,欢庆的光辉满庭院;大红的窗花剪起来,祝福的心意满窗棂;大红的冰糖葫芦吃起来,甜蜜的味道满心头;大红的中国结编起来,团圆的丝线满指尖;大红的腰鼓打起来,喜悦的鼓点满乾坤;大红的衣裳穿起来,美丽的身影满街巷;大红的笑脸亮起来,欢腾的心情满中国。  相似文献   

19.
党的思想建设对于提高党的战斗力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一是党的思想建设为党的战斗力的发挥提供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二是党的思想建设是提高全体党员的总体素质的有效手段;三是党的思想建设增强了党的队伍的内在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党的整体、各级党组织、党的领导干部、党员队伍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四个不同层次的主体。党的整体的执政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党的各级组织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环节;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