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产业:世贸规则整合下的“文化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文化产业 :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中崛起的“文化经济”中共“十六大”报告特别指出 :“当今世界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揭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规律性或者说是带发展趋势性的重要现象。当代经济的确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一是文化产业即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企业大量涌现 ,并在国民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且越是发达…  相似文献   

2.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一论断高度概括了当今世界文化、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揭示了文化、经济和政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目前,在世界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出现了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文化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所谓经济文化化是指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文化的、信息的乃至心理的因素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化经济化是指文化越来越具有经济价值,文化开始作为商品和服务进入市场,文化不但…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努力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 ,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在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同时,突出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有关文化建设的精神,对于自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因此,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医院文化建设的功能、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加快湖南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些精辟论断,深刻阐明了发展文化产  相似文献   

7.
赵全洲 《世纪桥》2003,(1):12-1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要站在现代实践格局的高度,运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去研究全球化与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万军 《当代贵州》2011,(31):52-53
六枝特区借助“多彩贵州”、“凉都·消夏文化节”等活动,倾力打造特色旅游景点,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六枝特区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使文化与旅游、经济相互交融,呈现出民间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共生共荣的良好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文化力即文化生产力,它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文化力与经济相互交融,使经济发展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强的爆发力;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其强弱对于一个国家能否在斗争中取得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充分地享有文化成果,拥有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积极参与文化创造,真正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一、包头建设文化大市是时代潮流所趋进入新世纪,人类迎来了一个“开发文化的时代”。在许多发达国家里首先出现了一些人们在工业化时代意想不到的“奇迹”:旅游业跃居全世界第一大产业;图书报刊出版发行业成为一些国家的支柱产业;影视艺术…  相似文献   

11.
论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所面临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明显。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  相似文献   

12.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几个环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力量深深烙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社会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近年来,我们立足龙山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经济发展的“交融”关系.充分绽放文化的独特魅力.努力做好三篇文章。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和相互渗透不可避免,在不同文化的融合与冲突之中,如何维护民族利益,成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一、全球化-文化融合的趋势及其必然性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资本的国际化、跨国公司的无国界经营成为大势所趋。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客观上致使传统的地域因素对文化交融的限制力大幅度下降。随之而来,全球文化融合的态势日趋明朗。1、西方文明的扩张是文化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根源。工业革命后,以欧美为代表的西  相似文献   

15.
加快文化发展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生产力已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化的力量,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代表最广大人…  相似文献   

16.
提升老工业基地的文化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区域经济的振兴,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竞争力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不仅要进行相应的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必须提升其文化竞争力。这是振兴老工业基地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所谓文化竞争力,概括地说,就是各种文化因素在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  相似文献   

17.
建设创业文化 推进东北振兴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设创业文化,是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重大课题。创业文化的薄弱,是制约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创业文化,推动全民创业,对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业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源动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企业之间、产品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力量的竞争。从历史和现实看,创业文化是在人类经济发展和文化…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报告更强调了其战略地位,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与以往的“重要标志”、“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等论述相比,是从更高层次、更大平台、更深远的意义上指出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而且论述得更加明确,更加深刻,更使人…  相似文献   

19.
李霏  黄荣广 《理论导报》2005,(12):20-22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民族团结、形成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纽带.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相似文献   

20.
我国意识形态防御能力面临十大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面对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高科技、信息化快速发展以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激荡的趋势,面对国内社会情况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显得错综复杂,使我们的意识形态防御能力面临着严峻考验。   一、“西化”与“分化”的险恶图谋   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指出,西方对我们就是四个字:“西化”、“分化”。所谓“西化”,就是政治上要我们放弃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制;经济上要我们实行私有化。所谓“分化”,就是分裂中国,企图分而治之。近年来,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