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溶 《党的文献》2012,(5):23-26
西柏坡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从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同志抵达西柏坡,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抵达西柏坡,到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党中央在这里工作了将近两年时问。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10月27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瞻仰中共七大会址、毛泽东旧居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在延安城西北的杨家岭,坐落着中共中央驻地旧址。党的七大、延安文艺座谈会先后在这里召开,延安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在这里酝酿和决策,著名的“窑洞对”也是在这里展开的。  相似文献   

3.
这里记述的是杰出的革命文艺战士丁玲对毛泽东的坚定敬仰和在文艺思想、文学创作中对毛泽东文艺理论方向的执着遵循,向世人显示了她的革命品格。 一个信条——文艺大众化 1933年5月,丁玲被国民党绑架到南京。1936年9月,在党组织帮助下她逃离南京,11月到达陕北保安,受到毛泽东和党中央领导人的欢迎。不久,她被任命为苏区“中国文艺协会”主任。党中央迁延安后,她常去看望毛泽东。毛泽东渊博的学识,特别是对中国古典文  相似文献   

4.
1948年春,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大决战的前夜,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和中共中央机关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在这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奠定了中国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大局.西柏坡,这个原本并不知名的北方小山村,作为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从此成为名扬天下的革命圣地.而在革命战争年代孕育形成的西柏坡精神,则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5.
正从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带领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到1948年4月周恩来、任弼时带领中央机关进驻,再到5月毛泽东抵达西柏坡,这里从此成为党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驻地,成为中国革命的指挥中枢。此段历史虽只有1年零11个月,却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人打破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辉煌业绩: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和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相似文献   

6.
1948年5月,毛泽东率领中央前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后来到平山县西柏坡。在这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7.
周艳芝 《党建》2021,(5):52-55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太行山东麓的平山县西柏坡办公,指挥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了“两个务必”的号召.西柏坡成为党中央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相似文献   

8.
正"1935年1月在这里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现在我们看到的会议室陈设,基本上是当年开会时的原貌。  相似文献   

9.
西柏坡,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曾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可以这样说,西柏坡,是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圣地,是一个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党中央选择西柏坡作为最后一个农村工作的指挥所,从历史环境角度看,既占“天时”又占“地利”,还占“人和”。  相似文献   

10.
张闻天是“开明君主”,这话是毛泽东说的。张闻天听到了以后高兴地说:“这是毛主席对我的最高评价。” 毛泽东的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常说,中共在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从而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的确,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当选为政治局常委,开始进入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在之后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难忘西柏坡     
今年5月27日,是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从延安撤出后辗转到达西柏坡的53周年;今年3月20日,则是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今北京)的52周年。 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胜地。它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行战略决战前后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新中国成立前我党、我军在农村最后的一个总指挥部。党的“七大”选出的中央书记处毛、朱、刘、周、任五大书记在这里指挥了对夺取全国胜利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三大战役”; 党中央还在这里召开了为建立新中国进行战略准备的“七届…  相似文献   

12.
遵义会议是长征中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它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一般认为,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对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起  相似文献   

13.
西柏坡,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50年前,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的建立描绘了壮丽蓝图。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欺臆创立的光辉业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西柏坡精  相似文献   

14.
1935年1月9日,我们军委纵队进驻遵义城。上级通知在遵义休息一个星期(后来又延长到12天)。在此期间,党中央于1月15日至17日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着重从军事上纠正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从而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倏关的转折。会后,毛泽东同志指示要起用受王明路  相似文献   

15.
正西柏坡扩编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滹泥河北岸的柏坡岭前,距离石家庄70公里。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在这里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敲响了灭亡的丧钟;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奠定了基础。这里是我党、我军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最高指挥部,也是中央警备团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进北平的出发地。当时,为了确保党中央和毛主席安全抵达北平,中央警备团在这里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扩编。  相似文献   

16.
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电视台推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等一批涉及党中央转战陕北的革命历史剧目,图书市场也发行了许多有关这段历史的书籍,大致给观众、读者留下这样的印象:毛泽东在陕北曾作出决策,当革命形势极端严峻的时候,党中央要继续留在陕北,与敌人周旋,钳制胡宗南这支蒋介石的战略预备队,鼓舞人民,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直到西北战局发生根本转机为止.然而,他在何时作出这样的决策,就没有具体的说法了.再则,党中央离开陕北东渡黄河时,西北战局的发展状况如何,毛泽东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否已经实现.为此,笔者查阅了有关这一时期西北战场的部分史料,对这些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一、1947年3月27日,毛泽东断言在西北战场能够打败胡宗南  相似文献   

17.
红军在贵州     
正贵州是红军长征途中历时最长、活动范围最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贵州实现了伟大的转折,红军在贵州的活动沉重打击了敌人,传播了革命真理,播撒下革命火种。苟坝会议:1935年3月10日,张闻天在遵义苟坝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成立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团,完成了遵义会议改变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的任务,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核心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决议得到了实际落实。  相似文献   

18.
正导语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在土地革命斗争时期,他创造性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赣南、闽西地区创建中国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华苏维埃红色政权,并于1930年5月在寻乌完成了他著名的《寻乌调查》以及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著名论断。几年前,我们在"申苏"时发现一份原红21纵队排长、寻乌县长陈必达的访问笔录,笔录说到毛泽东进入寻  相似文献   

19.
1935年1月,党中央进驻遵义后,在这里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党中央在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肯定了毛泽东等同志指挥红军取得多次反“围剿”胜利的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会议最后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右”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  相似文献   

20.
对第一次大革命史的研究在文化大革命前就较有基础。党中央在延安时代就作出了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毛泽东和其他党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总结过第一次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抗战时期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很多都是直接吸取大革命经验的结果。10年来,正是在这样一个有过几十年研究历史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共发表文章大约有2000余篇,是前30年的4倍。对这些成就以及今后需要加强的方面,本文只做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