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国家安全观的衍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汇 《求实》2002,(3):37-39
国家安全观是有关国家安全问题的理论。随着冷战的结束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由军事与政治安全已衍变为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网络安全以及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有机统一 ,亦即所谓“综合安全观”。这种安全观的特点是强调综合安全的重要性 ,特别是突出经济安全的核心地位 ,但它也仍然继承了传统安全观的主要内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 ,在结合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借鉴各国安全理念的基础上 ,中国的新国家安全观也逐渐形成 ,并对维护和促进国家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家安全是国家存在的没有危险、不受威胁的一种状态。国家安全观是关于国家安全的本质和构成国家安全体系的诸要素相互关系的学说。国家安全观是时代矛盾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冷战时代是以军事为中心的传统安全观,经济全球化时代则是以发展为中心的综合安全观。国家安全观对制定国家安全政策和安全战略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自民族国家形成以来,维护国家安全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最高利益和目标。以往的国际体系是一个弱肉强食,谁也管不了谁的无政府主义的世界。在无政府状态下,一些国家通过发动战争或以战争相威胁扩大自己…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被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是国际政治研究领域从未有过的全新的国家安全观,在理论上有大量新观点、新提法。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有着丰富的理论根源和深刻的现实背景。总体国家安全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安全理论,在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观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对维护和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具有不可估量的实践价值,对维护和促进世界的共同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康丹丹 《世纪桥》2004,(2):48-49
国家的安全是国家利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和保证,没有国家安全,就毫无国家利益可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深入研究冷战后国际安全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明确提出了新安全观,实现了国家安全理论的发展创新。由于传统的安全观是在革命与战争的时代形成的,它主要从政治、军事、外交角度去判断安全环境和安全威胁,认识安全性质和安全利益,确定安全战略和安全目标,以选择寻求和维护安全的途径方式。于近半个世纪的东西方两极的对峙,对抗安全观、集团安全观、单边安全观和绝对安全观…  相似文献   

5.
陈向阳 《前线》2022,(6):17-20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提出、提升,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等“五大要素”、统筹发展和安全等“五个统筹”共同构成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党的十九大上被列入新时代党治国理政基本方略,具有原创性、总体性、先进性特征,实现了党在国家安全理论与体制机制上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为传统能源安全观增加了综合安全、可持续安全、市场安全和共同安全的新内涵,形成了以整体发展为路径、以统筹发展为方法、以生态文明为目标、以以人为本为价值诉求的能源安全新范式.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中国维护能源安全战略的基本布局是通过加快转变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和参与能源安全的全球治理等措施,有效化解能源安全内源性风险,积极防范能源安全的外部性威胁,切实提高在开放的格局中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攻防兼备——从传统安全观向现代新安全观过渡我们正处于由过去传统的安全观向现代新安全观过渡时期。传统安全观是依靠军事力量,主要是国土安全。新安全观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维护国家的不仅仅是国土安全,还包括领空,还包括外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的国家安全思想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突破了传统的安全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新的国家安全观旨在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以经济安全为核心,兼顾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安全利益,运用综合手段维护世界和平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赋予了国家安全观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王岩 《学习月刊》2023,(4):22-2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是我们党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为完成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提出的新要求,对于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建》2016,(9)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形成总体国家安全观,包括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  相似文献   

11.
社会建设关乎民生福祉增进与国家长治久安,是我们党“人民至上”立场的集中体现。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建设推进呈现出“人民至上”立场更鲜明、“目标要求”内容更丰富、“大抓基层”导向更突出、“国家安全”战略更凸显的纵向历时演进规律。通过以党建引领促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逐步完善,以制度优化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全周期高质量发展,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引领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水平提升,以数字技术嵌入助力数字社会建设加速推进,我国社会建设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与发展。党的二十大基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追求,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基层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等新目标新要求。新时代新征程,应厚植“人民性”理念、强化制度体系建设、深化数字技术赋能、加强要素支撑保障,多措并举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在民生和安全领域的跃升。  相似文献   

12.
王璐颖  于浩 《前线》2023,(1):35-38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发展的理论基础;中国传统战略安全文化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安全战略思想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发展的经验基础;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新变化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发展的实践基础。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菲关系在中国周边外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中菲双方相向而行,共同推动关系转圜,对周边安全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未来如何发展中菲安全合作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也对东南亚区域乃至中国周边的安全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总体国家安全观指明了未来我国安全战略决策的方向,是新时代国家安全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从总体国家观的视角考察了中菲安全合作问题,通过分析介绍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中菲安全合作的现状与利益基础,探讨中菲安全合作的具体路径。本文认为: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中菲之间在开展安全合作时,坚持统筹内部安全维护与外部安全合作、国土安全维护与国民安全保护、发展合作与安全合作、自身安全建设与共同安全合作以及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合作五对关系的总体方针。而具体实现总体方针需要将以非传统安全合作为切入点、统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两种安全合作协同发展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以推动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邹东升 《党课参考》2023,(Z1):209-217
<正>学原文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相似文献   

15.
巩茹敏 《奋斗》2022,(21):40-4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工作,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安全与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其主体内容的第十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6.
吴凯 《探索》2023,(4):1-14
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一种文明理念,也是一种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践创造,它将人类发展置于更加广阔、深远的历史进程。立足“三大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回应全球发展鸿沟、国际安全困境、人类文明冲突等世界之问,具有为全球共同发展注入文明理念、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为人类文明进步绘制未来图景的文明特质。在全球发展倡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促进共同繁荣为愿景;在全球安全倡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维护共生关系为目标;在全球文明倡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建构共同价值为归宿。以“三大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文明论意义,它为全人类安身立命澄明了新发展观,为全人类普遍交往提供了新安全观,为全人类互利共赢构筑了新文明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也是中国向世界奉献的文明大道。以“三大倡议”审视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在全球发展、全球安全、人类文明等方面促进互利共赢、多元发展、和谐共处,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积极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7.
“以党领军”作为中共建军核心准则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内外多重成因下,历经“先党后军”到“党军并行”路径演化,最终形成“以党领军”的建军准则。中共军事工作的开展受到共产国际与苏俄经验的深度影响。中共早期将苏俄“先党后军”的革命经验奉为圭臬,导致早期军事工作成效甚微。然则,面对大革命与工农暴动相继归于失败的残酷现实以及红军力量的迅速发展,共产国际与苏俄对于中共革命的指导理念由“先党后军”逐渐转向“党军并行”,中共开始真正注重自身正规军事力量的建设,并通过建立“一体二元制”的党军关系模式、强化双重党权等措施,以进一步树立中共在红军中的权威。中共作为一个新型政党,其“以党领军”的路径也是在不断探索与“试错”过程中逐步确立,深刻体现出作为列宁主义政党之一的中国共产党,在历史重要节点上所具备的自我纠错能力与“自我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举措,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阶段对国家安全的新需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形势下指导国家安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行动指南。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渊源主要有四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家安全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安全战略思想、国际安全理论的合理借鉴、每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维护国家安全的理论和实践。准确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渊源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增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9.
总体国家安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新方略。从其形成背景来看,总体国家安全是综合分析国内外安全威胁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和战略选择。从其本质内涵来看,总体国家安全主要包含着维护人民安全、政治安全与国家利益至上的统一。当前中国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整洁美丽的世界,是维护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正维护国家安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适应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全面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对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作出了重要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