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王于洁烈士,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闽中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自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七年,他先后担任中共仙游县委组织部长、中共莆田县委书记、中共莆田中心县委书记、中共闽中特委书记、福建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政委、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常委、职工部长兼兵运书记、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常委等职务。在崎岖曲折的革命进程中,王于洁先后  相似文献   

2.
一、福建临时省委时期党的办刊活动的恢复与初步开展 1927年4月3日、4月9日,国民党右派在福建的中心城市福州和厦门先后发动的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大革命在福建最后遭到了失败。但是顽强的福建共产党人并没有被白色恐怖所吓倒,他们从血泊中爬起来,继续战斗,同年12月又成立了福建临时省委,着手恢复福建的革命斗争。这个时期革命处于低潮,但对报刊宣传工作却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革命群众在黑暗中急需指点迷津,新的火焰正有待于点燃。另一方面,党的方针政策正面临着历史性的转  相似文献   

3.
孙克骥,1917年出生于福建崇安县(今武夷山市)。这位开国老将军的故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闽北革命的中心地区.闽浙赣苏区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苏区的一部分。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共闽赣省委、中共闽浙赣特委、中共福建省委、新四军三支队崇安留守处等4个省级机关驻地。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共闽北地委和闽北游击纵队活动的重点地带。  相似文献   

4.
闽西地区的革命报刊活动有着光荣的传统.大革命时期,闽西青年创办的各种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及马列主义的报刊,在全省占有重要的地位.进入土地革命时期,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革命报刊活动有了相对稳定的环境,青年报刊的活动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一九二六年四月,我省第一个经中共中央正式批准的党组织——“中国共产党福州地方执行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共福州地委”)宣告成立,这是福建革命斗争史上的重大事件。纵观历史,促使它成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就其主要方面作些简略的阐述。(一)“中共福州地委”成立,是近代福建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民主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同福州地区工人运动相结  相似文献   

6.
1927年4月,正当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风暴迅猛发展的时候,国民党右派公然在福建首先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者。中共福州地委书记、福建民众运动委员会主席徐琛和中共厦门市委组织部长、厦门总工会委员长罗扬才均被捕英勇就义。  相似文献   

7.
一、党团组织筹建时期的报刊活动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4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上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中决定:“在尚未有我们组织的其他工业区及大都市,如东三省、河南、重庆、九江、芜湖、福州等均应努力开始党的组织。”根据这一决议,福建各地在党中央和广东区委的领导下,先后建立了党、团组织。从此,福建近代报刊活动历史,在福建党团组织的参与之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厦门的团组织是在1925年6月正式建立的。但在此之前,业已有进步青年和早期入团的  相似文献   

8.
一、开篇之语1927年4月3日,八闽天空乌云滚滚,武夷山下、闽江两岸腥血连片。福建的国民党右派分子,在省会福州城发动了一场反革命政变,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人士和革命群众惨遭杀戮。紧接着,他们又把排除异己、镇压工农革命的所谓“清党”运动,从福州迅速推及至全省各地,拉开了福建乃至全国反革命政变的序幕。福州是福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福建  相似文献   

9.
闽中游击区     
1934年4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遭国民党宪兵破坏.随后,由于叛徒出卖,莆仙党组织也遭到严重破坏,并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正当革命处于危难之际,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常委王于洁从福州转移回莆田坚持斗争,1934年9月,在莆田灵川西厝村重建中共莆田中心县委,王于洁任县委书记,游击了也进行整编,任命郑金照为游击队长,潘涛为政委,并决定到莆田西部仙游交界的国民党统治势力薄弱的常太开辟新的活动据点,以求生存图发展.  相似文献   

10.
雷美莲 《福建党史月刊》2010,(11):I0004-I0004,49,50
<正>1934年4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遭国民党宪兵破坏。随后,由于叛徒出卖,莆仙党组织也遭到严重破坏,并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正当革命处于危难之际,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常委王于洁从福州转移回莆  相似文献   

11.
从清末到五四运动时期,这短短的十几年,福建思想界冲破封建束缚而日趋活跃。而作为这些思想的一种载体,近代福建报刊就在这深刻的社会背景下出现了。一、清末福建报刊的起步福州、厦门为福建最早创办报刊的两个地方。清季光绪二十二(1896年)年间,福州绅士(爱国华侨黄乃裳)“以兴设学堂办报馆,为开通民气之计”,而首创《福报》,标志着近代报刊在福建的兴起。《福报》基本情况为每两天发行一次,每次出版四开两张,以四号铅  相似文献   

12.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福建的广泛传播,福州、厦门等地涌现了一批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青年,从而为中共福建地方组织和共青团福建地方组织的建立准备了条件。在党团中央的指导下,1925年4月前后,福厦共青团地方组织成立;1926年4月前后,福厦党的地方组织成立。这是福建最早的党、团组织。  相似文献   

13.
厦门与漳州、福州是福建的三大重镇,也是二战时期,福建党领导白区斗争的中心之一。先后建立过厦门市委、厦门特委、厦门区委等机构。1931年7月17日又成立了厦门中心市委。以及1936年4月接替活动的“厦门临时工作委员会”,直至抗战兴起。正如厦门党组织变迁频乃一样,在这十年中厦门地区党的报刊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14.
十、闽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闽东地处福建东北部,与浙江省南部接壤。是我省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一九二七年春,建立了中共古田县特别支部。一九二九年春,进步青年知识分子马立峰、郭文焕、陈铁民、张志坚等在福州加入共产党后,于福安会馆成立了中共闽东小组。后陆续回闽东发展组织,在柏柱、穆阳、漳港等乡开展建党工作。在福安建立了党的小组。同年底中共福州市委派共  相似文献   

15.
1925年的五卅运动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初,福建已有两个团支部,即同年4月初成立的福州团支部和6月中旬成立的厦门团支部。这两个团支部,领导和推动了以福州、厦门为中心的福建五卅反帝斗争。这一斗争浪潮对于共青团福建地方组织的发展,以及中共福建地方组织的建立,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蔡协民是福建早期主要的革命领导人之一。1929年初,他与妻子曾志一起跟随毛泽东踏上福建这块红土地后,就一直战斗在八闽大地上,直至1934年壮烈牺牲。在福建期间,他先后担任过闽西特委委员、组织部长,福建省军委书记,省委秘书长、临时省委书记,福州中心市委书记,漳州中心县委书记等重要职务,为福建人民革命武装的建立和壮大,为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为党的白区工作,贡献出了自己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书讯三则     
由中共福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民政局合编的《福州英烈》第七辑出版。全书约十五万字,收录了三十余名英烈在福州地区开展革命活动的事迹。(郑则善)  相似文献   

18.
横贯福建南北的闽江,是福建的交通大动脉,在革命战争时期,也是闽北革命根据地与闽中、闽东、闽南各红色区域联系的必经之路。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共福建省委决定在福州成立闽江工作委员会,恢复城市工作和白区工作,并以福州为基点向外县发展。1945年冬,省委派苏华、饶刚生、陈德  相似文献   

19.
由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承担的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研究课题《中共福建地方史》,在省委、省府领导和老同志的关怀指导下,课题组人员历经4年的辛勤探索和艰苦劳动,结出了科研硕果.我们盼望早日问世的《中共福建地方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在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同时还出版了它的配套成果《中共福建党史人物辞典》,这是一件值得高兴和欣慰的事.福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源地之一,是当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党在福建的革命实  相似文献   

20.
七、闽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闽北地处武夷山区,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创建了以崇安为中心的,包括福建的崇安、浦城、建阳、建瓯、邵武、光泽、松溪、政和,江西的铅山、广丰、上饶,以及浙江边缘地区的闽北革命根据地。大革命失败后,福建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一九二七年七月,出席党的“五大”代表陈昭礼和徐履峻等,受党中央委派,由武汉回福建恢复党组织,在崇安县大埠头村召开全县党员会议,成立了以徐履峻为书记的中共崇安特别支部。之后,陈昭礼又到建瓯,组建了中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