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工具,泛指犯罪分子用以进行犯罪活动的器械及一切物品。在具体犯罪活动中,犯罪分子所使用的犯罪工具,其本身不仅是揭露犯罪和证明犯罪的实物证据,而且还可以反映出犯罪分子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程度:同时,还可以成为某些犯罪构成的先  相似文献   

2.
也谈犯罪心理痕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犯罪心理痕迹主要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和犯罪前后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在一定的情境中和条件下 ,会客观反映犯罪分子心理活动的历程及个性特征。在侦查工作中 ,研究和应用犯罪心理痕迹 ,对分析犯罪分子的犯罪动机、实施犯罪活动的过程以及“刻画”犯罪分子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少年犯罪乃犯罪现象的源头,对于少年犯施以有效且适当的矫治措施,早日消除其犯罪倾向,可避免成为明日的成年犯。在探讨少年犯罪原因之外,对于少年犯罪的处理也不容忽视,而矫治少年的性格与调整少年的成长环境实为处理少年犯罪的重要途径。根据犯罪学者及专家研究结果发现,如果对于少年犯的处置失当,使其过早进入少年犯罪矫治机构,未来成为成年犯的机率就越高。因此,关于少年犯罪的对策与预防,实为当下刑事政策相当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毒品犯罪中运输毒品犯罪一直是司法实践中出现比例最高的刑种,面对高利诱惑,犯罪分子绞尽脑汁来逃避侦查机关的侦查措施与手段,犯罪分子的反侦查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发生变化,相应的侦查机关也同样需要在变化中找出应对方法,才能在双方较量中掌握优势,击破犯罪分子犯罪计谋,最终将毒品犯罪截断于初期。  相似文献   

5.
综合利用犯罪痕迹,可以确定犯罪分子的作案动机,刻画犯罪分子,确定侦查范围,为最终抓获和认定犯罪分子提供有力的证据保障。  相似文献   

6.
腐败犯罪具有非法获得个人资产的特征;国家司法管辖权的有限性导致犯罪分子逃至其他国家;进而导致惩治犯罪分子与追回犯罪资产难度增加.笔者认为,加强出入境管理和银行监管有利于阻上腐败犯罪分子逃至国外,预防犯罪资产跨国境转移.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总则规定立功的主体是犯罪分子,其中犯罪分子应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犯罪单位作为犯罪主体具备意思能力和行为能力、能够体现自身意志,所以,犯罪单位能够成为立功主体.在立功的表现形式上.单位与自然人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和比较犯罪少年与守法少年的心理特征,我们发现犯罪少年在性欲型需要、物欲型需要、情欲型需要、逆反心理上都极其显著的高于守法少年;犯罪少年的内归因显著低于守法少年,犯罪少年与守法少年在外归因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犯罪少年和守法少年在自我意识上存在差异。最后,我们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毒品犯罪案件作为一类特殊的刑事案件,发案率一直居高不下并呈逐年递增的态势.据相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毒品犯罪案件的犯罪分子在起诉和审判阶段翻供的占90%以上,在禁毒职能部门侦破的毒品犯罪案件中,最后通过庭审绳之以法的犯罪分子不足50%.对毒品犯罪案件中警察出庭作证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揭露毒品犯罪和证实毒品犯罪,从而增强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震慑毒品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说的盗窃空隙,是指犯罪分子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可资利用的漏洞,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空子。逐步消除盗窃犯罪的空隙,就是要在发现空子、解决空子上狠下功夫,不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犯罪分子惯用的伎俩是钻空子作案,利用由于管理不严、工作不力而造成的某个单位、某个地区、某个方面、某个时候的空隙,进行犯罪活动。盗窃犯罪与犯罪分子可  相似文献   

11.
刊首寄语     
中国和日本由于社会制度和法制制度都不同,少年犯罪的定义、统计及少年司法制度也不尽相同。但如何预防少年犯罪,如何处理少年犯罪,如何科学地建立和运用少年司法制度,却是中国、日本及其他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本期刊发的《中日少年犯罪和少年司法制度比较》从中日少年犯罪的状况调查、少年司法制度的比较研究等方面着手,提出中国对少年犯罪需要专门立法,以使少年司法制度进一步正规化、现代化。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罪中的最重要罪行之一。本期刊发的翟中东的《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  相似文献   

12.
犯罪手段是后天习得的 ,它是整个犯罪文化对犯罪分子的浸染以及犯罪分子自身不断择取的结果。犯罪手段的传播有五大途径 :大众传媒的传播 ;犯罪分子自身经验的积累和自我的摸索 ;犯罪群体的“交叉感染” ;被害人转化为犯罪人中的传播 ;国际犯罪组织、间谍机构的专门培训。必须规范大众传媒 ,确保公安工作宣传的保密性 ;规范办案 ,提高办案人员的素质 ;强化监管工作和做好刑满释放分子的接茬帮教工作 ;加大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 ;做好被害预防 ,加强引导 ,减少被害人向犯罪人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
洗钱犯罪认定是侦办此类案件的关键.对此应从几个方面认定,即洗钱行为认定;主观故意的认定;洗钱犯罪的上游犯罪的认定;洗钱犯罪与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的界定;上游犯罪的犯罪分子本人实施掩饰、隐瞒其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性质和来源行为的认定;收受上游犯罪分子赠与的行为认定.  相似文献   

14.
一、暴力持枪犯罪的特点(一)犯罪预谋策划阶段的特殊性。暴力持枪犯罪多数具有一定的犯罪思想基础,这类犯罪分子为了实现其期望达到的目的,在实施犯罪前,往往要经过多方面的预谋策划,诸如物色人员、准备枪支弹药、了解与其犯罪有关知识技能、选择作案时机等。这类犯罪案件手段残忍,犯罪分子为了实现超现实的欲望会不惜一切代价,直至挺而走险。(二)危害后果严重,影响面大。由于犯罪分子借助于杀伤力较强的枪支作案,致使这类犯罪手段较为残忍,危害后果极为严重,影响面也较大,有的公然持枪在公共汽车上抢劫,有的在公共场所持枪…  相似文献   

15.
某中队有少年犯罪100名,其中盗窃犯罪49名,强奸,奸淫犯罪31名,抢劫犯罪10名,其他犯罪10名。这是对吉林省少年管教所某中队少年犯罪的调查。从调查的数字比例上看,盗窃犯罪最为突出,其次是性犯罪——占30.5%,而且是近年来  相似文献   

16.
胁从犯是指被胁迫、被引诱参加犯罪的犯罪分子。我国刑法第25条对胁从犯的刑事责任作了如下规定:对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比照从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量刑是人民法院对于犯罪分子依法裁量决定刑罚的活动,量刑得当,对于实现刑法的任务和刑罚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刑法第57条规定了量刑的一般原则:“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日本社会制度和法律制度不同 ,因此 ,少年犯罪的定义、统计及少年司法制度也不尽相同。但如何预防少年犯罪 ,如何处理少年犯罪 ,如何科学地建立和运用少年司法制度 ,却是中国、日本及其他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日本在立法和实践上少年司法制度均较完备 ,相对而言 ,中国却需要专门立法 ,进一步使少年司法制度正规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信息的快速交流,犯罪分子反侦查意识呈增强趋势,作案手段、方法趋向智能化,犯罪现场上非规律性的现象越来越多,给现场勘查工作带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和满足侦查工作的需要,研究和探讨现场反常现象势在必行。任何犯罪现场痕迹都是犯罪心理的反映,犯罪分子刻意地伪造犯罪现场,制造反常现象只会留下更多的犯罪信息,同时反映出更多的犯罪心里痕迹。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的方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其行为背后所体现的犯罪分子心理特征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一、阐明“犯罪既遂”是当务之急故意犯罪过程,是指故意犯罪由发生、发展到完成的全部过程。一般来说,犯罪分子在实施故意犯罪的过程中,可能表现为萌生犯意、预备犯罪、实行犯罪到完成犯罪这些状态。其中,有可能完成某一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使犯罪得逞,形成犯罪既遂;有可能已经进行犯罪的预备,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进行,仅成为犯罪预备;也可能已经着手实行,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该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形成犯罪未遂;还有可能由于犯罪分子在预备犯罪或着手实行的过程中,自动放弃、停止犯罪或者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而形成犯罪中止。因此,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少年犯罪形势中,帮伙犯罪尤为突出。应当加强对少年帮伙犯罪的研究,通过向少年及其家庭提供支持、以立法形式明确教师惩戒权、整治文化环境中的暴力资讯、加强社区内娱乐场所的管理、阻断帮派对社区和校园的入侵以及转化未成年人脱离不良帮伙等措施,有效预防少年帮伙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