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支部生活》2014,(3):55
读《在繁忙中用快乐创造成功》有感人人都希望快乐和成功,这是每个人最本能最终极的追求。但当今社会,日益繁忙的节奏,让我们常疲于奔命、忙于消极应付,传递着许多负能量。读党刊第2期任仲然写的《在繁忙中用快乐创造成功》一文,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人生命题,为我们走出"忙"和"烦"的恶性怪圈,激扬正能量,开启了一扇智慧的窗口。读这篇文章,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懂得,即使再繁忙,我们也应该保持积极的  相似文献   

2.
"没有时间"做领导的恐怕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有时把时间性较强的工作交给繁忙人去做,反而能较快地得以圆满完成。而交给闲暇的人去做,反倒一拖再拖,误了事情。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繁忙人有时间观念,有紧迫感,而闲暇人不习惯于时间的"紧迫",终  相似文献   

3.
婆婆就是妈     
<正>有个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这话在马秀莲老人和儿媳黄海霞身上得到了印证。黄海霞是西大桥水电厂检修车间一名技术员,是车间一位技术能力强的电气工程师,她不但技术高,人缘也好,整天乐呵呵的。由于从事技术工作,因此,工作十分繁忙。尤其遇到机组大修或中修以及技术改造,更是忙个不停。但她从没有因为家里的事而影响工作,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巾帼文明先  相似文献   

4.
正浦东新区检察院公诉一处是一个多次建功立业的光荣团队。目前,党支部共有党员32人,占全处人员的82.05%,党员平均年龄只有30岁,硕士研究生有18名之多。面对这样一个年轻但办案压力繁重的集体,为了在开展党建工作时做到"一个也不能少",公诉一处党支部在2013年之初便创建了"忙并快乐着的公诉人"微信党建平台,将全处的老中青三代公诉人悉数纳入群内。通过全面开展以"微课堂、微服务、微管理"为载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职场竞争异常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军队的训练、战备任务也十分繁重,任务层层加码,工作标准不断提高,迎接考核突击准备,经常"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忙"、"累"、"烦"和"辛苦"、"郁闷"、"纠结"、"烦躁"、"焦虑"已经成为很多官兵的真实心理和生活写照。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自觉顺  相似文献   

6.
袁浩 《奋斗》2010,(3):60-60
##正##新年伊始,常听一些领导干部说"忙"不过来。诚然,一年之计在于春,年初的时候工作千头万绪,一边要安排部署全年的工作,一边还要深入基层,了解实际,体察民情,各级干部感到忙碌,这是很正常的事。但勿庸讳言的是,一些领导干部的"忙"却是忙于迎来送往、忙于文山会海,这种"忙"其实质上是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的表现。忙是一种工作状态。领导干部"为公而忙"本没有错,但是否忙而有效、忙的值得,确需要有一点分析。忙公文,还要看公文有没有意义;忙开会,还要看会议是不是解决问题;忙接待,还要看接待有没有必要;忙应酬,还要看什么性质的应  相似文献   

7.
记者:作为领导干部,您平时一定很忙,但是我经常在《人民日报》、《学习时报》等媒体看到您的文章,请问您是如何抽时间读书和写作的?张保振:忙,对所有领导干部来说都是一种常态。忙有忙的乐趣。这个乐趣就是从忙中能获得知识,得到灵感。要得到知识,就要善于总结,可一边工作,一边总结。要使灵感化为知识,就需要思考和动笔。思考,我有时在散步中,有时在床上。躺在床上,我往往身体休息,脑子并未休息,  相似文献   

8.
正忙,不是生活的本意,它可以是一段历程的主旋律,但不应在生命的全部时间里占据。忙,即便是为了自我,也会失去了真我。而对真我的错失,是灵魂的错失,是永远的错失。忙碌,可以助力成功,但真正的成功,远在忙碌之上、忙碌之外。把忙碌本身视为成功,那是忙之表象的虚荣。无忙碌的人生,不是充实的人生。只有忙碌的人生,也不是身心快乐的人生。忙中难得的闲暇,恰恰是生命中的华彩。而无止境的忙上加忙,是生命的隐患和悲哀。  相似文献   

9.
常回家看看     
汪敏华 《学习导报》2011,(10):54-55
父母的期盼还在上小学时,我们就背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可是,父母之心我们真的能体会吗?50开外的杨先生工作繁忙,儿子正上初中,为了及时掌握儿子行踪,杨先生要求儿子每天放学后要给他打个电话报平安。有时儿子忘记了,到了时间不来电话,杨先生就会非常担心。在杨先生夫妇看来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孩子还小。但他想不到的是,自己的老母亲这一年来竟也要他每天打个电话。如果他有一天因为忙或者忘记了,电话没打,老母亲的电话就会追来。  相似文献   

10.
据报载,在八运会上,一些赛前被看好的射击明星在赛场上纷纷落马,发挥极不理想,状态极差。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报纸披露了其中奥妙:一是这些明星太"忙",忙倒不是忙于训练,而是"社会工作繁忙",因此,训练上精力投入就远远不够,致使长时间没能参加大赛。二是这些明星严于自律不够,玩心太盛。有的打麻将成瘾,每次打麻将能一直打到凌晨两点钟,哪里  相似文献   

11.
工作中,常听到周围的一些从事管理工作的主管抱怨工作繁忙,总有忙不完的事,总有加不完的班,总有挨不完的骂,总有吵不完的架等诸多的抱怨。在这里,粗浅地谈谈如何做好一个管理者。或者说是如何做好一个执行的管理者、实务操作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12.
正朋友间、同事间,在一块儿工作、生活或共事,假如能够做到真诚相待、经常提醒,无疑对人的一生大有益处。有时在人生的节骨眼儿上,只需寥寥数语提醒,或许就能使你压下怒火,避免"闯祸"或"砸锅";或许就能使你收回"邪念",在滑向犯罪的道路上悬崖勒马;或许就能使你得到新的启示,促使原来的决策完善,避免工作失误……诸如此类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少见。人生之所以需要提醒,一是由于人的识记材料分量随着时间的间隔逐渐减少,直到遗忘。当你忘记党纪国法、政策规定、上级要求以及道德规范时,有人提醒,会使你恢复记忆而不至于干蠢事。二是由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任务重、工作忙或者心情欠佳时,往往疲于应  相似文献   

13.
人勤春早     
正3月初的宁夏平原,和风丽日。记者走进银川市贺兰县习岗镇,尽管农家小院的窗户上贴的窗花如新,门前还贴着喜庆的春联,可农家人已走出节庆的欢乐,走向田野,开始了新的一年的辛苦劳作,真是"春日和风邀细雨,锄忙垄清喜耕田。"到处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春风吹,备耕忙。贺兰县今年粮食  相似文献   

14.
正"他一路走来,走得辛苦,走得坦然。"田姗灵如此评价父亲姜仕坤的离去。明代武举邓子龙花甲之年受命兵驻安南卫时,在安南城外"莫忙亭"题联曰:"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因公苦,因私苦,苦中作乐,再上四两酒来。""绝顶现孤城"之安南,便是有"三月未曾晴"之称的晴隆。400多年后,一位内敛、沉稳、"坐在农民当中看不出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些地方官员"不甘寂寞",热衷于报纸上有字、电视上有影、广播里有声,各种会议、庆典、仪式、宴请上频频露面,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不仅如此,而且还昨天一个"新经验",今天一个"新思路",明天一个"新口号",后天一个"新举措".动辄就大张旗鼓地搞"×大工程"、"×大会战"、"×大标志性建筑"之类的"大手笔".总之,在他那个地方一片政务喧嚣声.这样的辛苦之状,这样的繁忙景象,就一定是勤政为民,就一定好吗?未必.如果搞的是"政务噪音"和"政务泡沫",整天虚张声势,不干正事,不干实事,就不仅不是勤政为民,而是拙政扰民了.  相似文献   

16.
不妨慢一点     
胡丽莉  贺振宇 《实践》2014,(2):41-41
慢是一种祝福,华语文化的语境最是如此。请人吃饭是慢慢吃,送人别离是慢慢走,听人倾诉是慢慢说,凡此种种,皆以“慢”字当头。 成都人有句顺口溜:不要慌,不要忙,哪个忙人得下场?一个忙人是韩信,一个忙人楚霸王。霸王忙来乌江丧,韩信忙来丧未央……对成都人而言,有慢且闲,并非是不思进取伤及颜面的事,反倒有几分自在豪气拌在其中。于是,成都人工作之余便散到江畔公园数不胜数的茶馆,享受着“杯中乾坤大,茶中日月长”的悠闲时光,将快乐的平民“慢生活”演绎得真切到位。  相似文献   

17.
素有仙山之称的峨眉山高山区海拔1500米以上,终年云雾缭绕,黑包山茶场正好位于这里.记者近日来到该茶场,时逢茶忙季节,朝阳照射的雾霭下到处可见茶农繁忙的身影,层峦叠嶂中回荡着欢声笑语,披上翠绿茶衣的重山越发显得幽静,似一群含蓄内敛而成熟的女子.  相似文献   

18.
正对联之始,盖肇于五代之桃符。但挽联起于何时,却没有统一的答案。通常认为,挽联大约起源于北宋。而挽联盛行则在明清时期,尤以清乾嘉年间到民初为最盛。有时是组织给出的终评中国人有"盖棺定论"之说,但"定论"历来都未必是"公论"。一者有"为逝  相似文献   

19.
雨蒙 《党史纵横》2006,(3):54-55
如今的贪官,活得也累.当然,这个累并不是指工作上的,而是捞钱和对捞来的钱如何处置之累.江苏盐城有个贪官,叫李树春(原盐城市政协副主席),他在任响水县委书记时,据说夏天从不午休,不是去忙工作,而是在盘算一笔又一笔已经到期或快要到期的银行存款如何转存,用谁的名字,存到何处.因白天要工作,晚上忙应酬,只好牺牲午休时间了.案发后有人称其为"存折"贪官.现在,再说个"保险箱"贪官,此人名叫李福生,是吴江市国税局原局长.在任上他捞了数百万元的不义之财,存入银行后一有风吹草动,就胆战心惊.  相似文献   

20.
古往今来,人们常把时间比作水。鲁迅先生把时间比做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他把时间比作“海绵之水”。李白有诗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由于时间也是有一去不复回的特性,所以有人又把时间比作“黄河之水”。 领导干部中对待学习时间存在着不同的态度和看法。有些领导干部能够忙里偷闲,把公余、节假日的时间,把坐车、上厕所的时间,甚至是把少睡几小时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在读书学习上。时间,在他们身边,就象“海绵之水”,是用力挤出来的。而有些领导干部一说学习就讲忙,忙在各种会议里,忙在各种工作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