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社会理论不仅是现代性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现代性发展的矫正仪.批判的社会理论,将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引向了历史的深处.它所强调的是,真正的社会理论应该以批判性和实践性为其本质特征,以个体解放和社会解放为其价值旨趣,以对现代性以及理论自身知识建构双重意义上的批判、规范与重建作为核心内容,通过重建理论与公众的联系,实现社会的内在超越.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是第一个使现代性成为问题的人。他从思辨和理性的角度观照了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的失落以及现代文明的历史意义问题,在其艺术观、历史哲学和精神现象学中表达了一种矛盾的反思意识。他使对文明与人性冲突关系的现代性批判在张扬理性的思路上发展到极致,黑格尔本人也由此成为疏远人类的存在本源最远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3.
从科学技术与现代性的特殊关系看,现代性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科学技术的风险。通过现代性的反思性视角,分析当代科技风险的根源,提出了应对当代科技风险的思考,而其中人们所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是发展能够负责任地使用科学技术来提升人类生活的安全和质量的智慧,以及培养和保护这种智慧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4.
黄丽萍  赵宬斐 《岭南学刊》2010,(5):36-40,11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是立足于对当代世界境域、中国境域和自身境域的三重把握。中国共产党在社会转型中建构新现代性,正面临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现代性命题的探索和如何避免陷入党派地质学震荡的困境两个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要加强自身的现代性学习,实现学习型政党的逻辑旨归,在制度功能的转向与调整上在要由重政治控制转到重法治建设;在制度功能的开发与整合上在要从聚合差异转到提升合法性认同;在制度功能的价值诉求上在要从提供秩序转到实现正义与和谐。  相似文献   

5.
谭容培  唐红兵 《求索》2008,(3):96-99
哈贝马斯通过对现代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危机”现象进行分析,并在审视传统审美话语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交往理性的审关内涵。交往理性的核心是主体间性,只有在主体间性的框架之内,审美才能走出传统审美话语局限于主体意识哲学的迷城,呈现出它的广阔胸襟,进而为现代人重建美好精神家园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
共识是指多元主体形成的共享性的认识和理解,它以差异为前提,是人们积极建构的结果,具有历史性、变化性、公共性、主体间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等特点。哲学史中的一般解释学、哲学解释学、批判解释学、后现代主义解释学对如何形成共识都作出不同解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共识是主体间以理解为取向的精神交往活动,是理解之主体间性的整合形态,是意义的规范结构。  相似文献   

7.
就其内涵的丰富性和力量的强度而言,现代性是一种话语。它建构了知识客体、社会主体和自我形式,建构了社会关系和自我框架。殖民话语和权力话语,是现代性话语的内在组成部分。我们愈来愈深刻地意识到,走向现代化的过程,相当程度上就是为现代性话语塑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问题反思的辩证思维与当代生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漆思 《长白学刊》2009,(1):24-27
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前沿课题。现代性的命运表征着现代人的生存命运,现代性启蒙理念引导的现代人的生存与发展方式不再具有新时代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而是充满着矛盾危机的问题意识:现代性问题凸显的现代人的生存命运已经到了当代人类必须自觉地反思批判和创新的转折点。用马克思主义辨证思维反思现代性问题,对于探寻现代化的和谐发展与重建现代人的生活价值,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齐格蒙·鲍曼通过对大屠杀的研究对现代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鲍曼认为,德国纳粹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不仅仅是犹太人历史上的一个悲惨事件,也并非德意志民族的一次反常行为,而是现代性本身的固有可能。科学的理性计算精神、技术的道德中立地位、社会管理的工程化趋势,正是这些现代化的本质要素,使得像大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集体行动。从鲍曼对当代的历史和社会结构极为深刻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后现代理论对政治和历史研究的巨大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10.
在文学理论学科反思语境下,思考文学理论的边缘化问题、对文学理论的效用进行现代性辩护,这对文学理论学科知识的现代建构是有积极意义的。文学理论的边缘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和内涵。而其现代性效用则主要有四方面:它是现代性的制度性表征与保障;它能用价值理念去表征与维护现代性的结构与制度;它能使现代性的结构与制度在现代性的基础上不断地现代;它还是现代性的精神生存的守护者。  相似文献   

11.
发展现代社区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前 ,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 ,主要受两大问题的严重制约 ,即如何建构社区的组织形态和怎样保持文明社区的长效性。加大发展社区的力度社区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现有的回答大多戴上了“以人为本”的帽子。但仔细观之 ,至少有两种答案的本意与其大相径庭。一种是旧体制的理念 ,将社区建设视为行政举措 ,旨在巩固基层政权 ;另一种是改革中的经济驱动 ,把商品触角伸向社区 ,意在开拓市场。就全球而言 ,若以德国的汉堡制度和英美的慈善事业算起 ,社区发展的实践已有二百年左右的历史。其间有 3个并非相互替代的阶段引人注目。第一段是在资本主义兴起…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正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社会的文化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化现代变迁表现出了开放性、多元性、自主性的特征。就教育而言,在现代文化变迁的背景下,教育的价值观出现较为明显的冲突。面对传统文化的重负、西方文化的冲击、现实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剧变、主体素质的差异,对教育价值观应在吸收、采纳传统教育价值观中积极因素的基础上,凭借主体的优良素质,以核心的社会价值观为导向,在动态的平衡中实现驿动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目标的设置与评估主要是一个集中化的过程,是贯彻上级政策的一种手段。当绩效评估不可避免地和地位、荣誉、晋升或收入联系在一起时,指标体系的设计实际上成为奖惩体系的设计。目标设置与评估的集中化以及压力体制和干部任期制等的交互作用导致目标实现过程中的荒谬行为和短期行为,并使目标设置与评估失去导向作用。公众参与、政府职能的合理界定、灵活的目标设置与重视公众满意度是绩效目标设置与评估指引价值重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15.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三条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是当前学界重点讨论的话题之一,学界对重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展开了比较深入的探究.在诸多的研究中,怎样重建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命题仍然存在重大缺陷,依然没有摆脱老路,无法引导我们真正走上重建的道路.在时该命题进行反思的基础上,重建应该走中国文论中国化的道路,具体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中国文论的当下直接有效性;第二,西方文论中国化;第三,让中国文论在当代成为主流话语.  相似文献   

16.
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按照案例在教学中的地位,可将教学模式分为传统案例教学模式和现代案例教学模式。在对传统案例教学模式的反思基础上、面对高职法学教育的现状,应重构高职法学教育现代案例教学模式、重新确定教学价值目标、增加教学功能、改变案例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的培养应居于首位,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使案例教学富有成效性。  相似文献   

17.
杨威 《湖湘论坛》2021,34(1):47-53
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具有天然的内在一致性,中国智慧正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国家治理经验能够为国际社会提供可资借鉴的国家治理范本,亦成为与其他国家一道进行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同步,离不开中国国际话语权的不断提升,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则有赖于中国现代话语体系的构建。面对西方话语霸权的挑战,中国亟须精心打造融通古今中外的现代话语体系,使之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意义。我们可以按照明确构建目标、夯实构建基础、优化构建策略的逻辑理路,来把握和构建中国的现代话语体系,使之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重写台湾文学史/诗史的文化诉求中,作为新世代著名诗人和理论家的林耀德和杨宗翰,不仅以其创新的诗歌文本标举了新世代精神,而且以其深刻的理论阐述挑战了既成的文学史/涛史秩序和建构,表现出鲜明的现代性追求。林耀德和杨宗翰关于台湾现(当)代“涛史”的论述在体例、分期、史观上存在某些差异性:在林耀德那里,“世代交替”和新世代论述是他重写文学史/涛史的两个支点;而在杨宗翰那里,世代更替已经不再是个问题,因此他更侧重于文学史/诗史的深度思考和实际操作层面。然而,在现代性精神指向上他们却具有惊人的一致性,那就是颠覆,然后重构。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近百年间形成了传统的官民话语体系,并在构建官民信任关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转型期影响,官民关系的话语事故时有发生,滋生出人们对这一体系的怀疑和信念的动摇。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对由话语事故引发的官民话语信任危机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为探讨新形势下传统官民话语体系的改进提供了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20.
民主党派作为中国的参政党,话语参与是其履职的最重要方式.在长期的履职实践及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的过程中,民主党派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话语体系和话语特点.执政党在一系列关于多党合作的文件中,从制度上为民主党派履行职能、行使话语权提供了必要的渠道和保证.在话语权的运用过程中,民主党派既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也需要把握一些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