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知伟 《求索》2010,(6):59-61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哲学文本的重要范畴。在对19世纪德国经济生活进行深入考察时,马克思批判了近代德国哲学的异化理论,并将异化理论引入到对劳动本身的分析,提出了"异化劳动"概念,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中将异化劳动概念进行了深化与拓展。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既是对黑格尔古典哲学思辨体系的理论批判,也是对资本型社会生产关系的现实批判。该理论认为,在资本型社会中,劳动将工人和生产资料分隔开的同时,为这种分离又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无论是理论批判或是现实批判,异化劳动理论都指向了资本型劳动社会关系,揭示了资本型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形成特质。  相似文献   

2.
李云峰 《求索》2023,(1):74-81
以唯物史观的发现为标识,哲学的主体革命实现了人的主体身份的本质复归。在对人的主体身份解构中,人的自然存在身份、社会存在身份、活动存在身份科学定位了人的主体身份存在,将“现实的人”从抽象的世界中解放出来。人作为一种对象性存在物,其主体身份的建构过程往往易受到现实规训的影响而趋向“异化”,人的主体身份批判的关键是“异化”身份批判。社会交往和话语交往是人的主体身份建构的重要途径,规定了主体身份的最终交往样态和价值形态。  相似文献   

3.
南非作家纳丁·戈迪默的作品大多聚焦于对南非社会现实批判。她的前期作品集中于对种族隔离制度的控诉。而随着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她的后期作品转而揭露新社会中众多"病态特征"中最为内在的问题:人的异化。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进行分析,戈迪默后期五部作品均体现了人的自我异化、人与他人关系的异化、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等三个方面的异化主题,作家借异化主题的表达实现了批判现实之旨。  相似文献   

4.
吕国升  刘玢 《前沿》2012,(8):9-1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个人的现实性和人类的历史性对资本家进行了人本主义剖析,指出资本家的现实规定性是异化、历史规定性是创造,资本家在历史上有消极和积极双重作用。对"资本家"诞生和初期发展过程的人本解构,对于我们理解"以人为本"和指导科学发展有很好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奚冬梅  隋学深 《前沿》2012,(5):51-53
马克思对技术与社会伦理关系的认识,是站在破与立、解构与建构辩证统一的哲学高度认识与看待的。通过对技术史和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的考察,深刻剖析了技术对社会伦理的解构作用与消极影响,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虚伪性与对人性的扭曲。同时,指出了技术对社会伦理的建构作用与积极影响,认为要实现技术对社会伦理中"善"的建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改变技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特性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鲍德里亚在其早期著作群中逐步建构起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以应对当代资本主义呈现的新问题。鲍德里亚以“物”作为逻辑起点,分析了“物体系”的符号化特征,认为“物”在现代社会存在于消费领域,由此判断现代社会正在经历从生产社会到消费社会的后现代转向,消费异化现象也随之而来。鲍德里亚对符号(能指)拜物教作以剖析,揭示消费社会中人的符号化生存状况,并以“符号”为核心构建起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提出以“象征交换”作为超越消费社会、摆脱符号统治的解放路径。通过对“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符号/价值—象征价值”的批判,鲍德里亚开辟出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完整通路。对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进行反思与再批判,既要看到其对消费社会的批判开启了重识现代性的全新向度,也要正视其在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中丧失实践之维的理论之症。  相似文献   

7.
孙明杰 《前沿》2014,(23):60-6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的多种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是否使公共利益异化或者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无公共利益异化问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异化理论、公共利益含义的阐述以及对公共利益"异化"的证伪,论证了在现实社会条件下不能生硬地套用马克思异化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解为瀚 《探索与争鸣》2024,(4):158-164+180
社会加速批判理论从人与世界的关系出发,将“加速社会”作为对当代社会的原初性诊断。可将社会加速批判理论作为诠释现代性交往的新视角,以互联网中流行的“搭子”社交为切入点,反思科技进步、社会变迁、生活步调等的加速对交往时空的异化、交往行动的异化以及交往主体的异化,考量社会加速批判理论消弭交往异化的“共鸣”方案的行动方式与行动逻辑,以及在强大的交往异化现实面前的适用性和限制性,从观念、制度、技术层面对“共鸣”方案进行实践优化。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和批判,揭示了劳动者异化的真相。经过宗教批判的过渡和推动,在区分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之后,马克思指明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的基础是人的劳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发生了极大的异化。人只有摆脱了一切阶级关系和阶级差别,在普遍的世界历史中彻底实现自身,才能进入到"自由人的联合体",人将实现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那里,异化的概念不仅仅是一个哲学范畴,更是一种理论的分析模式与思维方法,异化的思维方法成为了后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思维方法.从对异化劳动的批判到对异化消费的批判,这显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新的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针对这些新变化,开展了新维度的社会批判.他们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空间,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视野,更对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