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新森 《今日浙江》2009,(22):33-33
磐安是典型的山区、欠发达地区,过去人们拿“穷山恶水”来形容,如今,得益于历届党委政府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共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坚守,逐步走出一条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共赢的新型发展道路。今年以来,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朔州市委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忠实践行"右玉精神",打造"两山"理论示范区,初步构建起"2+7+N"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双轮驱动"态势,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深刻理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把生态建设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朔州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3.
所谓生态文化,是指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以人为主体、以人的对象世界为主要表现形式,人们在与自然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活动方式、精神状态及思维方式。生态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从而保持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改革开放以来,大连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历史飞跃,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人们在追求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的建设,生态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已是大连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4.
张永佳 《中国发展》2009,9(5):73-75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地处云南西部的漾濞彝族自治县依托享誉中外的“漾濞核桃”的品牌优势,实施以发展核桃和保护恢复森林植被为主题的生态建设工程,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大县建设,使该县境内无峰不绿、无林不秀,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8.77%,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赢。  相似文献   

5.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惟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丽水实际出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市建设为载体,以辩证思维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蓬勃的绿,诱人的蓝,一流的空气质量,丰富的自然资源……海南,天赐的宝岛,全国首个生态建设试点省、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梯田稻作、绿茶种植、千年晒盐……赓续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早早孕育了海南生态文明的种子,积累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丰富经验。而今,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又面临着发展的时代命题: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共赢?披荆斩棘即为路,策蹄奋马勇争先。在破解发展与保护的难题的实践中,海南不断探索,闯出一条条新路: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是转化民族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迫切需要.发展民族生态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抢救保护与科学开发相结合,坚持生态文化公益性事业和生态文化经营性产业相结合,坚持多元化投入机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民族生态文化企业,着力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文化产业体系,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加强民族生态文化市场的建设与管理,坚持区域生态立法与国民生态教育相结合,坚持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与人口控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所达到的文明高度,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文明形态。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大会报告,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兴国理念的升华和创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所达到的文明高度,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文明形态。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大会报告,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兴国理念的升华和创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芮卫东  孙兵  解航 《群众》2012,(1):50-51
近年来,常州市武进区突出环保优先,通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挖掘和经营,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与魅力的生态现代化建设之路,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区,探索和践行了以生态经济发达、城乡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绿色文化繁荣为特征的生态文明观。  相似文献   

11.
胡天龙 《政策》2006,(5):41-41
神农架林区是长江三峡库区内的第一道绿色屏障, 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地,素有“物种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和“绿色宝库”等美誉。目前,神农架林区正处于“木头经济”向“生态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保护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神农架林区以科技为抓手,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结合浙江的实际,简要论述了浙江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面临的挑战与成功实践。认为人与自然相处不和谐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最大障碍,建议进一步提高认识,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加强制度与机制创新,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宣传、发动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深入理解、研究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对不和谐的发展说“不”,使全省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文明之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边玉广 《人大研究》2005,(11):53-54
在加快构建肃州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一、加快经济发展,为构建和谐肃州奠定物质基础建设和谐肃州,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建设和谐肃州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人类依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推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文化伦理形态。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华民族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5.
吴锡军 《群众》2009,(9):69-69,78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追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是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近年来,在宜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周铁镇始终坚持环保优先方针,大力保护和重建太湖流域生态环境,积极推进现有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实施“关、停、并、转、迁”。目前,全镇环境质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成功创建了全国环境优美镇和江苏省卫生镇.使周铁镇走上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境界和社会形态。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不是单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而是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态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生态文化思想的精华,对持续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新时代,我们只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人与自然有机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平等,才能克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加强生态伦理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保华 《理论月刊》2004,(12):99-100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加强生态伦理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物质利益关系的客观要求;加强生态伦理建设为生态化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为法律规范提供伦理支撑;加强生态伦理建设有利于扫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性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包括明天人之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与天的关系等合理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成果全民共享。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20.
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同构成了联系紧密、内涵丰富且具有协调特征的复杂巨系统,二者协调发展水平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首先,基于综合评价模型对生态保护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时空分析,然后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探索生态保护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规律,最后提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质量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趋势,空间格局为下游地区优于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升明显,空间格局为下游地区高于中上游地区;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度经历缓慢增长和快速上升两个发展阶段,空间格局为下游地区高于中上游地区。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抓紧编制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建立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委员会、强化生态经济和谐发展监督机制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