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个人的一种自卫权利,是抗衡犯罪的一种积极措施。新刑法典对正当 防卫作了适当的修改.这种修改立足于鼓励公民 自觉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更好地保护被侵害人 的利益。修改后的规定不仅会更好地鼓励公民为 自身的合法利益同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 同时,也会更好地鼓励公民为维护国家、公共利益、他人的合法利益同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因此如何正确地理解和适用新刑法典对正当防卫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意义十分重大。 一、正当防卫的概念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之一。所…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在鼓励公民积极同犯罪作斗争,有效地制止不法行为和严重暴力性犯罪,维护国家、公共利益、公民的合法权益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正当防卫的规定,从其积极的社会政治内容上看,它既是公民同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的依据,又是法律保障。在目前社会治安尚未根本好转的情况下,鼓励公民运用正当防卫的法律武器同不法侵害作斗争,尤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刑法上的犯罪概念》一讲里,已经指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如果某人所实施的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那么这个人的行为就不能认为是犯罪行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某人的行为在客观上虽然也造成了损害结果,或者从外表上看似乎也象犯罪行为,但这种损害结果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或者这种行为实际并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刑法上的意外事件、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就是属于这类行为。  相似文献   

4.
正当防卫是排除社会危害性的有益行为。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对于保障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扶持正气,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打击和震慑犯罪分子,鼓励和支持公民同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作斗争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论新刑法中正当防卫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鲁兰 《中外法学》1998,(6):123-125
<正> 一、正当防卫的本质与形式 近代刑法理论认为,正当防卫是将本来应由法律保护的利益在法力所不能及的紧急情况下,赋与公民奋起自卫的一项正当权利,它本身意味着对国家刑罚权的一种补充。大陆法系刑法理论通常认为正当防卫属于阻却行为违法性的事由之一,而我国刑法理论认为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行为同属于“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本质上就不具有违法性。无疑这两种主张的视角是不同的。在刑法学领域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亦同)。对待同一问题,其视角或侧重面相异,往往就会导致形成不同的学派。不仅如此,作为刑法理论还会在相当的程度上反应出,其理论  相似文献   

6.
简论正当防卫的几个问题钱金策一、新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的修改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是鼓励和保障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威慑犯罪分子,制止和预防犯罪,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1979年刑法...  相似文献   

7.
人体器官移植违法行为呈高发态势,某些人体器官移植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符合犯罪本质属性,应当将其犯罪化认定。目前,我国刑事立法及司法对此类行为的规制和惩罚尚呈空白状态,刑法有必要对这些新型犯罪进行规制,并将其分别置于刑法分则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之中。  相似文献   

8.
一、设立见死不救罪的必要性见死不救行为是一种亵渎良知、良心和道德的行为,这种见义不为、见难不助、见死不救的行为,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而且践踏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然而,形形色色的见死不救者,除了偶而受到道义上的谴责,或者纪律、行政上的处分之外,并未产生任何的犯罪感.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的学说告诉我们,行为人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行为有无社会危害性与这种危害性的大小,是区别罪与非罪的根本标准.见死不救行为是一种反人道的恶劣行为,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的本质特征,只是因为我国现行法律没有赋予公民救死济困的特定作为义务,因此不能按照不作为犯罪对其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9.
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是直接故意犯罪主观方面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犯罪学说告诉我们:犯罪是一种意志行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人的人身社会危险性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统一。犯罪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犯罪动机的推动下去达到一定的犯罪目的,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共存于直接故意犯罪活动这一特定的客观形式之中。因而,犯  相似文献   

10.
庄湧萍  曾婧 《法制与社会》2011,(19):255-257
防卫过当是指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防卫行为,它与正当防卫是密切联系的,正当防卫是防卫过当的前提。但防卫过当也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在客观上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并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重大损害;其次,在主观上对其结果具有罪过。这两个特点决定了防卫过当行为本质上具有较轻的社会危害性,对不法侵害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的重大损害,防卫人要负刑事责任。因此,如何认定防卫过当行为,对于规范不必要的损害,最大限度地发挥正当防卫的作用,真正实现正当防卫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着重把握立法精神和本旨,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对防卫过当的概念及其与正当防卫之间的关系、防卫过当的构成、主观罪过形式、无过当防卫行为等方面阐述和论证了对防卫过当行为认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吴娟 《法制与社会》2011,(7):297-297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对于保护国家、公民的合法权益,威慑犯罪分子,制止犯罪与防止犯罪,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防卫限度是正当防卫中的核心问题。它是区分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分水岭。在司法实务中,每一个正当防卫的案件都要涉及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的判断。本文通过对正当防卫和正当防卫的防卫限度以及相关知识点的研究,力图提高公民维护自身安全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2.
论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的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只有两种,即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对于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的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应如何认定,刑法学界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的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与正当防卫有着诸多不同,应被认定为另一种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并列。但是,在我国立法尚未改变的情况下,还应依据现行法律处理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的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论刑法中的防卫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当防卫作为一种排除犯罪性行为 ,一直是刑法学界争论的话题之一 ,各种学说纷呈。在司法实践中 ,对正当防卫行为的认定亦存在分歧。正确地界定正当防卫 ,对广大公民保护合法权益 ,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我国现行刑法典的有关规定 ,试图从权利的角度 ,对公民防卫权的根据、本质特征、种类及行使过当之法律后果进行探讨 ,以期对正当防卫有一个全面的、较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正当防卫是排除社会危害性的有益行为。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对于保障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扶持正气,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打击和震慑犯罪分子,鼓励和支持公民同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作斗争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97年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责刑事责任”。刑法的这一规定,…  相似文献   

15.
犯罪本质特征新说 --社会学与刑法学立场分野下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发民 《法律科学》2005,23(3):54-61
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在社会学意义上无疑是犯罪。但在刑法学意义上讲,却并非如此。刑法上的犯罪,离不开法律的规定。刑事违法性,是立法者将那些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纳入犯罪圈的标识,是判定罪与非罪的惟一标准。在个罪成立与否的判定中,既要考虑刑法分则的规定,也要考虑刑法总则规定的犯罪定义,以防止形式的犯罪构成解释论。在刑法学中,犯罪的本质特征应该是立法者选定的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而非仅为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16.
付兆玉 《法制与社会》2010,(20):296-296
正当防卫是世界各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从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本文首先通过对正当防卫的概念及构成要件进行了评析,其次阐述了大陆法系一些国家的正当防卫立法,分析了比较我国与大陆法系国家在正当防卫的出发点及目的方面的不同,对我国与大陆法系国家正当防卫的比较研究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7.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在紧迫情况下同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的一项重要权利。但是,我国传统正当防卫观未能正确反映这一立法的宗旨。如在理论上以“形似犯罪,实质无罪”的观点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把正当防卫与刑事犯罪紧密相联;在立法上对正当防卫的界限缺乏明确界定,使防卫人在不法侵害面前软弱无力;在司法中对防卫人过于苛求,不能实事求是地处理防卫案件等。新刑法对正当防卫立法作了重大修改,为公民积极行使正当防卫权提供了比较具体的条件。我们应当转变观念,认真贯彻这一立法精神  相似文献   

18.
正当防卫立法的修改与完善周柏森方克勤正当防卫是刑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法律制度,是国家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武器。实践证明,如果从立法和执法上解决好正当防卫问题,不仅能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而且能够及时制止各种不同形式的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新刑法...  相似文献   

19.
一、正确处理正当防卫案件,鼓励公民勇于同犯罪作斗争一个时期以来,有的同志由于对正当防卫的理解不够全面,在处理这一类案件中,把一些本来是属于正当防卫的合法行为,错误地定为防卫过当;甚至把个别见义勇为的英雄,错误地定为“罪犯”,处以刑罚,这不能不严重地影响群众同犯罪作斗争的积极性。在个别地方,还出现了好人不敢大胆管坏人的不正常的情况。这是不利于鼓励公民行使正当防卫权利,积极同犯罪作斗争,维护和搞好社会治安的。有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从它的案情和  相似文献   

20.
正当防卫从表面上看对某些权益甚至是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依法属不具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而且是有利社会的行为。但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特殊防卫权上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