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淼 《各界》2010,(7):15-15
1946年1月21日,在南京中山陵附近梅花山上的大汉奸汪精卫墓,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此事在当时并没有公开报道。据有关资料记载,汪墓秘密被炸的经过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读《顾准日记》●宋庆森关于顾准,有这样的评论:在造神运动席卷全国的时候,他是最早清醒地反对个人迷信的人;在“凡是”思想风靡思想界的时候,他是最早冲破教条主义的人,仅就这一点来说,他就比我以及和我一样的人,整整超前了10年。“只因为他的思想变成了铅字”...  相似文献   

3.
郁进 《瞭望》1988,(39)
读过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人,都会感到深深的激动。高尔基1923年读了这个出色的短篇,特意写信给罗曼·罗兰,托他向作者转致由衷的赞赏。茨威格这位深受读者喜爱的德语作家,以创作中短篇小说而获得广泛的声誉,有些作品还先后被摄制成电影电视。 茨威格不仅在诗歌、小说和戏剧方面取得优异的成就,他的传记作品也脍炙人口。传记作品在他的创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早在1928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就出版过《罗曼·罗兰》。这是我国译介茨威格的第一部书。但他的传记绝大部分还没有中译。  相似文献   

4.
君子心 《各界》2013,(7):62-66
洪承畴,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个大汉奸,作为明臣却向清兵投降,他的骂名一定是千古流传。我ffJ这里的故事,是要讲述这样…个汉奸的人生,以警示后来者。  相似文献   

5.
朱正 《瞭望》1995,(41)
《瞭望》周刊先后刊出了几篇讨论《陈独秀一家人》的文章,有批评,有反批评,颇为热闹.有朋友见我写过一点传记性质的作品,怂恿我也参加讨论,以此为例,研究一下传记作品必须遵循的原则.我对于时下流行的传记作品很有些看法,也愿意谈谈自己对于传记写作的意见.只是觉得这本《陈独秀一家人》并不适宜用做讨论传记作品的标本.一个作者著书立说,首先总得具备驱遣语言文字的能力吧.翻开这本书一看,就会发现他还不具备此种能力.要同他讨论的,是通不通的问题,还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请看下面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6.
葛美菊 《各界》2011,(12):69-71
1935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5月,日本政府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无理要求,并从东北调大批日军入关,以武力相要挟。10月,日军在河北香河指使汉奸暴动。11月,日军又策动汉奸进行所谓的“华北五省自治活动”。与此同时,平津地区的日军开始加紧演习,进行挑衅。日本特务到处横行,大小汉奸及日本浪人公然游行,叫嚷“...  相似文献   

7.
周惠斌 《各界》2011,(12):67-68
周作人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错综复杂、充满矛盾。周作人既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功臣,是对日本军阀深恶痛绝的清醒之士,又是出任日据时期教育督办的民族罪人。他在日伪时期充当了为国人不齿、为士林所共愤的落水汉奸,不能不说是他一生难以回避的最大的耻辱所在。  相似文献   

8.
反对腐败保护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对腐败保护主义●杨敏之编者按:什么叫“腐败保护主义”?我们一向不赞成随意创造新词,看了标题不免心生疑窦。但是,当我们一行行读文章的时候,发现作者提出了一个我党党内生活、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问题,把它提到“主义”的高度是一点也不为过的。而且,作者对问题...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时期的"汉奸"乱象一直是鸦片战争史研究中"谈而不精"的问题。也是困扰研究者"悬而未决"的问题。更是使读者"困惑不解"的问题。期间虽有学者多次谈及自己的疑惑,也有学者对此期的汉奸进行了全方位的阐释,但都未全面对该时期的"汉奸"乱象进行精细的划分,深层次的历史探源,以史为鉴的历史审视。借助学者之疑思,笔者就该时期"汉奸"群体之类分、"汉奸"乱象之探源、历史眼光之审视三个视角,浅议对该时期"汉奸"乱象这一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俞冰 《学理论》2014,(6):144-145
传记家的主体精神及其在传主身上的表现,是现代传记理论的核心问题。纵观梁启超的英雄传记可以发现,梁启超与他笔下的英雄传主存在人格和气质上的一致性。传记,是时代精神的表征,梁启超的英雄传记,也是其所处时代现实需求的产物。梁启超的英雄传记是以其内在的英雄人格为根基,并与其所处的外界历史环境相互作用所孕育出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宋哲元守土华北功不可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哲元守土华北的主要功绩有五个方面:牢牢掌握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决策大权,决不让实权落在北洋余孽及汉奸亲日派手里:顶住日本要冀察政务委员会与冀东伪政权合并的图谋,镇压汉奸武装和取缔各种伪自治组织:坚持“抢口不对内”,拒绝与日方签订中日共同防共协定;服从中央训令,不与日方正式签订华北经济提携协定:在日本军事威胁面前针锋相对,不甘屈服。  相似文献   

12.
周雅 《党政论坛》2012,(6):46-46
有一个年轻人,因为家贫没有读多少书,他去了城里,想找一份工作。可是他发现城里没一个人看得起他,因为他没有文凭。就在他决定要离开那座城市时,忽然想给当时很有名的银行家罗斯写一封信。他在信里抱怨了命运对他是如何的不公,“如果您能借一点钱给我,我会先去上学,然后再找一份好工作。”  相似文献   

13.
董寅生 《各界》2014,(6):85-88
无论在国民党中还是在国民党前身中国同盟会里,1865年出生、1953年去世的吴稚晖都可谓不折不扣的元老。论年纪,他比孙中山大一岁,比蔡元培大3岁,比章太炎大4岁,比黄兴大9岁,相较汪精卫、蒋介石几乎等于父辈;论功名,他是前清举人,本来还颇有中进士之望,只为受新思潮的鼓动,憎恶八股,绝意科举,遂未克更上层楼。  相似文献   

14.
杨天石 《各界》2013,(11):42-43
1938年12月18日,上午9时多,汪精卫以赴成都演讲为名,偕陈璧君、曾仲呜等人潜离重庆;下午1时多,抵达昆明。当晚,向云南省主席龙云透露:将到香港与日本人商谈“和平条件”。19日,匆匆转飞越南河内出逃。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读书也是这样,啥人读啥书,爱读他才读。雷锋同志生前就特别喜欢读有关英模人物的书。他在日记中写下读书心得:“黄继光这本书,我不止看过一遍……我每当看完一遍,就增加一分强大的力量,受到的教育也一次比一次深刻。”雷  相似文献   

16.
近读科学家传记,看到一个关于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青年高斯在求学时,每天下午都会从老师那里领到几道作业题,作完后第二天交给老师批改。由于高斯数学才华出众,题虽然有难度,但他都能想出办法解决,每次完成作业时间一般不超过晚上10点。有一天,因为老师有事,高斯就自己到老师的办公桌上拿走了作业。晚上做题时,却有一张写在小纸条上的题怎么也做不出来。"看来老师是想难我一下。我决不能被它难住,今天晚上不睡觉也要把它做出来。"高斯面对难题痛下决心。  相似文献   

17.
孟昭庚 《各界》2014,(4):28-30
汪精卫的墓筑于江苏省南京市梅花山顶,其图案是仿中山陵设计的,规模相当大,原计划建筑墓室、祭堂和牌坊等。由于日本很快就投降了,因此,汪墓只建了墓室、祭堂,其它建筑还没有完成。  相似文献   

18.
蕴涵 《学理论》2008,(17):87-87
读书养德:一个人可以通过读书怡情益德。古言道:“不读圣人书,难有圣人德。”美国发明家爱迪生说:“读书之于思想犹如运动之于身体,运动使人健壮,读书使人贤达。”读诸子百家这类富含哲理的书,使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读蕴藏着先进思想、优秀品质、浩然正气的先进人物传记,激励着我,充实自己的人生;读书使我心地思善、为善,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07,(4):47-47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最近指出,提高管理水平要认真研究解决“相对不满”问题;厉以宁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不是绝对不满而是相对不满。相对不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虽然生活比过去有所改善,但注意到其他人生活改善得更快。于是就产生了相对不满。比如说,同一个村子的人,大家过得去都差不多,现在,我虽然改善了,可是你们家改善得比我快,养鱼致富了,养鸡致富了,而我收入提高得不多,这就造成了相对不满。第二,虽然生活比过去有所改善,但欲望增加得更快。他也相对不满。欲望怎么来的呢?来自相互影响。第三,生活一开始有所改善,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生活开始下降。尽管下降后比原来的出发点要高。但是,人们不是同最早的出发点相比。而是同曾经达到的最高峰相比。于是也会产生相对不满。当然,除了这三个主要理由之外,还有可能有其他的原因,例如,需求多样化。我们过去经常听到一句话:你看老百姓都不满足啊,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句话是错误的。错在什么地方?不了解人,因为,人不是以吃饭为惟一要求的。不是说有肉吃就什么矛盾都没有了。他还有另外的要求:孩子要上学,上托儿所,考大学更难。他就说,干吗不多办一点。还有,有肉吃了,可是看病、看牙可难着呢。很早就要挂号去,他就不满。又如,过去没有房子住,现在有房子住了。房子比过去宽了,可是这个房子不好,靠马路,汽车多,晚上睡不着觉。他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所以说。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相似文献   

20.
陈毅与陈沂     
在解放军内,曾经有“大陈毅”、“小陈毅”之说。陈沂参加革命前也名陈毅,以后他觉得与陈老总同名不大好,就把“毅”改成“沂”字。1946年,日本投降后在山东临沂城,陈沂首次见到陈老总,陈老总就改名的事说他道:“改不改有啥关系!世界上同名同姓的人多着哩。俄国有大托尔斯泰、小托尔斯泰,法国有大仲马、小仲马。我们中国有个大陈毅、小陈毅,也可以”。日本投降以后,国民党蒋介石加紧发动内战。党中央定下“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决。乙,山东八路军、新四军开东北,其它新四军各部北辙苏北和山东,新成立由饶漱石任书记的华东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