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83年7月9日,我们飞行师举行了连续三年飞行安全的总结授奖大会。我坐在主席台上,听着同志们的发言,看着一个个领奖的单位和个人上台,不由得眼睛湿润了、流泪了。没有这些领奖人,哪会有我们师、我们团的今天?当然,这里面也有我的一份血和汗、情和爱…… 我所在的飞行团,曾是师里有名的“事故团”。这个团成立才一年,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在那些岁月里,愚昧、无知代替了科学,极“左”思想代替了技术,革命英雄主义被林彪、吴法宪别有用心地  相似文献   

2.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1月,毛主席亲自指挥我们进行了直罗镇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根据地第三次“围剿”.我当时在红军78师232团任营教导员.  相似文献   

3.
袁升平,1912年生,1929年参加红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任志愿军40军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在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之际,袁升平将军时记者说:“我打了一辈子仗,最值得自豪的是与世界头号强敌交锋的抗美援朝战争,这也是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一次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证明中华民族是硬骨头!”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军不仅打了韩军,也与美军“王牌”骑兵第1师、陆战第1师、英军27旅、法国营、加拿大25旅、土耳其旅等多国部队交过战,结果都以敌人的惨败而告终。在第二次战役中,我们军 11…  相似文献   

4.
陈辉 《瞭望》2007,(31)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收藏着一面美军团旗:上有一只白色的北极熊,用英文标着美军第7师步兵第31团,这是号称美军“王牌”部队的“北极熊团”的团旗。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在湖南视察时指出:“50年代我们在企业中曾经创造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民主管理形式,实践证明是成功的。株洲冶炼厂实行‘两团一组’(即老工人参谋团、工程技术人员参谋团、厂领导干部政策研究组)的民主管理形式,我看也是可取的。”的确,在国营大中型企业推行“两团一组”民主管理形式,特别是在当前企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邹正方  甘仲国 《各界》2011,(1):16-17
我是黄埔17期步科(42届)毕业生,毕业后分在陆军第76军新编第24师70团3营9连任少尉排长,1944年升任中尉连政治指导员,1945年任上尉营政治指导员。  相似文献   

7.
我过去在新华社香港分社工作时,感到国内到香港去考察招商的人太多太滥,这次在美国感到问题更严重。现在不少人港澳都去过了,要出去就去美国。当然其中许多商务往来和文化交流是正常的、必要的,但也太多太滥了。我们在美国旅游,到处都可以看到中国形形色色的考察团,在好莱坞、迪斯尼乐园都是成群结队的。现在洛杉砚右近10家旅行社(过去只两、三家,因生意好越办越多)专门“精于”接待国内各种考察团、培训团,提供“成套”服务,从发邀请信开始,订计划、办护照和签证,来美国后整天游玩,最后“考察报告”也代你写好,你自己抄一个…  相似文献   

8.
淮北平原,洪泽湖西岸那片土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四师的根据地,是我的家乡,也是我走进革命队伍的地方.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日子里,我这当年的“小鬼”顶着满头白霜归来,看望长眠在洪泽湖畔的四师彭雪枫师长、看望我们的老房东、看望正在辛勤建设今日淮北的父老兄弟.在那弹雨横飞的抗战岁月,我们四师战士和淮北人民一起,抛头颅,洒热血,创造了壮丽的篇章.半个世纪后,抚今追昔,激动万分,大脑中的“过去”和“现在”猛烈地撞击.可以告慰先烈的是:他们用热血浇灌的土地,今日鲜花盛开了!  相似文献   

9.
全军政工会议指出:“要把开展‘四有、三讲、两不怕’的活动,引深到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这个核心内容上来。”怎样做好这个“引深”工作?四月份,我和机关的几个同志,带着这个题目作了一点调查研究,先后同三个师、四个团的十多名师、团领导和六十多名基层干部战士进行了交谈。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去年下半年以来,理想教育逐步引起各级的重视,许多单位进行了试点和研究。普遍反映这即是当前深入开展精神文明活动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又是大家都感到有点“挠头”的一个难题。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当前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0.
1、云山战斗 作战时间: 1950年 11月 1日至3日 作战地点:云山地区 参战兵力:志愿军第39军,炮兵第26、29团和第25团第2营,高射炮兵第1团;美骑兵第1师第8团、南朝鲜第1师第12团。 作战结果:志愿军攻占云山,歼灭美骑兵第1师第8团大部、南朝鲜第1师第12团一部,共2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缴获飞机4架、击落3架,击毁和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炮119门。云山战斗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美军在朝鲜战场的第一次交战,志愿军第39军以劣势装备战胜了高度现代化装备的美国王牌…  相似文献   

11.
叶青 《民主》2012,(3):38-40
走马观花 2011年2月下旬我有幸参加了国家统计局组织的英国政府(RD)统计研修团。2010年英国及整个欧洲正在闹“财政危机”,我也正想去看看,就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官方的说法是“欧洲债务危机”.我觉得应该是“欧洲财政危机”。除了在格林威治大学上课之外,也近距离触摸了英国的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下军棋,司令、军、师、旅、团、营……一级压一级,等级森严。下级如何举措,完全取决于敌我诸“上司”的布置。下象棋,则一扫等级观念,“车”也好,“士”也罢,只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尽可依其自身特点发挥作用。“卒”虽小却可杀“车”,“帅”虽大亦难免“御驾亲征”。军棋“死”,象棋“活”这恐怕是更多的人偏爱后者的主要原因。两种不同的棋规,使我联想到了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3.
何立波 《党政论坛》2008,(12):14-15
西藏一小撮反动分子的分裂活动,早就引起了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根据叛乱区域性和作战的特点,于1956年在西南地区分别成立了3个作战指挥部:以成都军区司令员黄新廷为首的指挥部,简称“黄指”;以陆军第五十四军军长丁盛为首的指挥部,简称“丁指”;以驻藏的4个师和独立团,以及后来入藏的解放军联合组成的“西藏军区指挥部”。  相似文献   

14.
丁启阵 《各界》2011,(9):2-2
读过鲁迅散文《藤野先生》的中国人,数以亿计。鲁迅在这篇深情怀念藤野先生的文章中说“……在我所认为的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相似文献   

15.
偶识溥杰     
在1990年3月间召开的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我奉命负责东北三省人大代表团的采访报道。傅杰在辽宁省人大代表团,自然成了我的“目标”。来到傅杰下榻处,北京城已是万家灯火了。轻轻敲开房门,站立在我面前的,是一位身穿藏青色中山装,胸佩人大“出席证”,体态瘦弱而神情安详的老人。落座后才得知,83岁高龄的傅杰不久前支气管炎旧病复发,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人大开幕前刚刚痊愈出院。得知我的来意,他把即兴拟就的一名七言绝句递给我。诗写在一张不大的纸上,虽说是急就之章,但字迹却工工整整:“今日燕都新气象,攒空如笋矗高楼…  相似文献   

16.
我于1969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位于广东仁化的一座矿山里。我虽然学的是工科,却喜爱文学与写作。到单位后,常利用业余时间写些广播稿和报道稿。1972年底,我们矿山“工改兵”,变成了基建工程兵部队,我也光荣地穿上了军装。1973年3月,当时团宣传股正缺人,领导就把我从营部调到团宣传股搞新闻报道工作,从此开始了我的政工生涯。从那时到现在,一晃快30年了。这期间,我做过组织、纪检工作,但绝大部分时间是做宣传工作,一直没离开过政工岗位。根据我的体会,搞政工必须要有这样三种精神: 一是要有不怕吃苦、勤奋踏实…  相似文献   

17.
受“以色列创新智慧之旅组委会”的邀请,笔者上月作为随团导师去以色列考察。在我们接触到的以色列朋友中,每当说到任何一个细节时,都会不断地向我们提醒他们的价值和他们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团结就是力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绝大多数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和衷共济,用团结凝聚力量,推动了党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但是有极少数领导班子,表面“团结”,实则“结团”,不仅不能起到凝聚人心、汇聚合力的作用,还往往“一窝烂”,又被“一锅端”,产生了很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农三师的前身是一支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1950年春天,西北野战军二军教导团1200名官兵进驻疏勒县草湖“马家花园”,在今天的四十一团驻地开始垦荒,经过40多年的艰苦创业,农三师的事业由小变大,综合势力由弱到强,各族职工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形成了农、林、牧、副、渔,工、交、商建、文教卫生全面发展的格局,形成了“团结奋斗、诚实守信、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三师精神。近年来,农三师根据图木舒克市的具体实际,精心策划,着力实施打造“文化师市”的品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魏巍  陈辉 《瞭望》2000,(42)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题目不是硬想出来的,而是在朝鲜战场上激动的 情况下从心里跳出来的,从情感的浪潮中蹦出来的。我能写出《谁是最 可爱的人》,最基本的原因是我们战士的英雄气概,他们的英雄事迹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感人,把我完全感动了。由于感受深刻,下笔时十分顺畅,一气呵成,一天多就完成了。 1950年12月中旬,我和新华社的同志一同赴朝鲜碧潼战俘营调查美军战俘情况。在志愿军里我目睹了许多惊天动地和感人肺腑的事情,于是,我要求留下来进行了3个月的战地采访。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志愿军38军112师担负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