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与寻道     
《学理论》2013,(30)
每一种文明的历史都在自身延续之中,客观上创造了一种文化形态,主观上则内化为一种民族的精神力量。孔子作为儒家文化的发起者,从其人物形象到其言行举止都成了这样一个文化的积淀和基础,成了中华文明得以是其所是,为其所为的依据和倚靠。通过分析《论语》和《史记·孔子世家》,试图挖掘孔子整个人生过程中的影像,即寻道的人格和完满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编纂学是正在建设的一门学科。拓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关键所在是不能将之视为单纯的技术问题,而亟须加强对其哲理层面的思考,深入发掘史学名著的成就,认真总结中国历史编纂学的优良传统和人文精神。当前尤应深入探索以下四项有效的研究途径:第一,贯彻发展观点,将创始时期的特征与以后的纵向发展联系起来考察;第二,确立整体观念,深入总结史学名著所蕴涵的深邃哲理与高度审美价值;第三,贯彻“历史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克服偏颇之见;第四,运用比较研究方法,阐释传统史学精华在历史变局面前所具有的应变力。  相似文献   

3.
姚桂湘 《学理论》2012,(24):119-121
历史上关于抗击八国联军的爱国将领,当时镇守天津大沽炮台的守将——罗荣光之死的说法有战死、病死、噎死、仰药死、吞金死五种之多,孰是孰非,莫衷一是。到底哪一种说法正确,至今尚无明确定论。通过查阅史料和走访罗荣光家乡的老人,并对之进行认真分析和反复比较,特别是对罗荣光家乡的实地调查,以及对"文革"中亲眼看到罗荣光坟墓被掘开,亲眼看到罗将军头骨的鸦溪村民的走访,结合史料,去伪存真,最终得出结论,罗将军是为保卫天津大沽炮台而光荣战死的。这对还历史以真相,还英烈清白之名,亦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史书体例的恰当运用是历史编纂学的重要问题,我们应当认真地总结、表彰古代史家如何匠心运用,做到史书内部组织结构和叙事方法的严密、协调.体例的制定和运用是为史书内容服务的,出色的史家苦心经营,运用体例达到严密、精当,从《左传》《史记》以下形成了优良的传统,显示出中华民族历史意识的发达.经过初步梳理,通过对百卷巨著如何锤炼成有机整体、复杂的篇章何以写得层次分明、众多人物传记如何合理编次、纷繁的纪年如何恰当处理、学术史著作如何达到完善等五个方面的分析总结,彰显中国史家在体例运用上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5.
先秦至秦汉时期,华夏族的民族观和民族思想经过长期酝酿基本形成。西周初年的政策基调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民族思想的形成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太史公司马迁肯定并继承这一思想,《史记·匈奴列传》就是在这一成熟的民族思想指导下写成的。而民族政策则是在两汉处理汉匈关系的实践中、在与民族思想的互动中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汉书·匈奴传》的记载显示,西汉中后期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已经相当完备。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作为传统治国之道的重要部分,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宝贵思想资源。就其哲学基础而言,民本思想是传统社会政治权力合法性的基础,人性论是传统社会官德修养的理论依据,义利之辨影响着古代官吏的行为模式,天人合一的有机整体论世界观塑造着古代官员的社会责任感。对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哲学基础的准确把握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传统的治国智慧,汲取历史经验,拓宽理论视野,更好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促使社会变得更加清明和公正。  相似文献   

7.
公私之辨古已有之,但在宋明思想里才逐渐突出,《明夷待访录》便是一个极端案例。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里对公私之辨作了特别的运用,表达了对君主制的强烈质疑,这个质疑的要义在于揭示了君主制道德上的内在困境。黄宗羲的公私之辨与原初儒学有重大差异,却又的确是宋明儒学曲折演变的产物,是儒学脉络内部的一个极端发展。  相似文献   

8.
罗澍伟 《求知》2000,(5):44-45
一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在我国众多的历史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台湾的记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称台湾为“岛夷”。《列子·汤问》说渤海之东有五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和蓬莱。而台湾就是闽南话岱、员二字的读音,澎湖即为方壶。而《史记》里的“瀛洲”,《汉书》、《后汉书》里的“东鲲”,说的也是台湾。。  相似文献   

9.
《侨园》2014,(2):61-61
姓氏起源 魏姓源出有四: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裔孙毕万之后,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史记·魏世家》、《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  相似文献   

10.
吕尚 《学理论》2008,(4):89-90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曲阜人。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前552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终年七十三岁。先世是宋国贵族,曾祖父逃难于鲁国。父叔梁纥曾任鲁国陬邑宰。母名颜徽在。三岁时父死,家道沦为平民。为了赡养寡母,少年时不得不去做些管理粮草畜牧之类杂务。鲁大夫孟厘子临死前对儿子懿子和南宫敬叔说:“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儿子们遂跟孔子学《礼》。及长,在季孙手下当“司职吏”。三十岁时,  相似文献   

11.
梁宏达 《各界》2014,(11):53-55
努尔哈赤生于公元1559年,大约活了68岁,这在当时算是高寿。1559年,努尔哈赤出生在现在辽宁省抚顺市范围内一个普普通通的女真部落,他的父亲在这个部落里头还挺有地位。可是,他父亲再有地位也是穷人,家里生活挺困难的。而且在努尔哈赤小时候,他的母亲就死了,她的继母对他非打即骂,十分苛刻。努尔哈赤12岁时,家里人就让他出去干活养活自个儿。  相似文献   

12.
"和谐"作为中国社会珍贵的思想传统和恒久的价值追求,它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各个时期.司马迁的<史记>中,也充分表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经济和谐、民族和谐"的"和谐"思想.  相似文献   

13.
李向引 《理论导刊》2002,(12):38-39
司马迁的《史记》在记叙历史、塑造人物时,与以往史家大有不同。首先,他以“真”为主导,不虚美、不隐恶,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其次,在对各色人物的描写中,司马迁深深地注入了自己的审美情感,表达着自己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15)
祠庙作为人民信仰及风俗的一种反应形式,不仅体现了人们生活的自然地理环境,也体现了人文地理环境。《汉志》中所记祠庙的数目众多,而且较为详细,是对汉朝人民生活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一种体现。对此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从不同侧面了解汉朝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俗。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262年,秦赵大战于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史记》载,战争初期,赵王命廉颇为将,廉颇依凭险要地势坚壁增垒,采取固壁不战的策略,坚持三年,秦军久攻不下。三年后,赵王中秦反间计,改任只会纸上谈兵且骄傲轻敌的赵括接替廉颇担任主将,而秦军则秘密任命更为能干的名将白起担任主将。结果秦军“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赵军中计被围,“士卒离心”,40多万赵军被秦军坑杀。秦赵长平之战成为中国战争史上惨痛的一页,给人太多感慨,也给后人留下诸多思索。  相似文献   

16.
弄臣的启示     
王宝成 《各界》2014,(12):34-34
大凡小人居势,则君子不得其位;君子执事,则小人不得逞其奸。汉文帝有两个宠臣,一个是宦者赵同(《汉书》作赵谈,避司马迁父名。),一个是士人邓通。这两个人都被司马迁划入佞幸之流。  相似文献   

17.
《史记》语言的张力之美主要表现在:长句、短句的张力,构成了《史记》语言疏朗参差之美;对话语与体态语的张力,构成了《史记》人物鲜活灵动之美;雅言、俗语的张力,构成了《史记》论断语言雄辩之美。  相似文献   

18.
李宗陶 《各界》2013,(6):9-12
从23岁到29岁,他密集地写出了中煎熬,自称“精神残废”,一直到死,在的心灵。《雷雨》、《日出》等7部剧本。晚年,他在痛苦他都没能真正回到那个写《雷雨》时的自由自  相似文献   

19.
尹福俭 《学理论》2009,(24):54-55
中国古代小说的产生是史传分流的结果。尽管小说已经形成自己的体制与特点,但对史传的师承却不绝如缕。本文拟就《史记》与《儒林外史》在结构模式上的承传与重构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小说的产生是史传分流的结果。尽管小说已经形成自己的体制与特点,但对史传的师承却不绝如缕。本文拟就《史记》与《儒林外史》在结构模式上的承传与重构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