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界》2012,(9)
2011年11月20日,北京玉泉路国防大学对面某公寓,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出现在自己的住所外。她就是朱琦的夫人、朱德的儿媳妇赵力平女士。在寓所楼下,赵力平见到朱德生前身边工作人员袁存建,两位老人高兴得拥抱起来。赵力平虽然身材偏瘦,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1,(24):56-56
作为建国后第一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朱德处处以身作则,坚持党的优良传统,身体力行,一贯艰苦朴素,严格要求自己,为处在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人做出了表率。朱德对母亲的感情是很深的,她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着8个儿女,没有享到一天清福。朱德是兄弟姐妹中的老四,也是他们中间唯一念过书的人,他能完成学业考上秀才,全靠母亲起早摸黑辛苦劳作和兄弟姐妹节衣缩食,硬是一个铜板一个铜板揪出来供养起的识字人。对此,朱德对家人怀有深深的敬意和歉意。  相似文献   

3.
吴芳芳 《各界》2011,(9):48-49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八年(1281年)的一天,关汉卿到大都(北京)会友,正好碰到一列行刑的队伍。只见骡车上跪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犯人,骡车后紧跟着一个老婆婆,一步一叩首,求大家救她那可怜的侄女。那个女犯人则流着眼泪向刽子手哀求,希望他们能阻止老人去刑场,她怕老人受不了刺激。  相似文献   

4.
散木 《各界》2010,(2):90-94
笔者曾无意间观看香港凤凰卫视的一个访谈节目,内容是关于朱德元帅的,其中朱德的女婿刘在述说妻子(即朱德的女儿朱敏)的身世时提及:朱敏的母亲是贺芝华,朱敏1926年4月出生于苏联,小名“四旬”,因为那年朱德刚好40岁。此后,朱敏长期在外婆家寄养,而朱德于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回国,与贺芝华就此分离。1940年朱敏抵达延安。始与父亲团聚——至于贺芝华,节目中再也没有提及。  相似文献   

5.
在新中国的中央医疗保健机构创建初期,力伯畏即负责党和国家领袖的医疗保健工作。当时几乎所有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数位副总理、十大元帅除朱德以外,都曾是她负责的保健对象。20世纪60年代初,她任中南海保健办公室副主任。在这一岗位上,她有了许多不寻常的经历。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病逝,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高岗自杀之际,她都是第一个赶到现场的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6.
作为建国后第一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朱德处处以身作则,坚持党的优良传统,身体力行,一贯艰苦朴素,严格要求自己,为处在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人做出了表率。朱德对母亲的感情是很深的,她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着8个儿女,没有享到一天清福。朱德是兄弟姐妹中的老四,也是他们中间唯一念过书的  相似文献   

7.
董瑛 《瞭望》1986,(26)
全国政协常委李健生老人把她丈夫章伯钧生前珍藏的善本古籍等藏书三百三十部、二千五百六十二册捐赠给家乡安徽省图书馆,并亲自来合肥市参加赠书仪式。赠书后,老人向我谈起了章老一生爱书,爱藏书,也爱读书的故事。 藏书、读书 章伯钧早年进过私塾,青年时代和朱德同志等在德国留过学。抗战时期,章伯钧在重庆,尽管那时经济并不宽裕,但抗战结束回上海时,他所带的行李中除了必要的衣物外,是满满几大箱藏书。这些书箱跟随他由重庆到上海、香港,最后回到已是新中国的首都——北  相似文献   

8.
冰心的幽默     
周明 《党政论坛》2012,(18):56-56
“你如再不来,就只有瞻仰遗容了”我常常去西郊看望冰心老人,或向她约稿,或向她讨教,或陪友人造访,或麻烦她给人家题词题字,或送书送什么刊物去……总之经常去,然而有时工作一畦,就好久没去,加之老人住地远在北京西郊,去—趟也真不易。  相似文献   

9.
《瞭望》1999,(11)
编者按春节前,本刊记者到医院拜望刚过90华诞的萧乾先生,谈到冰心女士带信,希望同他一起跨世纪时,重病中的萧老平静地说:“我大概不行了。”不意一语成谶,10天之后萧老离开了我们。更不料,春节过后,冰心老人也遽尔仙逝。文坛痛失巨擘。冰心,这位本世纪中国文坛的耀眼巨星,一生善良、正直。她虽然走了,但她的作品与人品将伴随我们走进新的世纪。冰心老人走了,2月28日晚上9时,走得安详、恬静,一如她为人的风格。她住过的病房里鲜花盛开。她最喜爱的红玫瑰绽放着,那是冰心——这位世纪老人撒向人间的最后祝福。她的文品,早有定…  相似文献   

10.
《侨园》2017,(5)
正沈阳市格林豪森社区有这样一位耄耋老人,她多年做社区义务调解员;赶上年节自己做面食免费送给居民;她无怨无悔伺候卧床老伴22年;更有一段令她至今还骄傲的经历——近日,笔者在沈阳市沈河区朱剪炉街道格林豪森社区见到了任吉芬老人。别看老人今年80多岁了,但说话走路一点没有老态龙钟的感觉,而且在她身上还有不少常人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她是山东人,性格热情豪爽,善良仁义。上世纪50年代初,爹妈  相似文献   

11.
1999年2月28日,冰心先生离开了我们,人们以玫瑰鲜花、以音乐和大海的涛声,送别了这位世纪老人。冰心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她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博大爱心精神,一直温暖着我们,温暖着她的千千万万的读者,温暖着这个世界。在她逝世十年后,由中国现代文学馆、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长乐市委市政府、冰心研究会和冰心文学馆,在北京联合举办《永远的冰心——冰心逝世十周年纪念展览》。  相似文献   

12.
丁丑 《各界》2011,(3):21-23
当年,林彪家有一位不是家人、如同家人的工作人员,她就是王淑媛。如今她已届耄耋之年,然而精神矍铄,有时甚至透着天真。无论是在艰难的岁月中,还是在宽松的日子里,她都是一位快乐的老人。  相似文献   

13.
2008年6月29日,定居上海的独居老人郑雅娟过世了,85岁的她不仅留下一套价值100多万元的房子,还有230万元的银行存款.郑雅娟老伴早逝,没有子女,她留下遗嘱,让自己唯一在世的直系亲属、生活拮据的七旬妹妹郑学芳继承全部遗产.郑学芳这个一生从未过几天富裕日子的善良老人,一下拥有了数百万巨款,不公令她猝不及防,也让老人非常伤心--  相似文献   

14.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巳。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相似文献   

15.
小小餐券反映朴素品质 1949年夏,中共中央进入北平,作为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朱德入住中南海时,在丰泽园内中心偏西处选中了一座院子,名为“含和堂”,后又住进永福堂。彭德怀迁进中南海后,朱德把院子让给了自己的这位老副手,搬到了乙楼。  相似文献   

16.
一个世纪前出生在湖南洞庭湖畔的帅孟奇走了,她曾饱经风霜,历尽艰辛。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1996年元月3日看望百岁华诞老人帅孟奇时,微笑着对帅大姐说:“祝您健康长寿!”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和夫人朱琳送给老人的花篮绸带上写着:“大义凛然,爱憎分明。”他对周围的同志说:“我的帅妈妈很不容易,她受的苦最多,被敌人灌过煤油,坐过老虎凳,可她的寿最长。”作为一个在党内、在全国倍受人尊敬和爱戴的革命老人,大姐还有另一种难得的美德。即她关心同志比关心自己还重。她以慈母般的心,关怀和抚养革命后代,把她的爱  相似文献   

17.
清晨,我轻叩冼妮娜的家门。登门采访前,通过史料我知道冼妮娜与父亲冼星海在1939年创作的代表作《黄河大合唱》同龄,算起来,她也是年过七旬的老人。门应声而开,眼前的冼妮娜,眼大而明亮,溢满灵光,完全没有古稀之态。随她进屋,这套70余平的房间里上上下下堆满了各种书籍报刊,落脚要小小翼翼,门后、墙上也沾满了各种纸条,我凑上前翻看,“没有这些‘猫胡子’不行,  相似文献   

18.
1995年春天,一个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等发起的旨在帮助贫困母亲治穷、治愚、治病的“幸福工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告启动。全国政协常委王光美被推举担任“幸福工程”组委会主任。王光美自己也记不清了,从接手“幸福工程”这副担子以后,她究竟跑了多少地方?陕西的大荔、福建的安溪、河北的易县、北京的门头沟……许多被看望过的贫困母亲并弄不清来的这位老人是谁,但这位老人对她们那份慈母般的关爱,真正让她们感动,她们称她是北京来的“老妈妈”。王光美有一件“秉公执法,意外获金,全部捐献”的美事,一直为…  相似文献   

19.
在朱德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对外贸易占有重要位置。据《朱德年谱》的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至1966年间,朱德关于外贸方面的致函、书面报告、会见外国经贸代表团等近20次,听取汇报、进行谈话讲话70余次。其中,闪光的思想随处可见。由此形成了朱德经济思想的一个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20.
我国第一部反映早年延安洛杉矶托儿所生活的电视连续剧《为了明天》的开拍,牵动了许许多多“老延安”的心。电视剧的总顾问、55年前曾在洛杉矶托儿所担任保育员的70岁的王茜平老人,不顾年老体弱,与摄制组一道回到了她多少回梦中相见的托儿所故址——延安兰家坪,仿佛又听到了孩子们的欢叫声,又看到了孩子们奔跑的身影,老人禁不住热泪盈眶。她说,生命中一天也不曾忘记这里。前线来了小太行延安洛杉矶托儿所的前身是1940年创建的延安中央托儿所。茜平老人回忆说,她作保育员其实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