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詹伟明 《党政论坛》2009,(22):60-60
唐朝的郭子仪担任中书令时,一直深得皇上的器重:他权倾天下而不被朝廷所猜忌,功劳盖世而不被君主怀疑,享尽了荣华富贵而不被君主所责怪,这在唐朝历史上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2.
张玉勇 《学理论》2009,(7):102-103
郭子仪是唐朝平定“安史之乱”,扶唐朝大厦之将倾的功勋。“安史之乱”是唐朝最致命的打击,使一个强大、盛况空前的唐朝几乎倾覆,唐朝的几十万中央大军不堪一击,唐明皇李隆基出逃成都成为流亡政府,太子李亨被大臣百姓们留在河朔之地肩负收复长安的重任。也是乱世出英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郭子仪横空出世,以河朔之军担当起匡扶社稷的大任,成为一代安定天下的名臣。  相似文献   

3.
郭灿金 《各界》2010,(1):72-76
在《史记》里,“窃符救赵”几乎是一个完美得无以复加的故事。信陵君光彩照人,雄姿英发,义薄云天,将后人的视线都给遮挡住了。孤立地看,“窃符救赵”是件可歌可泣的历史壮举,但如果我们将这一壮举放置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之中,我们就会发现,和“窃符救赵”联系在一起的不仅仅是“可歌可泣”、“义薄云天”,还有信陵君的“欺世盗名”、“讪君买直”,更有魏国的国祚中止、提前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官心病”     
任炳 《党政论坛》2012,(4):33-33
同事神神秘秘地告诉我:李副主任得了“冠心病”,已请假休养了。  相似文献   

5.
吴志实  韩一民 《民主》2004,(4):44-44
官者,权力之化身也。而化身呢,权力之象征是也。那么象征者又如何,令人为之倾慕不已也……无论如何,官之于任何国家和任何时代,不仅令人着迷,而且永远都是个说不尽的话题。这话题可上溯远古。从原始社会的部族酋长到现代社会的国家元首,官在任何时候都是民众的偶像。这种对偶像的崇拜,大约是“集体无意识”。天地人,三位一体,最大的官是皇上,次之的官是皇上封的,由对皇上的敬畏转到对大大小小的官的惧怕,再由惧怕转而对他们的位置的企盼和梦寐以求,于是人们不仅爱谈论官,乃至对官的升迁,官的大小,官的婚丧嫁娶,官的绯闻轶事……总之,也就不一而足地兴趣倍增。  相似文献   

6.
说“官”     
我们今天的各级干部、领导人,实在是不应当再称“官”的。因为从有“百官以治”的话头算起,几千年间,“官”的名声已坏到不能再坏。 宋朝有个海盗郑广,投降朝庭后当了官。他写了一首《上  相似文献   

7.
“官”之辨     
沈发 《侨园》2013,(8):44-44
<正>据说古时候苏州人娶媳妇,不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要用掌扇、黄盖、银瓜等装饰品,以显示尊贵的气派,而掌扇上又无一例外地粘贴上"翰林官"三个字。后来有个名叫周卜世的苏州人来到扬州,一个扬州人在闲谈中问:"你们苏州的老百姓为什么都不娶媳妇?"周卜世惊讶地反问:"哪有这回事?"那扬州人道:"我曾经在苏州住过几年,看了无数次彩轿迎亲,却都是翰林院的官员,何曾有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这虽说是戏谑之言,却也尖锐地嘲讽了苏州人这种当官的情结(见清人王应奎  相似文献   

8.
人事档案“命运之符”的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项涉及数亿人命运的老制度在新时期有着充分的改革必要性:60多万“弃档族”、大量“虚假档案”、“人质档案”、“零档案”……考虑到改革的可能性,却又有多头管理和利益冲突的阻碍  相似文献   

9.
战国初期的吴起一生功名显赫,但是,这位大名鼎鼎、功勋卓著的吴起却是一个十足的没有人性的“官迷”、“官痴”。为了跻身官场,为了“政治抱负”,为了个人的功名,为了自个儿“青史留名”,他可以不择手段,不惜一切代价,无所不用其极。  相似文献   

10.
从古代“试官”看干部试用期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历代成败兴衰 ,无不与人才息息相关。得人者昌 ,失人者亡 ;用贤则兴 ,信邪则衰 ,已为人们所共识。因此 ,几千年来 ,明君贤相以及政治家、思想家一直在探索求贤用能之道 ,其中“试官”就是一条极其宝贵的经验。发掘总结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 ,对完善当今的干部试用期制度 ,推进干部制度改革 ,仍有现实意义。一、“试官”的历史源流据史学家考证 ,中国古代试官之法 ,始于唐武则天时期。“唐武后天授二年 ,凡举人无贤不肖 ,尽加录用 ,设试用的官以安置 ,试官盖源于此 ,其后各朝相传”(《辞海》)。其实 ,试官求贤之法 ,早在原始公社的尧、舜时…  相似文献   

11.
胡耀邦曾说:"我十几岁参加革命,从来就没想当什么官。"存在团中央档案室里的一份材料也证明了他是这样做的。那是胡耀邦在参加党的八大期间亲笔写的信,现抄录如下:陈云、小平同志阅转主席并原书记处同志:今天上午,我出席主席团会议,看到我的名字摆在预定的正式中央委员里的时候,从心底发出了无限的痛苦,几次想站起来提出意见,但老是感到难为情。当快要散会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清朝国库规章井然,无论酷暑还是严冬,库兵进出均须裸体。出库时,在堂官面前还得平伸两臂,以示肋下无物;张嘴开舌,表明口内空空。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库银被盗。可是,到了清末,每年还是有巨额银子不翼而飞。——库兵们想出了用肛门夹带银子的办法。一年时间,每人可带出三、四万甚至十几万两。户部官员视而不见,对库兵有没有裸体,伸未伸臂膀查得还是挺认真的。我们现在也有一些“糊涂官”,招商引资干得十分卖力,开口只问吸收外资的金额,不问利率高低;只问进口设备的台数,不同新旧;只同引进的专有技术的项数,不同…  相似文献   

13.
华丁 《瞭望》1988,(17)
改革的大潮冲击着一切传统观念。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在前进,工会工作也面临着一场改革。本刊这一期发表了一组专题文章,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工会怎么改革?笔者以为,要端是克服“官”气和行政化倾向,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维护工人的具体利益。  相似文献   

14.
沈泉涌 《党政论坛》2009,(13):62-62
朱德元帅生前十分重视对孙辈们的教育,经常鼓励孙子们在各自岗位上千好工作、多做贡献,他曾语重心长地对外孙刘武说:“你们要‘接班’,不要‘接官’。接班就是接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本领,如果只想着自己的名誉、地位,早晚要被人民打倒。”  相似文献   

15.
所谓“官有所畏”,说白了就是 为官要有一个“怕”字,它实 际上是一种忧患意识。越是仕途顺利踌躇满志,越要管好自己注重名节;越是权高位重条件优越,越要警钟长鸣抵制诱惑。“官有所畏”是一种勤政意识。法律上有渎职罪,就是当官不尽职尽责,造成严重损失,就会受到法律追究,弄不好连吃饭的“行头”也保不住。明白了这一点就得经常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否对得起党和人民,是否正确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就得时刻反省自己,是否能够知错即改,及时洗刷身上的污点,这实际上是一种从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内在动力和自我鞭策。“官有所畏…  相似文献   

16.
“官”与民     
友人送来一篇文章,长达万言,然而我却一口气把它读完。通讯的主人公实在令人敬佩。 他是一位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老部长。当他临近古稀之年,感到身体和精力都不适应工作时,便自愿离休,率领全家老小毅然返回故乡农村,然后又从较富裕的村庄迁到一个更穷的山村定居。在故乡,他为农民的疾苦奔走呼喊,为家乡的建设日夜操劳。他拿出自己的积  相似文献   

17.
媒体披露,中组部在十七大召开之前,对全国各地新任组织部长进行轮训,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以优良的作风和优异的成绩迎接十七大。  相似文献   

18.
张迁 《瞭望》2007,(22)
媒体披露,中组部在十七大召开之前,对全国各地新任组织部长进行轮训,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以优良的作风和优异的成绩迎接十七大。组织部长可谓“选官的官”,他们在党的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选官的官”选择什么样的领导干部,关系到十  相似文献   

19.
“七品官”的心愿朱海黎撰文作为全国产粮大县的县委书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不多。张俊先在吉林省是第一个。生于吉林省德惠市的张俊先,插过队,担任过多年的乡镇干部,后担任县经委主任、副县长、常务副县长、县委副书记,现任吉林省农安县委书记。他曾被评为长春市...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上讲,学者就是学者,官员就是官员,学界与官界是社会分工的不同领域。然而,由于我国的几千年传统体制,学术界过多地受到行政权力的干预,学术界的官化色彩很重。官界与学界的关系混乱、角色错位。 1、学者有官级。比如同是教授,有处级教授、副局级教授、局级教授、副部级教授之分。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