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淑静 《各界》2010,(3):11-12
本文作者孔淑静是孔令华惟一的妹妹。在《唯实——我的哥哥孔令华》一书中,她追忆了作为将军之子、领袖之婿的哥哥朴实的一生,并通过记录哥哥与李敏的婚姻,从一个鲜为人知的侧面展示了领袖毛泽东家庭生活中的悲欢离合。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4,(27)
从老年晚年生活质量的现状开始描述,通过分析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因素进一步提出相适应的提升路径。我国老年人口基数较大,老龄化现象也愈趋明显。通过提出相应的措施,对于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对于整个家庭的和谐程度,从更宽泛来说,对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华国锋心中永远的“家” 位于山西省中部吕梁山东麓、汾河西岸的交城县,是华国锋的故乡。永宁南路是旧县城一条主要街道,华国锋的两处故居,都坐落在永宁南路上。  相似文献   

4.
胡为真  王丰 《各界》2010,(7):10-12
台湾最近几个月频频做出人事调整,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任命胡为真担任台湾“国安会”秘书长,接替春节前宣布辞职的前秘书长苏起。这是2010年年初台湾比较令人瞩目的一个政坛动态。  相似文献   

5.
翁元 《各界》2010,(1):17-18
蒋先生是一个非常喜欢玩弄文字游戏的人,只要有什么大的庆典,需要有一篇什么训词的文稿,要以他的名义或者声音发布时,这就是他最重视的时刻,修改文稿一句一字从不马虎,斟酌得特别留神,甚至到了废寝忘餐的地步。通常,比较重要的文告稿子,是由他本人当面口述大意,秘书秦孝仪则在一旁笔记下来,然后连夜赶好草稿,先给秘书长张群看过以后,马上就送到老先生面前,再给他过目。  相似文献   

6.
1997年1月23日,华国锋拒绝三年之后,终于同意在我收藏的《你办事,我放心》油画年历上签上他的名字,从而使这幅油画年历成为举世无双的孤品。现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胡德平 《党政论坛》2010,(22):26-26
“耀邦不愿动华国锋”。这是杜导正记录赵紫阳说的一句话。赵紫阳更为完整的话是这样说的:“耀邦不愿动华国锋,主要考虑是怕自己来接。”  相似文献   

8.
陈立旭 《党政论坛》2013,(22):22-23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华国锋对于邓小平复出,积极中不能不注意稳妥。他在党内第一个提出要让邓小平复出,同时,他为了稳定大局,也为了让邓小平复出更顺理成章,在推动邓小平复出方面,采取了稳步进行的措施。他概括这一稳步进行的措施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9.
《侨园》2014,(9):62-63
2014年8月8日,48集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在央视一套播出。前中共领导人华国锋的形象终于在其去世6年后首现中国荧屏。在历史学家看来,政治人物不过是其政治理念、业绩的符号和标记。历史需要英雄,历史造就英雄。政治人物在位时,人们对他的评价和关注往往是由人及事;而在他离任后,人们的议论则往往是由事及人。  相似文献   

10.
柯石 《党政论坛》2008,(24):34-35
那是1966年2月,正是“文化大革命”即将开始的前夕,当时在湖南安江农校从事水稻育种研究的袁隆平经过几年的科学试验和理论探索,总结出一篇题为《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论文,发表在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通报》上,很快被国家科委九局的熊衍衡发现,并及时报送局长赵石英阅示。赵石英认为水稻雄性不育研究,在国内外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若能研究成功,将对粮食生产产生重大影响。于是立即请示国家科委党委书记聂荣臻,聂老表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党政论坛》2008,(20):6-6
曾担任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华国锋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8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相似文献   

12.
韩钢 《各界》2011,(4):79-82
华国锋去世后,官方评价有了变化。新华社发表经官方审定的华的生平,有几点同从前大不一样的说法:关于粉碎“四人帮”,不只说“有功”,而称华“提出要解决‘四人帮’的问题,得到了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赞同和支持”,“起了决定性作用”;关于平反冤假错案,不再说“拖延和阻挠”,而说他“开始复查、平反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13.
李传玺 《各界》2013,(10):15-16
上世纪50年代,大陆系统批判胡适思想,胡适都持着"理解的同情"去看待这些亲朋师友的"火力".同时,并没有因为这些批判而对大陆学术的发展持一概拒绝或否定态度.他不仅利用一切可能给予密切关注,而且只要一看到好的,都会在日记和书信里留下分析与赞扬.本文将这类材料做了一定综合,可以说反映了胡适晚年生活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4.
“谁是抓捕‘四人帮’的首倡者”,是中国当代史上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叶剑英在1976))一书问世以后,社会上逐渐出现了两种说法:一说是叶剑英“有意识地主动接近华国锋,逐渐说服了处于犹豫不决、彷徨不定的华国锋,  相似文献   

15.
王志维  陈漱瑜 《各界》2008,(10):75-79
1991年1月22日和23日,我花了两个上午时间前往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胡适纪念馆采访王志维先生.王先生当时是胡适纪念馆的实际负责人.关于王志维先生和胡适的关系,胡适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跟我做过简介.他们说,王先生是中央研究院的老员工,抗战时期就到了中研院,编制原在史语所,跟胡适交往甚多,是胡适晚年身边的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6.
张玉凤 《各界》2008,(4):70-73
1970年,我来到毛主席身边工作时,他老人家已是七十七岁高龄了.从1970年到1976年,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六年.当然,在这之前,与毛主席也有接触.我曾在毛主席乘坐的专列上工作,多次见过他.后来,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不够,就把我调去了.……  相似文献   

17.
喝茶、喝酒、听听琴音,这些事儿有用吗?表面上看,还真没用。  相似文献   

18.
19.
生活是一个不断寻找理由往前走的过程。能找个理由颓废,也能找个理由奋发:能找个理由难过,也能找个理由快乐。我们不能选择生命的开始,但可以选择若干理由走好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20.
读书     
老舍 《党政论坛》2011,(6):30-30
若是学者才准念书,我就什么也不要说了。大概书不是专为学者预备的;那么,我可要多嘴了。从我一生下来直到如今,没人盼望我成个学者;我永远喜欢服从多数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