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在纪念北京大学建校52周年座谈会上,傅斯年说出这样一番妙语:“梦麟先生的学问不如蔡元培先生,办事却比蔡元培先生高明;我的学问比不上胡适先生,但办事却比胡先生高明。这两位先生办事,真不敢恭维。”一旁的蒋梦麟插话道:“孟真,你这话对极了,  相似文献   

2.
刘金祥 《学理论》2008,(15):88-88
当今之世,社会文明之演进,有赖于思想家的领袖群伦、高标精进。陈凤翚先生已年近耄耋,仍笔耕不辍,被省内杂文界誉为文坛常青树。其人可谓龙江文坛的重镇,其文堪称黑土文化之翘楚。笔者与先生忘年交情多载,耳濡目染,耳提面命,乃识先生之真、之道、之大、之可师,深感先生治学为文的绵密精细和勤笃执著先生为学淹博贯通,  相似文献   

3.
满子先生著作颇丰,堆起来30几本,也有半人之高。满子先生文名贯耳,研究古代小说,探索学术理论,撰写随笔杂文,件件都有成效。然而,先生不是响当当的作家协会会员。问及,先生反问道:“不是作协会员,就不能当作家?就不能出书了?”不是满子先生不够条件。现如今...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西学语境与中国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田辰山先生嘱我给他的英文著作《中国的辩证法:从〈易经〉到马克思主义》中文翻译把把关。说实话,当初读田先生的文章,是想了解中国思想的英文表达,尤其是涉及中国哲学思想(如果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的话)的英文表达。此前通过阅读张东荪先生40年代的哲学著作、叶秀山先生的篇章和当代中青年学人方朝晖先生的著述,  相似文献   

5.
赵守仁 《学理论》2008,(17):85-87
前些天,参加一位老作家作品研讨会,其间,听朋友说,洪彬先生反映“二战”苏联红军攻克虎头要塞的大作—《梦断虎头》,既将译成俄文在俄罗斯出版。我听后甚为先生高兴,高兴之余,顿觉汗颜。我与洪彬先生相交20余年,在我心中。先生既是我的忘年交,更是我分外敬重的学者与师长。他的令俄人都刮目的长篇巨制,我却未曾拜读,  相似文献   

6.
王染野 《民主》2013,(12):40-41
马叙伦和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的结识,缘起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陈叔通先生。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陈叔通就与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缔结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7.
王涛  吴咏梅 《各界》2014,(6):32-34
沈士远先生在北京大学有一个雅号,名曰“沈天下”。据著名历史学家谢兴尧先生在《红楼一角》中回忆:当年沈士远先生也是他的老师,记得当时师生们都称沈先生为“沈天下”。“啥叫沈天下呢?因为预科里的国文功课,最重要的有两门,一是‘国故概要’,一是‘文论集要’。  相似文献   

8.
柳作林 《各界》2014,(1):76-79
读叶贤恩先生著《黄侃传》、潘重规先生著《黄季刚师与苏曼殊的文字因缘》、司马朝军等著《黄侃年谱》等书,深为国学大师黄侃先生的革命思想和治学精神及个人独特气质所感动,情不自禁,乃作此篇,以窥豹先生传奇人生。  相似文献   

9.
冯连贵 《求知》2012,(7):49-I0001
冯连贵先生,现年62岁,自幼研习书画,乃耿仲敫先生之入室弟子,并兼得龚望、王坚白老先生及上海著名金石书画家韩天衡先生指教。目前为天津书协会员、中国硬笔书协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全国少儿书画教学高峰论坛理事等。  相似文献   

10.
汤柄正 《各界》2014,(2):12-15
一 使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是:一九三五年冬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之后的一天,我们同学都以兴奋的心情,谈论着太炎先生埘时局的表态。因为这一天的上海《申报》记载先生电北京宋哲元,反对当局反共容日、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电文有云:“学生请愿,事出公诚,纵有加入共党者,但问今日之主张何如,何论其平素……”)而且,就在这天,上海赴京请愿的学生路过苏州,雨雪纷纷,饥寒交迫,先生为此发表公开讲话,支持学生的爱国行动,派师母为代表,到车站慰劳,并嘱县长送致食品。我为此事,第二天晋谒先生,适逢先生送客出,遂即邀我入室,似乎余怒未息。未及我发问,先生说:“在强敌压境、民族危亡之际,无论什么政党,只要主战,我就拥护;  相似文献   

11.
汤柄正 《各界》2013,(7):39-42
遗憾得很,一九三六年太炎先生逝世之际,国内外学术界的挽诗、挽联很多。而我当时正在苏州从先生受业,哲人云亡,竟没有写下诗、联以寄哀,同门师友多怪之。其实,我并无他意,只觉得,先生的学术造诣与革命的一生,决不是几旬挽诗,或一副挽联所能概括:先生对我的谆谆教导与扶掖奖许之厚谊,更决非语言所能表达。故与其言而无当,倒不如缄口“心丧”,更为得体。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13,(14):55-55
有一位姓石的先生,平日爱卖弄学问。他听说蒲松龄先生学问高深,想要亲自试试。  相似文献   

13.
丰子恺先生是笔者先姨夫邹彭年先生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同学,他们的恩师是有名的李叔同先生,就是后来(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的弘一法师。抗战胜利后,1947年他回到杭州,在里西湖静江路(现北山路)租居了一年左右,  相似文献   

14.
舒延 《民主》2013,(2):32-37
1970年5月,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马叙伦先生与世长辞。1985年4月27日,中共中央隆重召开马叙伦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座谈会,习仲勋同志代表党中央讲话,对马叙伦先生的一生作了极高的政治评价,称他是著名的教育家、坚强的民主战士、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人民忠诚的公仆,是同中国共产党荣辱与共、肝胆相照的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15.
千古师生情     
陈智超 《民主》2008,(1):34-36
2005年初启功先生逝世时,我以他和陈垣先生的师生情谊为主要内容,为文纪念,题目就是《千古师生情》。现在我们纪念柴德赓先生百年诞辰,我这篇文章,也是以他和陈垣先生的师生情谊为主要内容,考虑很久,题目仍采用《千古师生情》。因为陈柴与陈启的师生情谊,完全可以媲美,值得后人珍惜。  相似文献   

16.
吴晓 《瞭望》1995,(21)
关于《陈独秀一家人》──答靳树鹏先生吴晓编者的话:今年第九期、本栏刊登了靳树鹏先生的文章:《传记作品三忌》,对吴晓先生所著《破屋春秋·陈独秀一家人》提出了批评。最近,我们又接到吴晓先生的文章,认为靳文的批评不能接受。一部作品出版之后,受到赞扬或批评,...  相似文献   

17.
古耜 《各界》2010,(10):28-31
与一些作家文人自恃风雅清高,称金钱为俗物有所不同,身为大作家、大文人的鲁迅,偏偏对金钱表现出了足够的理解与重视。如众所知,先生的日记多罗列生活琐事以备忘,而其中就每每写到某月某日因何人何事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可见钱在先生心目中并非无关紧要。先生的杂文、演讲、书信等,更是常常涉及与钱相关的话题,有时甚至毫不隐晦地强调金钱对于人生的重要作用。请看先生在著名演讲《娜拉走后怎样》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易中天 《各界》2011,(6):65-67
最近,读了秋风先生的一些文章,比如《你可能不认识的孔子》。总的感觉,是秋风先生对先秦政治史和思想史,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很睿智,也很深刻,确实振聋发聩,引人深思。遗憾的是,有些话说过头了,有些话说太满了,还有一些则纯属想象,近乎神话。结果,在秋风先生那里,便高论迭出,也怪论迭出;妙论迭出,也谬论迭出。  相似文献   

19.
走近鲁迅     
金色的阳光映照着雄伟的花岗石工碑,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定的‘’鲁迅先生之墓”六个字闪闪发光;鲁迅先生的铜像高高地耸立在青松翠柏之间,犹在阅尽人间世事。我又一次忙里偷闲匆匆来到这里,默默地凝望着鲁迅先生遗像,静静地回忆着先生对我的教诲,给我的精神力量,包括对我的“解剖”自从1956年鲁迅墓从万国公墓迁移至此并重建以来,只要有可能我总会常到更名后的鲁迅公园来,在先生像前轻轻地放上一朵小花,无声地背诵着先生的《自嘲》诗或别的沉甸.沿着墓道缓步走着想着,每次都有新的感悟,都能汲取精神力量。1956年迁移的情景至今仍…  相似文献   

20.
日本文化的一个侧面●伍立杨1923年10月25日,孙中山先生和老同盟会会员马伯援谈话。谈及国际间援助中国革命的事,中山先生从前曾多次亡命日本,也得到日本友人的热情襄助。但总的说来,日本民性有其致命弱点,中山先生说:“日本小气,只是口惠而实不至。”(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