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冯磊 《各界》2011,(6):1-1
1940年3月,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先生逝世。学林同悼之余,也开始物色新一任院长。当时,游戏的规则已经制定,即:先由中央研究院评议出三名候选人,然后送交政府当局圈选其中一人任职。  相似文献   

2.
王晓娟 《学理论》2012,(35):213-214
西安事变前后中共依据事态发展对蒋介石政策不断调整变化,从事变爆发前的反蒋抗日、逼蒋抗日的政策,到西安事变爆发之初的审蒋、除蒋方针的制定,再到事变后期为和平解决事变有条件释蒋政策的出台,经历了一个从幼稚到成熟,从局部到全局的演变过程,最终做出理性的选择,促进事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与溥仪,这两位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虽然长期在政治舞台上“同台演出”,极尽呼风唤雨之能事,现实中两人却是从未谋面、形同陌路。翻看各种史籍,即便是稗官野史,也从无半点两人直接交往的蛛丝马迹可寻。  相似文献   

4.
陈蔚 《学理论》2010,(29):115-116
从历史角度,分三个阶段就蒋介石宗教信仰的转变展开论述,即单纯信仰佛教阶段、基督教信仰与佛教信仰并存阶段和虔诚的基督徒阶段。以较多史料为依据,阐述了蒋介石宗教信仰的转变过程,探讨了其宗教信仰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3)
蒋介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态度是由早年时期接受的中国传统教育奠定的基础,青年时期留日经历是促因,而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侵略形势的加剧,是蒋介石坚持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直接现实原因。蒋介石并非只是一味地固守传统,而是尝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开发出与西方接轨的现代思想。蒋介石重振传统的努力,带有现实逼迫的无奈性和浓厚的政治功利性。在他身上经常可以看到"保守"与"激进"、"守旧"与"革新"的相悖并存。  相似文献   

6.
窦应泰 《各界》2013,(4):9-10
1975年4月5日,清明节。从当日凌晨时分开始,台湾岛上的千家万户,凡是正在收看“华视”电视节目的民众,都忽然发现在正常的广告节目中,彩色艳丽的屏幕之上,忽然变成了漆黑一片。那是电视台有意加入了一个黑色的插播卡。片刻,一排赫然醒目的白色大字从黑色的画面上跳了出来:“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沉痛宣布: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总裁蒋公介石先生,因心脏病猝发,于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经抢救无效,不幸崩殂。终寿八十九岁……”  相似文献   

7.
杜顺安  王丰 《各界》2010,(4):16-19
如果蒋介石在崛起过程中,少了杜月笙,少了青帮、军统局,会是一副什么样的情景?蒋介石果真递过“红帖子”,拜在杜月笙的门下吗?杜月笙究竟为何事与蒋介石渐行渐远?为何大骂蒋介石拿他当“夜壶”?为什么1949年不愿跟随蒋介石父子到台湾?对于昔日被誉为‘‘上海皇帝”的杜月笙,其长孙杜顺安(其父即为杜月笙长子杜维藩)回忆他的祖父晚年种种,并解开几许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8.
马庆楠 《学理论》2015,(2):136-137
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通过近年来史学界研究发现:抗日战争时期的蒋介石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实行全面独裁统治的同时,出于抗战以及稳定其统治的需要,暂时放弃了长期坚持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开始寻求并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但到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他又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片面抗战路线。  相似文献   

9.
许陈静 《各界》2010,(10):85-87
蒋介石的情史堪称丰富多彩。他的第一任妻子是毛福梅,后有侧室姚冶诚、陈洁如,但最终情定宋美龄。从他和4个妻妾之间的书信往来,外人可以窥见他感情世界的诸多隐秘。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08,(4):57-57
蒋先云与资衷寒、陈赓并称“黄埔三杰”,其长处被人概括为“蒋先云的笔”,他创造了黄埔一项奇迹般的纪录:从入学到毕业,他囊括了所有科目考试的冠军,被廖仲恺视为“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华宸 《各界》2011,(5):82-84
卫队改革酿成祸端 1969年7月,蒋介石夫妇像往年一样,到了夏天就从士林官邸搬到阳明山官邸避暑。谁知这次避暑之行,却酿成蒋介石一生中影响余生的最不愉快的“心头之痛”。问题就出在这已开始实施的“国家元首”的“特别警卫”上。按照研究小组制定的《特别警卫纲要》要求,蒋介石的车队出巡,得完全按照美国总统模式进行,不仅沿途要有非常周密的警卫部署  相似文献   

12.
王志屏  梧槐 《各界》2011,(4):10-12
2005年10月,在郑州张庄村一个农家小院里,当年杨虎城卫士队副班长、现已91岁高龄的王志屏老人,首次披露了在“西安事变”中他看守蒋介石的经历。这篇文章为“西安事变”的研究,又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3.
沈醉曾经说:“这个人(指王亚樵)的行动的确使蒋介石感到害怕。那个时候连蒋介石、戴笠都怕的人,是值得写入历史的。”  相似文献   

14.
陈漱渝 《各界》2010,(2):15-16
胡适与蒋介石的冲突,长期以来就存在。但在1960年2、3月召开的伪“一届国民大会三次会议”期间达到了高峰。1947年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共分14章,175条。其中第四章第47条规定:“总统任期六年,连选得连任一次”。蒋介石于1948年开始担任总统,至1960年已任满两届,长达12年,应该和平转移政权。据王世杰1960年元旦日记:“总统选举事,本党负责诸人似已内定于国民大会集会时,修改宪法之临时条款,将宪法上连任以一次为限之限制,暂行停止适用。在台湾,唯有胡适之曾直率托张岳军(按:即张群)向蒋先生建言,反对蒋先生作第三任总统。”  相似文献   

15.
谢黎  王宁  赵琪 《党政论坛》2010,(10):8-9
随着两岸关系缓和、国共两党关系的改善,特别是当下随着国力增强,社会发展,国人自信心强了,敢于对历史反思,突破了过去几十年宣传的教条。  相似文献   

16.
翁元 《各界》2010,(1):17-18
蒋先生是一个非常喜欢玩弄文字游戏的人,只要有什么大的庆典,需要有一篇什么训词的文稿,要以他的名义或者声音发布时,这就是他最重视的时刻,修改文稿一句一字从不马虎,斟酌得特别留神,甚至到了废寝忘餐的地步。通常,比较重要的文告稿子,是由他本人当面口述大意,秘书秦孝仪则在一旁笔记下来,然后连夜赶好草稿,先给秘书长张群看过以后,马上就送到老先生面前,再给他过目。  相似文献   

17.
刘台平 《各界》2013,(12):11-14
蒋介石早年留学日本习军事,参加反清革命.国民党改组后逐渐取得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成为真正的领袖.他对胡适这位学贯中西的知识界领袖,颇能以礼待之.从1932年第一次见面后,两人就交往甚多,胡适也很佩服蒋介石的能力与手腕,但对其独裁则一直持批评态度.蒋对胡的抬举,胡常常不领情,让蒋尴尬不已.  相似文献   

18.
杨雨青 《各界》2014,(3):29-31
宋子文(1894-1971)是宋氏家族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是宋家悉心栽培的长子,宋霭龄之弟,宋美龄之兄,哈佛大学硕士毕业,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教育背景显赫。归国步入政坛后,历任国民党中央常委、国民政府行政院长、财政部长、  相似文献   

19.
形象地说,面对来自各国、各地7000万人次的贵宾和游客,2010年的世博会是我们,上海市民的道德“考场”,是测试我们上海市民道德素质的社会大考场。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2月和2009年9月,上海市总工会代表团先后两次应邀访问了位于南美帅的世界第五大国——巴西。在圣保罗,代表团拜会了巴西工人总工会的主要领导,进行了正式会谈。在首都巴西利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