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晓 《各界》2014,(8):74-75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大明王朝灭亡,崇祯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之上。 李自成在攻陷北京之后,以为大功告成,可以坐享天下了。便忙于修建宫室。搜罗美女,对明朝的官员进行追赃。他们没有及时追剿依然据有江南的几十万明军,也忽视了重兵在握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在追赃的过程中竟迫得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自杀,义军大将刘宗敏抢了吴三桂的宠妾陈圆圆,致使吴三桂一怒之下投降多尔衮,大开城门引清兵入关。  相似文献   

2.
李万刚 《各界》2014,(1):74-75
1644年,中国向何处去? 4月25日,已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的李白成攻陷北京,明帝国崇祯皇帝朱由检上吊;一周后,本已归顺大顺的吴三桂反戈一击,投降关外的大清,大顺皇帝李自成兵败山海关:6月5日,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兵入北京;同一天,史可法等在明朝实行双都制的留都南京拥立朱由崧为监国而后为弘光皇帝。  相似文献   

3.
公元1633年10月22日,大明崇祯六年九月二十。 隆隆的炮声划破了金门的清晨。  相似文献   

4.
冷威 《各界》2008,(2):39-42
1644年3月23日,前往北京勤王的宁远总兵吴三桂到达了山海关,在这里他接待了一位客人,是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派来的招降使者,经过认真地考虑,吴三桂决定率部投降李自成.……  相似文献   

5.
箜篌引 《各界》2014,(12):57-60
诱惑 康熙十七年(1678年)是个丰收年,三蕃初半,挑事的吴三桂也病死了。搞定了心腹之患,康熙大可松口气,但全国还是个烂摊子,要想收拾好河山,必须让汉族知识分子捧场。于是,第二年他开博学 鸿词科,招揽人才。  相似文献   

6.
华丁 《瞭望》1993,(36)
公元1644年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实在是一个政治风云诡谲多变,值得回味、值得纪念的年头。这年正月,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国号大顺、年号永昌的政权,3月19日攻克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77年的明王朝。也就是在这一天,崇祯皇帝携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在衣襟上写下遗诏,自缢于山亭。这位明朝末代皇帝临终时曾鸣钟召集百官,竟无一人至,他在遗诏中又是悔恨自己,又是怪罪群臣,凄凄惨惨地写道:“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然而,起义军进京后好景不长。4月,明王朝驻防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亲率20万军迎击,因战斗失利,退出北京,败走西安。5月,清兵入京。10月,多尔衮把顺治帝从沈阳接到北京,从此开始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  相似文献   

7.
宋洪斌 《侨园》2014,(4):46-46
从山海关到兴城,在浩瀚的历史尘烟里,总有一抹异样的色彩,那就是陈圆圆,尤其她和吴三桂那牵扯不断的是是非非.兴城是明清年间的宁远城,吴三桂曾在那里驻节;山海关旧城区的王家大院,其中有陈圆圆住处,至于陈圆圆究竟在没在山海关住过,我们权且相信当地文物部门,认定她随吴三桂居住过山海关.基于这种史料,从兴城到山海关,在历史往事的漫步中,似乎总能看见陈圆圆几百年间的传奇与神秘.  相似文献   

8.
李生占 《侨园》2015,(1):42-44
所谓"三藩之乱"是指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一月,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这8年中,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之信发动的叛乱。这是一般人对"三藩之乱"的理解。但笔者经过考证,认为历史上对"三藩之乱"的说法有误,应该是"两藩之乱",把尚可喜之子尚之信说成参加了吴三桂等人发动的反清叛乱是不准确、不公证的,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9.
乾清宫的悲剧很多,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皇帝的“三悲”——童年失母之悲、刚愎自用之悲和末日疯狂之悲,是悲剧中的典型。  相似文献   

10.
候海明 《党政论坛》2008,(22):43-43
康熙在位60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在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皇太后,感谢孝庄辅佐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大臣和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当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时说:“这杯酒敬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葛尔丹以及鳌拜。”听完此言,众臣目瞪口呆。康熙接着说:“是他们逼着我建立了丰功伟绩,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朕,我感谢他们。”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崇祯帝朱由检是个“苦命皇帝”,为何这样说呢?他生活俭朴、不好女色、勤于政事,也有相当突出的执政才华,最后却落了个在煤山一棵老槐树上上吊自杀的下场。  相似文献   

12.
刘继兴 《各界》2013,(8):63-66
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被明朝崇祯皇帝诗赞“鸳鸯袖时握兵符”的明代女将秦良玉。她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二十五史》载入将相列传的女将军。  相似文献   

13.
平南王尚可喜祖籍山西洪洞,明万历四年其祖父尚继官举家迁往辽东海州(今辽宁海城).尚可喜戎马一生,身经百战,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被朝廷封为"三藩".  相似文献   

14.
马亚丽 《各界》2011,(10):32-32
本篇题目是发生在明朝末期的一件事情,即崇祯年代。相当于监察委员的言官熊鱼山,姜如农二位大人,本着自己的监察御史的职责,看到皇帝在政治上出现了错误,立刻就提了出来,用咱现在的话说就是把皇帝批评了一顿。  相似文献   

15.
吴思 《各界》2013,(9):80-83
一 《明史》上记载了皇帝和监察官员之间的一个你攻我守的故事。 崇祯元年(1628年),朱由检刚刚当皇帝。当时他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一心想把国家治理好。朱由检经常召见群臣讨论国事,发出了“文官不爱钱”的号召。“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这是宋朝传下来的一句名言,国民党垮台前也被提起过。据说,如此就可以保证天下太平。  相似文献   

16.
王鹤 《各界》2010,(6):69-71
一 王微究竟应该感到失意还是得意呢?她身为姨乐圈大牌红星的日子,委实太长了。从明朝万历末年到天启年间,再到崇祯初年,那幅晚明士人分花拂柳、醉吟风月的行乐长卷上,时时能看到王微的身影。她浪游杭州、南京、嘉定的足迹,牵连起董其昌、陈继儒、钱谦益、谭元春、许誉卿等一大串文化名人——他们有的跟她是诗文之交。有些则有或深或浅的情缘。  相似文献   

17.
周树山 《各界》2013,(6):64-66
崇祯十四年(1641)十二月初五日,陕西延安府米脂县令边大绶给他的上司打了一份报告: 窃流贼猖獗,李寇尤甚。其本籍实隶米脂,在职所辖境内。兹访得贼祖李海,父李守忠,坟墓并在本县城西二百里外,相传营葬时,曾有异人为之指画,以为三世后当得极贵,今者其言将验。但地利固有明征,而天理不容久昧。今若发其冢,剖其棺,灰其骸,断其龙脉,  相似文献   

18.
浦江客 《各界》2014,(5):2-3
《履园丛话》中载,康熙初年,苏州富商朱鸣虞富甲三吴。他的邻居姓赵,是吴三桂的心腹侍卫,有钱又有势。相邻而居的这两个“土豪”,就像两只公鸡,一有机会就PK。凡是朱家请过的戏班子,赵侍卫“必罗致之”,朱家给戏班多少银子,赵家一定超过。有一年元宵节,朱家为了显示实力,在自家门前挂了几十盏豪华精美的珠灯,把门口照得富丽堂皇,令隔壁赵侍卫家的灯显得暗淡无华,赵侍卫“愧无以匹”,恼羞成怒,叫家人把朱家的豪华灯饰统统打碎。朱鸣虞不敢和赵侍卫硬碰,便花重金结识了住在苏州城的吴二桂女婿,这才借力赶走了赵侍卫。  相似文献   

19.
贝贝 《侨园》2013,(5):52-52
<正>明朝末年有一位风流情圣,"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他的爱妾,不惜背着叛国的骂名,率兵投降清朝去抢回他的女人。这个男人就是吴三桂,他的爱妾就是"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吴三桂为"立功",—踏杀到云南,做起了"平西王",他在昆明建起全国第一大铜殿——金殿,和陈圆圆在这里过起了逍遥生活。前几天,笔者在彩云之南,见识了那个闻名许久的金殿。乘车来到昆明市区东北郊7公里处的鸣凤山麓,仰望山峰,只见山势巍峨峻峭,峰峦叠翠,"一半青山一半云"。从山脚舍车步行,先过迎仙桥,进"鸣凤胜  相似文献   

20.
要善子斡旋     
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中有这样一段:一天,崇祯的心情不好,与田妃对弈,田妃开始赢了几子,渐占优势。周后恐因此触怒崇祯,可又不便直言,于是就示意别人把刚跑进来的一只猫捉住,抱在怀中,当局势对崇祯不利时,顺势把猫放出蹬乱棋盘。周后用心良苦,真可谓善于“斡旋”了。从这里想到我们的思想工作,在处理一些特定的矛盾时,也要善于“斡旋”。“斡旋”就是从中调解。这种调解不同于直来直去的说理、批评或指责,而是尽量采取委曲婉转的方式,消除矛盾,解决问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之间存在着各式各样复杂多变的矛盾,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